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模及具有所述内模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436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0:30
一种内模,包括:第一模仁、第二模仁及流道块,所述第一模仁具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模仁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模仁地一侧,所述第二模仁包括第一表面及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向内凹陷以形成第二容置槽及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相连通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连通以形成产品注塑腔体,所述流道块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模仁内或者连接于所述第一模仁,所述流道块具有一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配合形成注塑流道,所述注塑流道用于向所述产品注塑腔内注入塑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缩短注塑流道内的塑胶的顶出行程及顶出力。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具有上述内模的注塑模具。内模的注塑模具。内模的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模及具有所述内模的注塑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模及具有所述内模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已普遍用于将塑料成形为塑胶产品的制作工业中。注塑模具可将塑料注入公模板以及母模板之间的产品腔中。当塑料冷却后,于产品腔内形成塑胶产品。此时,注塑模具可驱动一顶针机构,以将塑胶产品与公模板分离,进而可将塑胶产品由注塑模具中取出。
[0003]一般情况下,为保证塑胶产品外观完整,需要使用牛角入子进行采用潜伏式进胶,残留在牛角入子中的胶及产品由该顶针机构顶出,但是,牛角入子需要的顶出行程较大,且牛角入子内的塑胶与牛角入子的结合力过大,需要较大的顶出力才能将塑胶顶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模,该内模可缩短牛角入子内塑胶的顶出行程及顶出力。
[0005]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内模的注塑模具。
[0006]一种内模,包括:一第一模仁,具有一第一容置槽。一第二模仁,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模仁的一侧,所述第二模仁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二容置槽及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相连通的一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连通以形成一产品注塑腔。一流道块,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模仁内或连接于所述第一模仁,所述流道块具有一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配合形成注塑流道,所述注塑流道用于向所述产品注塑腔内注入塑胶。
[0007]进一步地,所述流道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模仁朝向所述第二模仁的一侧。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一进料流道及与所述进料流道相对的一出料流道,所述出料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下,所述出料流道与所述第二容置槽连通。所述进料流道对应的所述第一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进料流道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露出。所述流道块可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出料流道相连。
[0008]进一步地,所述流道块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模仁内。所述第二模仁设置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一进料流道、一出料流道及连接于所述进料流道及所述出料流道的一连接流道,所述进料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出料流道背离所述连接流道的一端于所述第一表面露出,所述连接流道对应的所述第一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以第二凹槽,所述连接流道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露出。所述流道块包括一主体部及一凸块,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主体部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通孔中,所述凸块可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连接流道相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流道块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模仁内。所述第二模仁设置一第
三凹槽,所述第二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一进料流道、一出料流道及连接于所述进料流道及所述出料流道的一连接流道,所述进料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出料流道背离所述连接流道的一端于所述第一表面露出,所述连接流道与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连通。所述流道块包括一第一端部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一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连接流道相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流道块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模仁内。所述第二模仁还包括多个连接侧面,所述连接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第二模仁设置一第四凹槽,所述连接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四凹槽。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一进料流道、一出料流道及连接于所述进料流道及所述出料流道的一连接流道,所述进料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出料流道背离所述连接流道的一端于所述第一表面露出,所述连接流道与所述第四凹槽的底部连通。所述流道块包括一第三端部及与所述第三端部相对的一第四端部,所述第四端部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凹槽内,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连接流道相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注塑流道呈牛角状,所述注塑流道的横截面积由所述进料流道向出所述出料流道递减。
[0012]一种注塑模具,用于形成塑胶产品,包括一母模,一公模、一顶针机构及如上所述的内模,所述第一模仁容置于所述母模内,所述第二模仁容置于所述公模内,所述顶针机构包括一顶针及一顶针驱动件,所述顶针贯穿所述公模及所述第二模仁,所述顶针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顶针顶出所述塑胶产品及所述注塑流道内的塑胶。
[0013]进一步地,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一上固定板及一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连接于所述母模背离所述公模的一侧,所述下固定板连接于所述公模背离所述母模的一侧。
[0014]进一步地,所述模具还包括注料管路,所述注料管路包括一注料接头及与所述注料接头连通的一热嘴,所述注料接头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板一侧,所述热嘴一端穿过所述上固定板与所述注料接头连通,所述热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母模、所述第一模仁并与所述进料流道连通,所述注料接头用以连接一注料装置,所述注料装置提供塑料至注料接头,塑料经由注料接头以及热嘴进入注塑流道。
[0015]进一步地,所述模具还包括一活动销,所述活动销可活动地贯穿所述上固定板,所述母模及所述公模,所述活动销避开所述产品注塑腔体及所述注塑流道。
[001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模通过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的配合,使得当所述第一模仁与所述第二模仁分离后,部分注塑流道内的塑胶暴露出来,从而减少所述顶针的形成,同时将部分注塑流道内的塑胶暴露出来,可以减少驱动所述顶针移动的驱动力,可以理解,相较于塑胶全部位于注塑流道内,将部分塑胶暴露出来可以减少塑胶与注塑流道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塑胶与注塑流道之间到摩擦力,从而方便所述顶针顶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整体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的注塑模具的开模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整体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所示的注塑模具的开模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整体示意图。
[0061]顶针
ꢀꢀꢀꢀꢀꢀꢀꢀꢀꢀꢀꢀꢀꢀꢀ
51
[0062]顶针驱动件
ꢀꢀꢀꢀꢀꢀꢀꢀꢀ
52
[0063]上固定板
ꢀꢀꢀꢀꢀꢀꢀꢀꢀꢀꢀ6[0064]下固定板
ꢀꢀꢀꢀꢀꢀꢀꢀꢀꢀꢀ7[0065]注料管路
ꢀꢀꢀꢀꢀꢀꢀꢀꢀꢀꢀ8[0066]注料接头
ꢀꢀꢀꢀꢀꢀꢀꢀꢀꢀꢀ
81
[0067]热嘴
ꢀꢀꢀꢀꢀꢀꢀꢀꢀꢀꢀꢀꢀꢀꢀ
83
[0068]活动销
ꢀꢀꢀꢀꢀꢀꢀꢀꢀꢀꢀꢀꢀ9[0069]塑胶产品
ꢀꢀꢀꢀꢀꢀꢀꢀꢀꢀꢀ
P
[0070]移动方向
ꢀꢀꢀꢀꢀꢀꢀꢀꢀꢀꢀ
D
[007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72]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模仁,具有一第一容置槽;一第二模仁,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模仁的一侧,所述第二模仁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二容置槽及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相连通的一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连通以形成一产品注塑腔;一流道块,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模仁内或连接于所述第一模仁,所述流道块具有一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配合形成注塑流道,所述注塑流道用于向所述产品注塑腔内注入塑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模仁朝向所述第二模仁的一侧,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一进料流道及与所述进料流道相对的一出料流道,所述出料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下,所述出料流道与所述第二容置槽连通,所述进料流道对应的所述第一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进料流道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露出,所述流道块可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出料流道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块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模仁内,所述第二模仁设置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一进料流道、一出料流道及连接于所述进料流道及所述出料流道的一连接流道,所述进料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出料流道背离所述连接流道的一端于所述第一表面露出,所述连接流道对应的所述第一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以第二凹槽,所述连接流道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露出,所述流道块包括一主体部及一凸块,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主体部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通孔中,所述凸块可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连接流道相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块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模仁内,所述第二模仁设置一第三凹槽,所述第二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一进料流道、一出料流道及连接于所述进料流道及所述出料流道的一连接流道,所述进料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出料流道背离所述连接流道的一端于所述第一表面露出,所述连接流道与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连通,所述流道块包括一第一端部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一第二端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雄樊小洪李正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富联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