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退化天然林补植用苗木移栽设备。所述退化天然林补植用苗木移栽设备包括推杆;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所述主体结构包括上框架和底框架;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固定于所述上框架的两侧,所述移动结构包括第一滑板、第一滑槽、第二滑板、第二滑槽、定位齿、滑杆和支撑杆;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滑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一齿轮、连接杆、电机、螺杆、转轮、封闭桶和粉碎刀片;挖坑结构,所述挖坑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底端,所述挖坑结构包括转轴、第二齿轮和挖坑碗;定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退化天然林补植用苗木移栽设备具有大大节省工人体力,提高栽种效率和成活率的优点。优点。优点。
Seedling transplanting equipment for replanting degraded natural for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退化天然林补植用苗木移栽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苗木培育的
,尤其涉及一种退化天然林补植用苗木移栽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苗木通俗说就是树苗及果树苗、乔木、灌木幼苗的总称,凡在苗圃中培育的树苗不论年龄大小,在未出圃之前,都称树苗。随着国家倡导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各地政府开始加大林分改造力度,尤其是对植被退化严重的天然林内进行补植、补造苗木,以提高天然林林分质量。
[0003]传统移栽一般是通过人工进行,一般移栽过程是先挖坑,再放进需要移栽的苗木,然后掩埋浇水等,经发现人工挖坑不仅大量消耗工人体力,效率低下,一些特殊的土地,比如退化严重和立地质量较差的林地,由于表层土流失严重,露出底层土,而底层土土质坚硬,人工挖坑更加困难。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退化天然林补植用苗木移栽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大大节省工人体力,提高种植效率和成活率的退化天然林补植用苗木移栽设备。
[0006]本技术提供的退化天然林补植用苗木移栽设备包括:推杆;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所述主体结构包括上框架和底框架,所述上框架的一端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所述底框架与所述上框架固定连接;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固定于所述上框架的两侧,所述移动结构包括第一滑板、第一滑槽、第二滑板、第二滑槽、定位齿、滑杆和支撑杆,两块所述第一滑板分别固定于所述上框架的两侧,所述第一滑槽水平设于所述第一滑槽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二滑板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板表面的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滑槽设于所述第二滑板的表面,所述定位齿设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所述滑杆的两端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滑槽内,两根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滑杆的两端底面;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滑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一齿轮、连接杆、电机、螺杆、转轮、封闭桶和粉碎刀片,所述螺杆与所述滑杆螺纹连接,所述转轮固定于所述螺杆的顶端,所述封闭桶转动连接于所述螺杆的底端,所述粉碎刀片固定于所述螺杆的底端,且所述粉碎刀片处于所述封闭桶的内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滑杆转动连接,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连接杆的顶端,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侧壁;挖坑结构,所述挖坑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底端,所述挖坑结构包括转轴、第二齿轮和挖坑碗,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所述转轴的侧壁,所述挖坑碗的外壁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且所述封闭桶的底面抵触所述挖坑碗的顶面;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安装于所述滑杆的侧壁。
[0007]优选的,所述主体结构还包括车轮、出水口、放水开关、水管、水箱和封盖,四个所
述车轮对称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框架的侧壁,所述水箱安装于所述上框架的另一端,所述封盖转动连接于所述水箱的顶面,两根所述水管安装于所述上框架的内部,且所述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箱的底部连接,两个所述出水口分别与两根所述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出水口倾斜固定于所述上框架的侧壁。
[0008]优选的,所述挖坑结构还包括限位齿,所述限位齿固定于所述挖坑碗的顶面。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封闭桶的底部,且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齿之间卡合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所述转轴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握柄、滑柱、弹簧、第一连杆、调节盘、第二连杆和固定齿,两个所述固定齿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杆的两端内部,且所述固定齿的底端与所述定位齿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齿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盘转动连接于所述滑杆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杆的侧壁,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调节盘转动连接,所述滑柱固定于所述滑杆的侧壁,所述握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且所述滑柱滑动连接于所述握柄的另一端内部,所述弹簧安装于所述握柄的另一端内部,且所述滑柱抵触所述弹簧。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退化天然林补植用苗木移栽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退化天然林补植用苗木移栽设备,利用所述移动结构和所述调节结构以及所述挖坑结构等结构的相互配合,通过简单方便的操作,快速的完成苗木移栽作业中定位、挖坑、移栽、回填和浇水等一系列费时费力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大节省了工人的体力,并且及时给苗木补水,大大降低了苗木干渴而死的可能性,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具有节省体力,提高栽种效率和成活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退化天然林补植用苗木移栽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所示的移动结构和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所示的定位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推杆,2、主体结构,21、上框架,22、车轮,23、底框架,24、出水口,25、放水开关,26、水管,27、水箱,28、封盖,3、移动结构,31、第一滑板,32、第一滑槽,33、第二滑板,34、第二滑槽,35、定位齿,36、滑杆,37、支撑杆,4、调节结构,41、第一齿轮,42、连接杆,43、电机,44、螺杆,45、转轮,46、封闭桶,47、限位槽,48、粉碎刀片,5、挖坑结构,51、转轴,52、第二齿轮,53、挖坑碗,54、限位齿,6、定位结构,61、握柄,62、滑柱,63、弹簧,64、第一连杆,65、调节盘,66、第二连杆,67、固定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退化天然林补植用苗木移栽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移动结构和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定位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退化天然林补植用苗木移栽设备包括:推杆1;主体结构2,所述主体结构2与所述推杆1固定连接,所述主体结构2包括上框架21和底框架23,所述上框架21的一端与所述推杆1固定连接,所述底框架23与所述上框架21固定连接;移动结构3,所述移动结构3固定于所述上框架21的两侧,所述移动结构3包括第一滑板31、第一滑槽32、第二滑板33、第二滑槽34、定位齿35、滑杆36和支撑杆37,两块所述第一滑板31分别固定于所述上框架21的两侧,所述第一滑槽32水平设于所述第一滑槽32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二滑板33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板31表面的所述第一滑槽32内,所述第二滑槽34设于所述第二滑板33的表面,所述定位齿35设于所述第二滑槽34的内部,所述滑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退化天然林补植用苗木移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杆(1);主体结构(2),所述主体结构(2)与所述推杆(1)固定连接,所述主体结构(2)包括上框架(21)和底框架(23),所述上框架(21)的一端与所述推杆(1)固定连接,所述底框架(23)与所述上框架(21)固定连接;移动结构(3),所述移动结构(3)固定于所述上框架(21)的两侧,所述移动结构(3)包括第一滑板(31)、第一滑槽(32)、第二滑板(33)、第二滑槽(34)、定位齿(35)、滑杆(36)和支撑杆(37),两块所述第一滑板(31)分别固定于所述上框架(21)的两侧,所述第一滑槽(32)水平设于所述第一滑槽(32)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二滑板(33)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板(31)表面的所述第一滑槽(32)内,所述第二滑槽(34)设于所述第二滑板(33)的表面,所述定位齿(35)设于所述第二滑槽(34)的内部,所述滑杆(36)的两端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滑槽(34)内,两根所述支撑杆(37)的顶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滑杆(36)的两端底面;调节结构(4),所述调节结构(4)与所述滑杆(36)螺纹连接,所述调节结构(4)包括第一齿轮(41)、连接杆(42)、电机(43)、螺杆(44)、转轮(45)、封闭桶(46)和粉碎刀片(48),所述螺杆(44)与所述滑杆(36)螺纹连接,所述转轮(45)固定于所述螺杆(44)的顶端,所述封闭桶(46)转动连接于所述螺杆(44)的底端,所述粉碎刀片(48)固定于所述螺杆(44)的底端,且所述粉碎刀片(48)处于所述封闭桶(46)的内部,所述连接杆(42)与所述滑杆(36)转动连接,所述电机(43)安装于所述连接杆(42)的顶端,所述第一齿轮(41)固定于所述连接杆(42)的底端侧壁;挖坑结构(5),所述挖坑结构(5)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37)的底端,所述挖坑结构(5)包括转轴(51)、第二齿轮(52)和挖坑碗(53),所述转轴(5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杆(37)的底端,所述第二齿轮(52)固定于所述转轴(51)的侧壁,所述挖坑碗(53)的外壁与所述转轴(51)固定连接,且所述封闭桶(46)的底面抵触所述挖坑碗(53)的顶面;定位结构(6),所述定位结构(6)安装于所述滑杆(36)的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化天然林补植用苗木移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2)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英,张勇,王增,吴家森,蒋仲龙,王剑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公益林和国有林场管理总站浙江省天然林保护管理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