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950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0:39
一种工业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处理方法,是将生化单元的剩余污泥,投加至除磷单元的反应区和除硬单元的混凝区中,将除磷单元和除硬单元的污泥投加至生化单元的污泥浓缩池中与污泥浓缩池中的其他剩余污泥混合后,进入到污泥贮池进行调理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生化单元的剩余污泥处理与污水厂的除磷和除硬结合起来,减少了除磷药剂、混凝剂的投加量;通过将除磷单元和除硬单元的污泥投加至生化单元的污泥浓缩池,利用除磷单元和除硬单元的剩余除磷剂、软化剂和混凝剂,对污泥浓缩池污泥进行初步解絮脱水,减少了污泥贮池的调理药剂的投加量。上述处理方法适用于任何污水厂,无需改变现有污泥调理剂和构筑物,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是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处理方法,属于环保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二级处理通常采用生化处理,生化单元产生的剩余污泥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对于绝大部分工业污水处理厂而言,通常将剩余污泥进行浓缩和脱水后,再外委处理。剩余污泥的浓缩通常采用污泥浓缩池,浓缩后的污泥进入到污泥贮池进行调理处理,再进行机械脱水。剩余污泥的调理处理通常分为物理调理和化学调理。目前,污水处理厂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化学调理方法。化学调理剂分为无机调理剂和有机调理剂,其中无机调理剂以铝盐类、铁盐类、和钙盐类为主。
[0003]随着废水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部分地区或者部分行业的排放标准中要求,总磷外排浓度不高于0.5mg/L,而且对废水的排放总量也有要求。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工业废水处理厂而言,基本上需要在一级处理、二级处理的基础上,新增深度除磷单元和废水回用单元才能使得废水达标排放。目前,污水厂的深度除磷方法以化学沉淀除磷法为主,化学除磷具有高效、效果稳定、不易受废水水质影响等优点,但在水中总磷浓度较低时,除磷剂的投加量和处理效果不成正比,典型的金属盐除磷剂(比如铝盐、铁盐)投加量范围为1.0~2.0mol金属盐/mol去除磷时才能使出水总磷浓度达到0.5~1.0mg/L,当出水总磷浓度小于0.5mg/L时,所需投加量更高。废水回用单元通常采用双膜技术(超滤+反渗透),为了防止膜单元结垢,需要对来水的钙、镁离子进行去除,由于大多数工业废水的钙、镁离子含量较高,钙、镁离子一般采用化学沉淀的方法。在混凝过程中通常都会用到铝盐类或者铁盐类的无机絮凝剂(比如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以及大分子有机助凝剂。
[0004]CN111453958A公开了一种基于空化的剩余污泥脱水药剂减量投加方法,属于空化技术及其应用领域。CN111087163A公开了一种污泥驱水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特点是采用灼烧后的铁盐污泥与过硫酸钾复合为污泥脱水调理剂,脱水后的污泥再次灼烧,其残渣与过硫酸钾复合,可再次用作驱水调理剂,达到循环的目的。CN110451768A公开了一种反应池和重力浓缩池结合处理二沉池剩余污泥的方法,将反应池与重力浓缩池相结合,有效降低了重力浓缩池的固液分离时间,具有效率高、沉降时间短、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上述方法都需要引入新技术、新型调理剂和新污泥处理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业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处理方法,在不改变污水厂现有剩余污泥调理剂、构筑物基础上,将生化单元的剩余污泥优化处理,与除磷单元和除硬单元结合,不仅优化了生化单元的调理药剂的投加量,还减少除磷单元的除磷药剂、除硬(去除钙、镁离子)单元的混凝剂的投加量。广泛适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厂,有效进行污泥减量化处理。
[0006]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工业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处理方法,是将生化单元的剩余污泥,投加至除磷单元的反应区和除硬单元的混凝区中,将除磷单元和除硬单元的污泥投加至生化单元的污泥浓缩池中与污泥浓缩池中的其他剩余污泥混合后,再进入到污泥贮池进行调理处理。
[0007]进一步的,所述生化单元剩余污泥,为生化单元反应池中的排泥,或是经浓缩处理后,含水量降到98%

95%的浓缩污泥。其中,生化单元反应池中的排泥可以利用重力通过管线投加,也可以利用污泥提升泵通过管线投加;浓缩后的污泥只能利用重力通过管线投加。
[0008]进一步的,所述将除磷单元和除硬单元的污泥,从上方投加至至生化单元的污泥浓缩池中与污泥浓缩池中的其他剩余污泥混合反应后,再进入到污泥贮池进行调理处理。其中,污泥贮池应配备搅拌系统和加药系统。
[0009]进一步的,除磷单元中,按重量计,剩余污泥投加量是除磷药剂投加量的5%

20%,优选10%

20%;除硬单元中,按重量计,剩余污泥投加量是混凝剂投加量的5%

30%,优选10%

15%。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除磷单元和除硬单元工艺流程均为:反应

混凝

固/液分离。除磷单元和除硬单元可以选用高密度澄清池、反应池

混凝池

沉淀池、或者反应池

机械搅拌澄清池中的一种,优选高密度澄清池。
[0011]进一步的,所述除磷单元的除磷剂选自氯化铁、氯化亚铁、明矾、氯化铝、硫酸铁、硫酸亚铁、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或其他复合型的铁盐和铝盐除磷剂中的一种。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除硬单元的混凝剂为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或其他复合型的聚合铁铝盐中的一种。
[0013]进一步的,除磷单元来水中总磷浓度应不高于8mg/L,优选5mg/L以下;来水pH在5

8范围内,不在此范围内的废水需用酸或碱将废水的pH值调节为该范围内。
[0014]进一步的,除硬单元反应区采用的软化药剂选自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和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氢氧化钙或氧化钙。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业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处理方法,将生化单元的剩余污泥处理与污水厂的除磷单元和除硬单元结合起来,不仅减少了除磷单元的除磷药剂、除硬(去除钙、镁离子)单元的混凝剂的投加量;通过将除磷单元和除硬单元的污泥投加至生化单元的污泥浓缩池的方式,利用除磷单元和除硬单元的剩余除磷剂、软化剂和混凝剂,对污泥浓缩池污泥进行初步解絮脱水,进而减少了污泥贮池的调理药剂的投加量。而且上述处理方法适用于任何污水厂,无需改变现有污泥调理剂和构筑物,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0016]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实施例1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实施例2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述非限制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
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9]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石化企业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处理方法,如图1,其中各单元均采用企业本身的常规装置或设备。生化单元的出水水质为:COD 48mg/L,总氮38mg/L,氨氮5.8mg/L,总磷1.98mg/L,总硬(CaCO3计)380mg/L,钙硬(CaCO3计)313mg/L,碱度(CaCO3计)18mM。水量为500m3/h,生化单元剩余污泥产量75kg/h。
[0020]如图1所示,利用所述的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污水依次经过生化单元、除磷单元和中水回用单元,所述中水回用单元依次包括除硬单元、粗滤单元、离子交换单元和超滤

反渗透单元,生化单元还依次连接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贮池;其中,另将生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生化单元的剩余污泥,投加至除磷单元的反应区和除硬单元的混凝区中,将除磷单元和除硬单元的污泥投加至生化单元的污泥浓缩池中与污泥浓缩池中的其他剩余污泥混合后,再进入到污泥贮池进行调理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单元剩余污泥,为生化单元反应池中的排泥,或是经浓缩处理后,含水量降到98%

95%的浓缩污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除磷单元中,按重量计,剩余污泥投加量是除磷药剂投加量的5%

20%,优选10%

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除硬单元中,按重量计,剩余污泥投加量是混凝剂投加量的5%

30%,优选10%

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磷单元和除硬单元工艺流程均为:反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翔高会杰王刚孙丹凤李宝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