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心尖植入的介入瓣膜输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到一种介入瓣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瓣膜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对于病变瓣膜,通常采用外科手术进行人工心脏瓣膜,但部分患者由于年龄大等原因不可接受外科手术,针对此类病人可采用介入瓣膜进行,因其不需要开胸,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0003]介入主动脉瓣膜经过最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目前已成为不可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高风险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但作为房室瓣的二尖瓣和三尖瓣因瓣膜位置解剖结构的复杂,介入瓣膜植入体内后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使得该类房室瓣膜的发展相对缓慢。不同于主动脉瓣膜主要为退行性病变导致的狭窄病变,房室瓣主要为各类原因导致的返流病变,返流病变的瓣膜周围钙化斑块较少,介入瓣膜植入后固定较为困难。同时房室瓣通常承受两个方向的力,即心脏收缩时,心室内血液向心房方向冲击瓣膜的力,心脏收缩时向心室方向冲及瓣膜的力。因此为增加房室瓣固定的牢固性,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心尖植入的介入瓣膜输送系统,包括导管部分和与之连接的手柄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分包括手柄固定部(6)、释放旋轮(7)、牵拉控制旋轮(8)和最终释放旋轮(9),所述导管部分包括:内管组件(1),其中包括内管(11),内管靠近远端设有连接部(111),用于连接瓣膜连接部(22);套管(3),套设于所述内管(11),该内管(11)和该套管(3)可相对移动,从而选择性地露出该连接部(111),套管(3)与手柄的最终释放旋轮相连;牵拉组件(4),包括牵拉件(41)和可与之相对移动的牵拉固定件(42),所述牵拉组件可以相对于该内管组件(1)移动,牵拉组件(4)与手柄的牵拉控制旋轮;以及外管(5),其包覆住所述内管组件、套管、以及牵拉组件,并且可以相对于这些部件移动,外管(5)与手柄的释放旋轮相连;其中,最终释放旋轮的转动同时带动牵拉固定件(42)向近端移动,使牵拉件(41)与瓣膜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部分穿设于所述手柄固定部(6)中,并被下述部件可驱动地连接;所述释放旋轮(7)与所述外管(5)连接,可驱动外管(5)相对于其内部的部件移动;所述牵拉控制旋轮(8)与所述牵拉组件(4)连接,可驱动该牵拉组件(4)整体地相对于内管组件(1)移动,该牵拉组件的牵拉件(41)的远端可释放地连接位于所述瓣膜的近端的定位件(24),该定位件(24)用于将该瓣膜固定到心室面;所述最终释放旋轮(9),与所述套管(3)连接,驱动该套管(3)和所述牵拉固定件(42)向近端移动,使所述输送系统与瓣膜(2)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旋轮(7、8、9)包括一个轴瓦,各轴瓦通过设于其中的螺旋槽驱动所述导管部分的各部件向远端或近端相对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系统,其中,各旋轮(7、8、9)包括一个外壳,该外壳与所述轴瓦固定连接,旋动该外壳,各自的轴瓦同步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旋轮(7)的轴瓦(71)通过外管连接件(51)与第一螺旋槽(711)连接,该外管连接件(51)与所述外管(5)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控制旋轮(8)的轴瓦(81)与牵拉协同控制件(83)和所述牵拉组件连接,所述牵拉协同控制件(83)从远端到近端依序设有第一限位滑槽(832)和第一连接槽(834),其中,牵拉组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昌,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鑫依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