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I视觉自适应的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可读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938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I视觉自适应的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可读介质,属于屏幕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检测当前运行应用是否设置为自适应调节;步骤2、检测使用场景,并获取屏幕参数;步骤3、获取光线强度、眼睛运动轨迹以及眼睛参数调节屏幕参数;步骤4、保存屏幕参数以及用户操作轨迹,作为自适应调节参数;步骤5、同一用户使用时,若运行为标记过的应用或界面,则进入自适应调节。该AI视觉自适应的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可读介质,无需退出当前已打开应用,在任意界面任意位置AI视觉自动达到用户所想要的效果,极大提升了操作效率并提升了用户体体验。率并提升了用户体体验。率并提升了用户体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I视觉自适应的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可读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屏幕控制
,具体涉及AI视觉自适应的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介绍

[0002]2012

2022年, 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及用户规模均高速增长;2021年及以后,用户红利增速显著,2019 年数字阅读用户增速仅为 1.4%;但市场规模仍保持较高增速,2019 年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增速达 21.0%;网络文学作品占数字阅读作品比重约 80%,出版物数字化作品仅占 20%左右,2019 年 我国网络文字作品累计规模稳定增长至 2590.1 万部,较 2018 年新增 148 万部,其中 3452 部网络文学翻译成外文出版,IP 新改编数量则共计 9656 部,作为数字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在使用手机、平板或电子书等,阅读时打开、翻页或调整背光方式主要是通过点击设置或通过手动时长来实现。比如阅读时通过设置阅读的时长来进行翻下一页,屏幕太亮或太暗时,只能通过手动设置亮度或自动背光来实现理像效果,需经过退出或打车当前界面、划动桌面、点击图标等多个步骤,效率很低,用户体验较差,因此,需研发一种新的AI视觉自适应的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可读介质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I视觉自适应的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可读介质,以解决现有阅读时无法自适应调整屏幕导致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AI视觉自适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检测当前运行应用是否设置为自适应调节;步骤2、检测使用场景,并获取屏幕参数;步骤3、获取光线强度、眼睛运动轨迹以及眼睛参数调节屏幕参数;步骤4、保存屏幕参数以及用户操作轨迹,作为自适应调节参数;步骤5、同一用户使用时,若运行为标记过的应用或界面,则进入自适应调节。
[0005]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眼睛运动轨迹包括眼睛水平移动轨迹、垂直移动轨迹移动速度。
[0006]优选的,所述水平移动轨迹步骤包括:步骤311、调用摄像头,检测人脸面部器官,并划分检测区域,使检测区域与面部器官建立对应关系;步骤312、检测头发和额头的分界线,将此分界线设置为检测水平对比线;步骤313、在设定的时间内,若检测到眼睛发生移动后,在移动停止3秒后记录轨迹点,将记录轨迹点连接成线,选择起始轨迹点与终止轨迹点,在起始轨迹点与终止轨迹点范
围内标记最高点与最低点,若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差在设定的范围内,则此段轨迹为水平移动轨迹。
[0007]优选的,所述垂直移动轨迹步骤包括:步骤321、调用摄像头,检测人脸面部器官,并划分检测区域,使检测区域与面部器官建立对应关系;步骤322、检测双眼之间距离取中点位置,检测鼻梁中轴线,使中轴线位于双眼中点位置,将中轴线设置为检测垂直线;步骤323、若检测到眼睛发生移动后,在移动停止3秒后记录轨迹点,将记录轨迹点连接成线,选择起始轨迹点与终止轨迹点,在起始轨迹点与终止轨迹点范围内标记最左点与最右点,若最左点与最右点的差在设定的范围内,则此段轨迹为垂直移动轨迹。
[0008]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眼睛参数获取方法包括:建立左眼轮廓和右眼轮廓,解析左眼轮廓和右眼轮廓中的眉毛、上睫毛以及下睫毛,若轮廓中出三条条状形黑带,则设置上部黑带为眉毛,中间黑带为上睫毛,下部黑带为下睫毛;每0.5秒记录一次上睫毛和下睫毛的坐标,当上睫毛和下睫毛的坐标在连接3个记录周期内数值在设定范围内,则计算上睫毛和下睫毛距离,并标记为阅读;若轮廓中出两条条状形黑带,每0.5秒记录一次条状黑带的坐标,在记录周期内连续10秒保持两条条状形黑带,标记为闭眼;若轮廓中出两条条状形黑带,每0.5秒记录一次条状黑带的坐标,在记录周期内连续3秒内出现一次三条条状形黑带,标记为间隙闭眼;所述闭眼保持时间为10秒后,且相同时间段内轨迹点为水平移动轨迹或者垂直移动轨迹,则输出疲劳信号;所述上睫毛和下睫毛距离差的范围为3cm
ꢀ‑
5cm,且相同时间段内轨迹点为水平移动轨迹或者垂直移动轨迹,移动速度绝对值小于5时,则输出阅读信号;所述上睫毛和下睫毛距离差的范围为3cm
ꢀ‑
5cm,且相同时间段内轨迹点为非水平轨迹或者非垂直轨迹,移动速度绝对值大于20时,则输出分神信号。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屏幕参数步骤包括:获取当前屏幕的亮度值; 通过调用操作系统的API方法得到当前使用中的光照传感器,并调用光照传感器API方法获取当前采集到的光线强度数值;接收疲劳信号时,若获取光线强度值大于10000,检测当前屏幕的亮度值是否在20

60范围内,未在范围内,则将当前屏幕的亮度值设置为30,手机屏幕的刷新率设置为60Hz;接收阅读信号时,若获取光线强度值范围为5000

10000,检测当前屏幕的亮度值是否为100

150范围内,未在范围内,则将当前屏幕的亮度值设置为120,手机屏幕的刷新率设置为120Hz;接收阅读信号时,若获取光线强度值范围为400

4999,检测当前屏幕的亮度值是否为100

150范围内,未在范围内,则将当前屏幕的亮度值设置为120,手机屏幕的刷新率设置为120Hz;接收分神信号时,若获取光线强度值小于400,检测当前屏幕的亮度值是否为60

80范围内,未在范围内,则将当前屏幕的亮度值设置为70,手机屏幕的刷新率设置为90Hz。
[0010]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光线强度获取方法包括:通过调用操作系统的API方法获取系统服务得到传感器管理类,获取系统内所有传感器信息,若未安装光传感器,则停止执行;若安装光传感器,注册和监视光照传感器,若光传感器数值变化,获取传感器的精度以及传感器光线强度的数值,同时记录传感器事件发生的时间。
[0011]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AI视觉自适应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运行列表模块,用于检测当前运行应用是否设置为自适应调节;使用场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屏幕参数;光线强度模块,用于通过光线传感器获取光线强度;眼睛运动轨迹模块,用于获取并计算眼睛运行的转迹,并输出状态信号;屏幕参数调节模块,用于调节屏幕参数;参数保存模块,用于保存屏幕参数以及用户操作轨迹,作为自适应调节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用于运行为标记过的应用或界面,则进入自适应调节。
[0012]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AI视觉自适应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及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AI视觉自适应方法。
[0013]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的AI视觉自适应方法。
[001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AI视觉自适应的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可读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I视觉自适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检测当前运行应用是否设置为自适应调节;步骤2、检测使用场景,并获取屏幕参数;步骤3、获取光线强度、眼睛运动轨迹以及眼睛参数调节屏幕参数;步骤4、保存屏幕参数以及用户操作轨迹,作为自适应调节参数;步骤5、同一用户使用时,若运行为标记过的应用或界面,则进入自适应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I视觉自适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眼睛运动轨迹包括眼睛水平移动轨迹、垂直移动轨迹移动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AI视觉自适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轨迹步骤包括:步骤311、调用摄像头,检测人脸面部器官,并划分检测区域,使检测区域与面部器官建立对应关系;步骤312、检测头发和额头的分界线,将此分界线设置为检测水平对比线;步骤313、在设定的时间内,若检测到眼睛发生移动后,在移动停止3秒后记录轨迹点,将记录轨迹点连接成线,选择起始轨迹点与终止轨迹点,在起始轨迹点与终止轨迹点范围内标记最高点与最低点,若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差在设定的范围内,则此段轨迹为水平移动轨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AI视觉自适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移动轨迹步骤包括:步骤321、调用摄像头,检测人脸面部器官,并划分检测区域,使检测区域与面部器官建立对应关系;步骤322、检测双眼之间距离取中点位置,检测鼻梁中轴线,使中轴线位于双眼中点位置,将中轴线设置为检测垂直线;步骤323、若检测到眼睛发生移动后,在移动停止3秒后记录轨迹点,将记录轨迹点连接成线,选择起始轨迹点与终止轨迹点,在起始轨迹点与终止轨迹点范围内标记最左点与最右点,若最左点与最右点的差在设定的范围内,则此段轨迹为垂直移动轨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I视觉自适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眼睛参数获取方法包括:建立左眼轮廓和右眼轮廓,解析左眼轮廓和右眼轮廓中的眉毛、上睫毛以及下睫毛,若轮廓中出三条条状形黑带,则设置上部黑带为眉毛,中间黑带为上睫毛,下部黑带为下睫毛;每0.5秒记录一次上睫毛和下睫毛的坐标,当上睫毛和下睫毛的坐标在连接3个记录周期内数值在设定范围内,则计算上睫毛和下睫毛距离,并标记为阅读;若轮廓中出两条条状形黑带,每0.5秒记录一次条状黑带的坐标,在记录周期内连续10秒保持两条条状形黑带,标记为闭眼;若轮廓中出两条条状形黑带,每0.5秒记录一次条状黑带的坐标,在记录周期内连续3秒内出现一次三条条状形黑带,标记为间隙闭眼;所述闭眼保持时间为10秒后,且相同时间段内轨迹点为水平移动轨迹或者垂直移动轨迹,则输出疲劳信号;所述上睫毛和下睫毛距离差的范围为3cm
ꢀ‑
5cm,且相同时间段内轨迹点为水平移动轨
迹或者垂直移动轨迹,移动速度绝对值小于5时,则输出阅读信号;所述上睫毛和下睫毛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广祥
申请(专利权)人:润芯微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