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931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发光层和盖板,还包括摄像单元;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第一发光层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发光层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正投影区域与摄像单元的第二正投影区域重合,其中,第一方向为发光层指向盖板的方向;第一发光层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发光层的第三正投影区域与第二正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不重合,或,第一正投影区域与第二正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不重合,第二发光层包括第一子发光层和正对第二正投影区域的第二子发光层,第二子发光层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一子发光层的像素密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终端设备能够在提高拍摄性能的同时,不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称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高对比度、超薄、低功耗、效应速度快、工作范围宽、易于实现柔性显示和3D显示等诸多优点,使它在目前在众多显示设备上得到应用,例如应用于电视机和移动设备上。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者对大屏手机的需求增加,手机厂商一直致力于提高手机的屏占比,从所谓的无边框手机到刘海屏,再到水滴屏和升降摄像头的设计,以及折叠屏的推出,手机向真全面屏的发展趋势是较为明确的,而屏下摄像技术被认为是真全面屏的杀手级解决方案。
[0003]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屏下摄像头上方的显示区域具有像素,使得该区域的透过率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屏下摄像头进光量不足,前摄拍照成像不清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其能够在提高拍摄性能的同时,不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0006]依次层叠设置的发光层和盖板,还包括摄像单元,所述摄像单元与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盖板的同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可自第一预设位置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发光层在第一方向的第一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摄像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正投影区域重合,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盖板的层叠方向;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发光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三正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二正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不重合,或,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发光层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二正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不重合,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第一子发光层和正对所述第二正投影区域的第二子发光层,所述第二子发光层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第一子发光层的像素密度。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设置可移动的第一发光层,在终端设备处于显示状态时,将第一发光层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此时在发光层指向盖板的方向上,第一发光层的第一正投影区域与摄像单元的第二正投影区域重合,也就是说,摄像单元上方的区域设有发光层从而可显示,从而实现了终端设备的全屏显示,提高了终端设备的显示效果;在终端设备处于拍摄状态时,将第一发光层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此时存在两种情况:1、在发光层指向盖板的方向上,发光层的第三正投影区域与第二正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不重合,也就是说,在终端设备处于拍摄状态时摄像单元上方至少有部分区域未设置发光
层,能够有效地避免发光层阻挡外界光线射入摄像单元,提高光线透过率,从而让终端设备在满足全面屏显示的同时,提高了摄像单元的拍摄性能;2、第一正投影区域与第二正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不重合,第二发光层包括第一子发光层和正对第二正投影区域的第二子发光层,第二子发光层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一子发光层的像素密度,也就是说,此时摄像单元上方至少有部分区域未设置第一发光层,虽然第二发光层具有正对第二正投影区域的第二子发光层,但第二子发光层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一子发光层的像素密度,从而提高了第二子发光层的光线透过率,使得更多的光线能够射入摄像单元,进而也让终端设备在满足全面屏显示的同时,提高了摄像单元的拍摄性能。
[0008]另外,所述第一发光层可沿第二方向自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发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摄像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发光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摄像单元的光路外,其中,所述光路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0009]另外,所述摄像单元包括感光层、设置在所述感光层邻近所述盖板一侧的光学透镜,所述第一发光层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摄像单元内;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光学透镜远离所述感光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发光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摄像单元的光路外,其中,所述光路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0010]另外,所述第二子发光层设置在所述摄像单元内,所述第一子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子发光层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且所述第二子发光层绕所述第一子发光层旋转至第三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发光层及所述第二子发光层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光路外。
[0011]另外,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像素密度和所述第二子发光层的像素密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子发光层的像素密度。
[0012]另外,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像素密度与所述第二子发光层的像素密度之比在1至4之间。
[0013]另外,所述第一子发光层具有第一像素结构,所述第二子发光层具有第二像素结构,所述第一发光层具有第三像素结构;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像素结构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图形为第一图形,所述第二像素结构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图形为第二图形,所述第三像素结构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图形为第三图形,所述第二图形与所述第三图形叠加后形成的图形形状与所述第一图形的图形形状相同。
[0014]另外,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摄像单元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发光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摄像单元的光路外,其中,所述光路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0015]另外,所述摄像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感光层和光学透镜,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摄像单元内,且位于所述光学透镜远离所述感光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发光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摄像单元的光路外,其中,所述光路的方
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附图说明
[0016]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17]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及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像素结构至第三像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子发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发光层和盖板,还包括摄像单元,所述摄像单元与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盖板的同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可自第一预设位置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发光层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摄像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正投影区域重合,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盖板的层叠方向;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发光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三正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二正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不重合,或,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正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二正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不重合,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第一子发光层和正对所述第二正投影区域的第二子发光层,所述第二子发光层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第一子发光层的像素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可沿第二方向自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发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摄像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发光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摄像单元的光路外,其中,所述光路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单元包括感光层、设置在所述感光层邻近所述盖板一侧的光学透镜,所述第一发光层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摄像单元内;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光学透镜远离所述感光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发光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摄像单元的光路外,其中,所述光路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发光层设置在所述摄像单元内,所述第一子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子发光层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且所述第二子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希鹏张晓亮申美鹃齐丽娜黄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