用于分离污水中固相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080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分离污水中固相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污水通入过滤筒内进行过滤;S2、将过滤后的污水依次注入下方的沉淀腔中进行沉淀,污水由安装管进入对应的沉淀腔内时带动螺旋桨叶驱动转动环板控制出料组件开闭,对沉淀腔内添加药剂;S3、注入沉淀腔内的污水驱动浮块对安装管进行封堵,接着对沉淀腔内的污水进行静置沉淀,最后进行出水。通过上述的处理方法,使得处理箱能够不停机地对污水进行处理,使污水中粒径较大的固相污染物得到过滤处理,污水中粒径较小的固相污染物得到沉淀处理,从而较佳地实现污水中固相污染物的分离。分离。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分离污水中固相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分离污水中固相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环保、医疗等各个领域。在对污水中的固相污染物分离处理时,通常采用过滤

沉淀工艺,通过过滤工艺去除污水中粒径较大的固相污染物,通过沉淀去除污水中粒径较小的固相污染物,然而现有技术中缺乏较佳地对污水进行过滤、沉淀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分离污水中固相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用于分离污水中固相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箱,处理箱内设有处理腔,处理腔内设有位于上方处的过滤机构和位于过滤机构下方的沉淀机构;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筒,过滤筒的一端设有伸出处理箱的进水管,过滤筒内间隔设有隔板;
[0006]沉淀机构包括设于处理腔内且位于过滤筒下方处的安装件,安装件用于将其上方的处理腔分隔成过滤腔,安装件包括沿过滤筒轴向设置的安装板,安装板的两侧设有与处理腔侧壁相连的导流板,安装板上对应隔板设有用于将安装件下方的处理腔分隔成多个沉淀腔的分隔板,安装板上对应沉淀腔设有进水孔,进水孔处设有用于对进水孔进行密封的密封组件,沉淀腔的侧壁上且位于上部处设有加料槽,沉淀腔的下方处设有排污口和清水出水管。r/>[0007]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构造,使得污水经过滤筒的过滤处理后,使污水中粒径较大的固相污染物得到处理,经隔板的阻隔作用依次进入下方的沉淀腔内进行沉淀处理,使污水中粒径较小的固相污染物得到处理,通过密封组件的设置,实现下方沉淀腔间隔进入静置沉淀,使处理箱能够不停机持续工作。
[0008]作为优选,过滤筒的另一端设有伸出处理箱的出水管,出水管和进水管的端部均设有用于与过滤筒相连接的法兰;过滤筒外对称设有可移动的半套管,半套管间可形成罩于过滤筒外的外筒;进水管上设有用于将水流导入外筒内的改道机构,改道机构包括位于过滤筒内且用于对进水管进行封堵的第一堵块,进水管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漏槽,第一堵块上设有伸入进水管内的移动管,移动管上对应第一漏槽设有第二漏槽,第一堵块上均匀布设有贯穿对应法兰的第一导杆,第一导杆上套设有推动第一堵块移向过滤筒内的第一弹簧,进水管外套设有与半套管相配合驱动第一堵块封堵进水管的驱动组件;
[0009]出水管上设有封堵机构,封堵机构包括位于过滤筒内且用于对出水管进行封堵的第二堵块,第二堵块上均匀布设有穿过对应法兰的第二导杆,出水管上套设有第一套环,第
二导杆连接在第一套环上,第二导杆上套设有用于驱动第二堵块对出水管进行封堵的第二弹簧,第一套环上设有第一斜面,半套管相互靠近挤压第一斜面驱动第一套环移向对应法兰。
[0010]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构造,使得半套管相互靠近能够驱动改道机构将进水管中的水流导入外筒内,驱动封堵机构打开,使出水管能够排水,从而实现对过滤筒的反冲洗,保证过滤筒的过滤效果。
[0011]作为优选,进水管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槽;驱动组件包括套于进水管外的第二套环,第二套环上设有位于对应滑槽内滑动的第一齿条,第二套环上设有第二斜面;驱动组件还包括设于对应滑槽处的安装座,安装座间设有可转动且与第一齿条相配合的齿轮;进水管外套设有安装环板,所述第一导杆穿过安装环板设置,第一导杆上螺纹设有用于将安装环板固定在法兰上的紧固螺母,安装环板上设有与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条;半套管相互靠近挤压第二斜面驱动第二套环移向对应法兰。
[0012]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构造,较佳地实现半套管相互靠近挤压第二套环移动,进而驱动第一堵块移动对进水管进行封堵,从而实现对进水管内水流的改道。
[0013]作为优选,处理腔的侧壁上沿半套管的移动方向设有滑动槽,半套管上设有位于对应滑动槽内滑动的滑动块,处理箱的侧壁上设有用于驱动半套管移动的气缸,较佳地实现半套管的移动。
[0014]作为优选,密封组件包括设于安装板下板面上的安装管,安装管的上端开口处设有阶梯槽;安装管内设有立杆,立杆上螺纹设有两个螺母,位于两个螺母间的立杆上套设有第三套环,第三套环通过连杆连接在一位于阶梯槽内的安装环上,阶梯槽内螺纹设有固定安装环的第一限位环;立杆内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可升降的活动杆,活动杆的下端设有用于对安装管进行封堵的浮块,活动杆的上端螺纹设有用于将活动杆安装在通孔内的固定螺母。
[0015]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构造,使得沉淀腔内的污水能够驱动浮块对安装管进行封堵,进而较佳地实现密封组件对进水孔进行密封,便于沉淀腔进行静置沉淀。
[0016]作为优选,所述立杆可转动地设于安装管内,安装管的下端部处设有外径大于安装管外径的转动环板,转动环板通过连接板与立杆的下端部相连;沉淀腔内且位于加料槽处设有储料盒,储料盒上设有出料孔,转动环板用于对出料孔进行封堵,转动环板上对应出料孔设有漏孔。
[0017]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构造,使得转动环板转动能够间隔地向沉淀腔内添加絮凝剂,保证沉淀腔内污水沉淀的效果。
[0018]作为优选,立杆的外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卡槽,位于两个螺母间的立杆上套设有第四套环,第四套环上设有卡入对应卡槽内的卡块,第四套环的外侧壁上设有螺旋桨叶。
[0019]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构造,使得污水流动能够驱动螺旋桨叶转动带动转动环板转动,使絮凝剂能够随着污水的注入间隔加入沉淀腔内,使沉淀腔内污水沉淀效果更佳。
[0020]作为优选,储料盒外且位于出料孔处设有出料组件,出料组件包括抵于转动环板上的出料筒,出料筒内设有与漏孔相配合的活动腔;活动腔内设有上端伸出出料筒的升降柱,升降柱的侧面上设有位于活动腔内的安装部,位于活动腔内的升降柱外套设有推动升降柱缩回活动腔内的第三弹簧,升降柱内设有下端开口的出料腔,升降柱的侧面上且位于
上端处设有连通出料腔的连通道,活动腔的下端部螺纹设有用于将升降柱安装于活动腔内的第二限位环。
[0021]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构造,使得转动环板转动驱动升降柱在出料筒内升降,使得通道间隔连通储料盒内实现将储料盒内的絮凝剂间隔加入沉淀腔内,避免出现储料盒内的絮凝剂通过漏孔一直加入沉淀腔内。
[0022]作为优选,沉淀腔的侧壁上设有连通进水管的导水管,导水管上设有用于将沉淀腔内的清水泵入进水管内的水泵。
[0023]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构造,较佳地实现对过滤筒进行反冲洗。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其采用上述的用于分离污水中固相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来对污水进行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0025]S1、将污水通入过滤筒内进行过滤;
[0026]S2、将过滤后的污水依次注入下方的沉淀腔中进行沉淀,污水由安装管进入对应的沉淀腔内时带动螺旋桨叶驱动转动环板控制出料组件开闭,对沉淀腔内添加药剂;
[0027]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分离污水中固相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箱(100),处理箱(100)内设有处理腔(200),处理腔(200)内设有位于上方处的过滤机构和位于过滤机构下方的沉淀机构;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筒(210),过滤筒(210)的一端设有伸出处理箱(100)的进水管(110),过滤筒(210)内间隔设有隔板(211);沉淀机构包括设于处理腔(200)内且位于过滤筒(210)下方处的安装件(230),安装件(230)用于将其上方的处理腔(200)分隔成过滤腔(202),安装件(230)包括沿过滤筒(210)轴向设置的安装板(310),安装板(310)的两侧设有与处理腔(200)侧壁相连的导流板(312),安装板(310)上对应隔板(211)设有用于将安装件(230)下方的处理腔(200)分隔成多个沉淀腔(201)的分隔板(220),安装板(310)上对应沉淀腔(201)设有进水孔(311),进水孔(311)处设有用于对进水孔(311)进行密封的密封组件(260),沉淀腔(201)的侧壁上且位于上部处设有加料槽(120),沉淀腔(201)的下方处设有排污口(131)和清水出水管(1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离污水中固相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筒(210)的另一端设有伸出处理箱(100)的出水管(240),出水管(110)和进水管(240)的端部均设有用于与过滤筒(210)相连接的法兰(410);过滤筒(210)外对称设有可移动的半套管(250),半套管(250)间可形成罩于过滤筒(210)外的外筒;进水管(240)上设有用于将水流导入外筒内的改道机构,改道机构包括位于过滤筒(210)内且用于对进水管(240)进行封堵的第一堵块(420),进水管(24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漏槽(411),第一堵块(420)上设有伸入进水管(240)内的移动管(510),移动管(510)上对应第一漏槽(411)设有第二漏槽(511),第一堵块(420)上均匀布设有贯穿对应法兰(410)的第一导杆(421),第一导杆(421)上套设有推动第一堵块(420)移向过滤筒(210)内的第一弹簧(422),进水管(240)外套设有与半套管(250)相配合驱动第一堵块(420)封堵进水管(240)的驱动组件;出水管(240)上设有封堵机构,封堵机构包括位于过滤筒(210)内且用于对出水管(240)进行封堵的第二堵块(610),第二堵块(610)上均匀布设有穿过对应法兰(410)的第二导杆(620),出水管(240)上套设有第一套环(630),第二导杆(620)连接在第一套环(630)上,第二导杆(620)上套设有用于驱动第二堵块(610)对出水管(240)进行封堵的第二弹簧(621),第一套环(630)上设有第一斜面(631),半套管(250)相互靠近挤压第一斜面(631)驱动第一套环(630)移向对应法兰(4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分离污水中固相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水管(110)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槽(431);驱动组件包括套于进水管(110)外的第二套环(440),第二套环(440)上设有位于对应滑槽(431)内滑动的第一齿条(520),第二套环(440)上设有第二斜面(441);驱动组件还包括设于对应滑槽(431)处的安装座(450),安装座(450)间设有可转动且与第一齿条(520)相配合的齿轮(530);进水管(110)外套设有安装环板(460),所述第一导杆(421)穿过安装环板(460)设置,第一导杆(421)上螺纹设有用于将安装环板(460)固定在法兰(410)上的紧固螺母,安装环板(460)上设有与齿轮(530)相配合的第二齿条(461);半套管(250)相互靠近挤压第二斜面(411)驱动第二套环(440)移向对应法兰(4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分离污水中固相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孝怡刘晓龙方晓敏郑逸林繁昌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