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佩戴支架和具有其的颈部按摩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按摩仪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佩戴支架和具有其的颈部按摩仪。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颈部按摩仪,通常设有佩戴支架,佩戴支架通过中间支架的弹性变形而佩戴在颈部,但仅依靠佩戴支架的弹性变形来适应的颈部尺寸范围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颈部尺寸较大的用户在佩戴颈部按摩仪时,佩戴支架会产生较大的弹性形变,从而对颈部形成较大的压迫感,降低了用户体验。
[0003]为此,一些颈部按摩仪的佩戴支架可以伸缩调节,对颈部尺寸适配范围大,但是由于中间支架伸缩过程中会产生间隙,颈部按摩仪的内部结构暴露,增加了颈部按摩仪的损坏几率,且颈部按摩仪的佩戴时易于夹到头发以及皮肤。另外,颈部按摩仪的间隙处易于存积灰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佩戴支架,该佩戴支架不仅能够通过伸缩中间支架以适配更大范围的颈部尺寸,而且能够遮挡中间支架因伸缩产生的间隙,具有佩戴舒适性高、易于清洁等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佩戴支架的颈部按摩仪。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提出一种佩戴支架,佩戴支架包括:中间支架,中间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连接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调节组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的至少一个与调节组件滑动连接,以使中间支架沿其长度方向能够伸缩;遮挡部,遮挡部设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调节组件中的至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调节组件滑动连接,以使所述中间支架沿其长度方向能够伸缩;遮挡部,所述遮挡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调节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遮挡部用于遮挡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一内壳,所述第一内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外壳和第二内壳,所述第二内壳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其中,所述遮挡部用于遮挡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二内壳之间的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包括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一遮挡部设于所述调节组件;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调节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遮挡部位于所述调节组件背离人体的一侧,所述第一遮挡部用于遮挡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的间隙;或,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二内壳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调节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遮挡部位于所述调节组件靠近人体的一侧,所述第一遮挡部用于遮挡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二内壳之间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包括第二遮挡部,所述第二遮挡部能够拉伸变形;所述第二遮挡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二内壳相连,以遮挡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二内壳之间的间隙;和/或,所述第二遮挡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相连,以遮挡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的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部为柔性件和/或具有褶皱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导轨和第一滑动件,所述调节导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一支架中的一者上形成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一支架中的另一者上安装有所述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架相对所述第二支架可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间支架的长度方向一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一者上形成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另一者上安装有所述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能够沿所述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
第一支架可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间支架的长度方向一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的结构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上形成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动件为转轴;所述第一支架内设有凸台,所述凸台构造有压轴槽,所述转轴的端部位于所述压轴槽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安装有压轴盖,所述压轴盖将所述转轴的端部压紧于所述压轴槽。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轴的两个端部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凸台的所述压轴槽中;所述第一滑轨沿所述调节导轨的宽度方向贯穿所述调节导轨,且所述转轴贯穿所述第一滑轨,使得所述第一段位于两个所述凸台之间;所述第一段与每个所述凸台之间距离为0.05mm~0.15mm。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一紧扣件,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第二紧扣件;所述第一紧扣件和所述第二紧扣件能够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抵接,且所述第一紧扣件和所述第二紧扣件能够相互分离以允许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至少一者沿所述调节组件滑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一内壳,所述第一内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外壳和第二内壳,所述第二内壳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壳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外壳设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能够相互吸引,以使得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二外壳相抵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壳设有第一卡合件,所述第二外壳设有第二卡合件,所述第一卡合件和所述第二卡合件能够相互卡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二外壳相抵接。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二内壳相连,所述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为柔性件,所述第一内壳、所述第二内壳和所述第二遮挡部成型为一体。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部的断裂拉伸率与其最大拉伸变形量的比值大于2;和/或所述第二遮挡部的断裂拉伸率为800%。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内壳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内壳的厚度;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5mm。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遮挡部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遮挡部的连接处分别
设有塑形件,所述塑形件沿所述中间支架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塑形件的中部向人体颈部的方向凸出。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定位槽。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包括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一遮挡部设于所述调节组件;所述第一遮挡部位于所述调节组件背离人体的一侧,所述中间支架收缩至最小长度时,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抵接,所述第一遮挡部位于所述中间支架内,所述中间支架伸长至最大长度时,所述第一遮挡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抵接,以遮挡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的间隙;或者,所述第一遮挡部位于所述调节组件靠近人体的一侧,所述中间支架收缩至最小长度时,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二内壳抵接,所述第一遮挡部位于所述中间支架内,所述中间支架伸长至最大长度时,所述第一遮挡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二内壳抵接,以遮挡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二内壳之间的间隙。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导轨和第一滑动件,所述调节导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上形成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支架上安装有所述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遮挡部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一滑轨之间,且所述第一滑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遮挡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吴多智,张雨微,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