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上反肋预应力叠合楼板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带上反肋预应力叠合楼板。
技术介绍
[0002]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是装配式建筑的组成结构之一,它的特点也是介于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之间的一种结构形式,叠合楼板在现场使用时,由于其顶层部分需要先支模浇注混凝土,所以需要在底板上预制钢筋网,由于施工条件以及施工方的处理手段不同,都会临时搭建支撑物,用来支撑钢筋网,使得钢筋网中的水平纵筋和水平横筋的所在高度易产生偏差,同时也会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易发生支撑物、塌陷、偏移或变形的情况,后布置钢筋依靠施工条件而定,导致布置质量难以统一,影响浇注后叠合楼板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强度,使叠合楼板各个位置的结构强度不统一,不均匀,严重时会影响现场浇注混凝土后整个楼板的使用性能,产生隐患诱导后续开裂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带上反肋预应力叠合楼板,以解决后布置钢筋依靠施工条件而定,导致布置质量难以统一,影响后浇注混凝土后的板整体质量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上反肋预应力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垫框(2)和多个上反肋条(3),底板(1)水平设置,多个上反肋条(3)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在底板(1)上,每个上反肋条(3)与底板(1)固定连接制为一体,每个上反肋条(3)的侧面与底板(1)的顶面之间形成有混凝土填充槽(4),每两个相邻的上反肋条(3)之间形成有一条形通道(5),垫框(2)设置在底板(1)的顶面上,垫框(2)包括两个横支撑片(6)和多个纵支撑片(10),两个横支撑片(6)分别竖直设置在底板(1)的两端,每个横支撑片(6)的顶面为第一支撑面(6
‑
1),每个横支撑片(6)的底面与其下方的上反肋条(3)顶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填充空隙(7),每个横支撑片(6)的底面与其朝向的底板(1)顶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填充空隙(8),第一填充空隙(7)和第二填充空隙(8)相连通,多个纵支撑片(10)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在多个条形通道(5)内,每个纵支撑片(10)的顶面为第二支撑面(17),每个纵支撑片(10)竖直设置在一个条形通道(5)内,每个纵支撑片(10)与底板(1)的顶面之间形成有第三填充空隙(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上反肋预应力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纵支撑片(10)包括若干个第一竖直支撑片(10
‑
1)和两个第二竖直支撑片(10
‑
2),两个第二竖直支撑片(10
‑
2)竖直并列设置在条形通道(5)内,两个第二竖直支撑片(10
‑
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竖直支撑片(10
‑
1),相邻两个第一竖直支撑片(10
‑
1)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11),每个第二竖直支撑片(10
‑
2)和其相邻的一个第一竖直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陈伟,夏赟,曹森,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