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充气橡胶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96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充气橡胶轮胎,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其包括轮胎主体和缓冲机构,缓冲机构设于轮胎主体的内部,用于缓冲轮胎主体受到的外界冲击。其中,缓冲机构包括第一发泡胎芯、第二发泡胎芯、多个弹性支撑体和多个缓冲组件。该免充气橡胶轮胎,通过轮胎主体内的弹性支撑体与第一发泡胎芯和第二发泡胎芯相配合,提高了轮胎的缓冲性能,避免轮胎不能承受住强烈的震动和冲击,同时轮胎受到的冲击会使缓冲块在容置槽内移动,使缓冲弹簧对轮胎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吸收,防止轮胎的缓冲效果差,该免充气橡胶轮胎,通过防滑块、防滑槽和防滑块之间的空隙产生的高度差,可增加轮胎胎面的层次,增加了防滑效果,提高了轮胎的抓地力。提高了轮胎的抓地力。提高了轮胎的抓地力。

A non pneumatic rubber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充气橡胶轮胎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
,具体涉及一种免充气橡胶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免充气轮胎是指不借助空气压力,而实现减震缓冲性能的轮胎,充气轮胎是用橡胶密闭有压力的空气,空气受到压缩时,空气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更加激烈导致气压升高,形成宏观上的弹性,充气轮胎优越的缓冲性能和低滚动阻力的特性迄今为止尚无其他轮胎可以超越,免充气轮胎也就是不用充气的轮胎,不借助空气,仅利用轮胎自身材料和结构实现支撑、缓冲性能。
[0003]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撑车身,缓冲外界冲击,目前的轮胎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良好的缓冲性能,防滑效果差,无法提高轮胎的抓地力,容易打滑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亟待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免充气橡胶轮胎,解决现有的免充气橡胶轮胎缓冲性能差,不能承受住强烈震动和冲击的问题,以及轮胎的抓地力差,易出现轮胎打滑的现象。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充气橡胶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主体(1)、缓冲机构及防滑结构,轮胎主体(1)是具有环形腔体的橡胶壳体,所述缓冲机构设置在轮胎主体(1)内部;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发泡胎芯(3)、第二发泡胎芯(4)、弹性支撑体(2)和缓冲组件,所述第一发泡胎芯(3)设置于轮胎主体(1)的内部,其左右两侧均与轮胎主体(1)的内侧壁固定相连;所述弹性支撑体(2)有多组,且沿轮胎主体(1)的宽度方向等间隔布置在轮胎主体(1)与第一发泡胎芯(3)之间,每组弹性支撑体(2)包括沿轮胎主体(1)圆周方向等间距固定于其内壁上的若干个弹性支撑体(2);所述第二发泡胎芯(4)位于第一发泡胎芯(3)的内侧并与其同轴相对布置,第二发泡胎芯(4)的左右两侧均与轮胎主体(1)的内侧壁固定相连;第二发泡胎芯(4)与第一发泡胎芯(3)的之间设有两列缓冲组件,两列所述缓冲组件沿第一发泡胎芯(3)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每列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沿第一发泡胎芯(3)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缓冲组件;防滑结构位于轮胎主体(1)外部的圆周胎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充气橡胶轮胎,其特征在于,轮胎主体(1)为多层结构,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布置的胎体(101)、帘布层(102)和束带层(103),所述帘布层(102)固定贴合于胎体(101)的内壁,所述束带层(103)固定贴合于帘布层(102)的内壁,帘布层(102)、束带层(103)与胎体(101)硫化成一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免充气橡胶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包括纵向槽(8)、防滑块(9)和防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永刚高阳刘金锁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振华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