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扫描、微创手术患处精确定位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030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CT扫描、微创手术患处精确定位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膜、离型膜、基础膜,所述保护膜通过静电吸附在基础膜一侧,所述保护膜一端粘结有易撕条,所述基础膜另一侧粘结有黏贴胶,所述基础膜上设置有标记点,所述黏贴胶上粘附有离型膜,所述离型膜为两张,本申请的3M膜材具有良好的塑形性,当用户患者胸部等位置时,可以完整的贴服在患者位置,不会发生起边等现象,完全保证了基础膜完整诠释出患者身体形状,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检测、定位。定位。定位。

A CT scanning an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film for precise location of the affected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扫描、微创手术患处精确定位膜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CT扫描、微创手术患处精确定位方法及定位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为了减轻人们的痛苦,加快病人术后恢复,微创手术技术出现了,微创手术,顾名思义就是微小创伤的手术。是指利用腹腔镜、胸腔镜等现代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进行的手术。但是现今在手术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定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今专利技术了一种大型精确定位设备,定位操作复杂,不利于手术使用,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种体表定位贴,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各种体表定位贴,在解决体内病灶体表定位的准确性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他们采取的方法简单只能进行一个粗略定位,影响后期医生进行患处定位,从而影响微创手术位置确定。而且现有专利提出的保护膜只是简单的网格膜片,并不能保证其卫生情况,镂空的网格在患者不注意时也会发生拉扯,导致网格损坏,影响医生进行患处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T扫描、微创手术患处精确定位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膜、离型膜、基础膜,所述保护膜通过静电吸附在基础膜一侧,所述保护膜一端粘结有易撕条,所述基础膜另一侧粘结有黏贴胶,所述基础膜上设置有标记点,所述黏贴胶上粘附有离型膜,所述离型膜为两张,两张所述离型膜接触端为折叠结构,两张所述离型膜接触端粘结有固定条,所述基础膜上开设有定位标记孔,所述基础膜为3M膜材。
[0004]所述基础膜由贴膜和成影层组成,所述成影层通过黏贴胶固定在贴膜上,所述成影层由定位线、标记点组成,所述定位线为网格结构,所述定位线上安装有标记点,所述标记点为字母,所述黏贴胶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成影层,所述成影层和黏贴胶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成影层为贴纸形成的网格,所述网格间设置有字母标记点。
[0005]所述基础膜左侧的横竖方向分别设置有标尺。
[0006]所述定位线和标记点均为金属丝构成,所述金属丝粘黏在凹槽内,所述金属丝外侧包裹有保护层,所述金属丝直径为1

3μm,所述保护层为蛋白纤维层。
[0007]所述定位线和标记点均为金属粉,该金属粉粘黏在凹槽内,所述定位线和标记点均为带有金属粉的颜料粘结而成。
[0008]所述基础膜中部设置有可拆部,所述可拆部与基础膜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可拆部的上侧设置有吸气机构;
[0009]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壳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固定设置于可拆部的拐角处,所述固定壳固定设置于基础膜的拐角处,所述基础膜的拐角处且位于基础膜的内侧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柱与连接孔插接,所述固定壳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外侧一端
延伸至固定壳的外侧,所述连接柱的侧壁开设有插孔,所述插杆的外侧一端与插孔插接,所述插杆的内侧一端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固定壳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弹簧,所述可拆部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密封圈A;
[0010]所述吸气机构包括气囊和吸气管,所述吸气管固定设置于可拆部的内部,所述吸气管的上端延伸至可拆部的上侧,所述吸气管的中端与可拆部之间固定连接密封圈B,所述气囊固定连接与吸气管的上端,所述吸气管的内部且位于气囊与可拆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气体单向阀,所述气囊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气体单向饭阀,所述气囊的内部两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弧形板,一侧所述弧形板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部活动套接于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侧所述弧形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且位于固定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和固定管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弹簧。
[0011]一种CT扫描、微创手术患处精确定位方法,其具体方法为:
[0012]一、根据患者需要做CT的位置选择定位膜,然后将固定条揭开,再将离型膜撕掉,将基础膜粘贴在患者位置,然后再通过易撕条将保护膜撕下,使基础膜完全贴合在患者病变位置;
[0013]二、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应用GE64层Optima CT扫描机。扫描参数: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500mA,扫描层厚为0.625mm。对患者病变位置进行扫描,进一步确定患者病变精确位置,扫描完成后。对原始数据进行骨窗及标准窗重建。将重建数据传至ADW4.6工作站进行后处理,VR采用骨算法条件重建,SSD采用软组织算法条件重建。通过VR骨算法三维重建确定骨折精确位置,由影像诊断医师对于骨折精确位置进行标记,之后通过SSD软组织算法条件重建,通过调整对比度和算法条件即通过调整对比度和算法条件即采用容积再现技术VR进行骨算法重建,表面遮盖技术SSD显示患者体表脂肪及基础膜形态,此时,标记位置与基础膜均显影在重建图像上,可通过基础膜窗格划分对于骨折位置进行横纵坐标相对于基础膜窗格划分点进行基准测量,从而得出骨折精确定位。
[0014]三、根据上述步骤操作人员可以将获得骨骼损伤和患者脂肪皮肤的位置关系,操作人员对其位置关系进行保存,并发送给主治医生,主治医生根据该图片上的位置关系对患者患处进行标记,标记时主治医生观察患者骨骼损伤位置,确定和其最接近的定位标记孔,并通过定位标记孔用记录笔进行标记,标记完成后将基础膜撕下,此时患者损伤位置已经在患者皮肤上进行标记;
[0015]四、微创手术之间,主治医生根据上述标记对患者损伤位置进行分析,分析出最佳手术创口位置,然后对其进行明显标记,标记完成后,主治医生根据标记对病变位置进行微创手术。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现有膜贴上进行改进,本申请主体为带有成影层的基础膜,其两侧分别粘贴有保护膜和离型膜,可以对基础膜进行很好的保护,确保了本申请的洁净度,使本申请更加适用于医疗检测。
[0017]本技术的基础膜为3M膜材,3M膜材具有良好的亲肤性,可以将成影层牢固的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即使患者有大动作也不会使基础膜进行位置偏移,本申请一直都紧密贴合在患者皮肤,确保医生后期根据CT扫描图片进行患处精确确定。本技术在基础膜的黏贴胶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固定有金属丝等,CT时金属丝等会阻挡、吸收X射线,避免产生伪影,进而在患者身体上形成网格坐标,便于操作人员对患者病变位置进行精确定位,方
便医生确定最佳手术创口,减少了医生手术时的操作也减少了患者痛苦,本申请减小了微创手术的创口,缩短恢复时间。本申请将镂空网格膜片改为带有定位标记孔的基础膜,这样在不影响标记的同时和可以避免拉扯,确保了本申请的完整性。本申请在的标记点在定位线中间位置,对比下面和侧面的标记更加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记录,方便医护人员进行位置确定。
[0018]本技术的3M膜材具有良好的塑形性,当用户患者胸部等位置时,可以完整的贴服在患者位置,不会发生起边等现象,完全保证了基础膜完整诠释出患者身体形状,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检测、定位。
[0019]本技术的成影层上侧包裹有蛋白纤维层,当其贴在患者身上时,不会造成患者的不舒适感觉,也避免了患者对其产生过敏,提高了使用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扫描、微创手术患处精确定位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膜、离型膜、基础膜,所述保护膜通过静电吸附在基础膜一侧,所述保护膜一端粘结有易撕条,所述基础膜另一侧粘结有黏贴胶,所述基础膜上设置有标记点,所述黏贴胶上粘附有离型膜,所述离型膜为两张,两张所述离型膜接触端为折叠结构,两张所述离型膜接触端粘结有固定条,所述基础膜上开设有定位标记孔,所述基础膜为3M膜材。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扫描、微创手术患处精确定位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膜由贴膜和成影层组成,所述成影层通过黏贴胶固定在贴膜上,所述成影层由定位线、标记点组成,所述定位线为网格结构,所述定位线上安装有标记点,所述标记点为字母,所述黏贴胶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成影层,所述成影层和黏贴胶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成影层为贴纸形成的网格,所述网格间设置有字母标记点。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扫描、微创手术患处精确定位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膜左侧的横竖方向分别设置有标尺。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CT扫描、微创手术患处精确定位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线和标记点均为金属丝构成,所述金属丝粘黏在凹槽内,所述金属丝外侧包裹有保护层,所述金属丝直径为1

3μm,所述保护层为蛋白纤维层。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CT扫描、微创手术患处精确定位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线和标记点均为金属粉,该金属粉粘黏在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洪刚王冬滨李静苏志勇姜天烁孙忠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天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