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表面功能再造的在线测温装置,涉及机械加工测温技术领域,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刀柄、保护壳、第二刀柄以及改性刀具,还包括热电偶和传输模块;热电偶的第一端位于保护壳的内部,热电偶的第二端依次贯穿保护壳的底板、第二刀柄以及改性刀具,热电偶的第二端位于改性刀具内部,并靠近改性刀具的第二端;传输模块位于保护壳内,传输模块与热电偶电性连接;热电偶用于采集改性刀具的第二端的温度信息,并将温度信息传递至传输模块;传输模块用于接收温度信息,并将温度信息传递至上位机。本申请通过嵌入式设置的热电偶采集改性刀具工作端的温度,并反馈至传输模块,通过传输模块传递至上位机以实时获取改性刀具工作端温度。刀具工作端温度。刀具工作端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金属表面功能再造的在线测温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测温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金属表面功能再造的在线测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切削温度的测量和控制一直以来是科研生产中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对切削过程和刀具状态间接监控的重要信号。对于主轴处于高速旋转的切削加工而言,传统的测试方法存在布线困难、感温元件响应时间长等缺点,导致很难实时准确地测量切削温度。
[0003]利用渐进式表面微纳改性技术可对金属表面特性实现微纳米结构和纹理特性改善,达到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效果,其中所涉及的关键部件即改性刀具工作时的温度对金属表面特性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对改性刀具工作温度进行实时在线的测量获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现目前缺乏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测温工作的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金属表面功能再造的在线测温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对改性刀具工作温度进行实时测量的工具的问题。
[0005]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金属表面功能再造的在线测温装置,包括热电偶、传输模块、第一刀柄、保护壳、第二刀柄以及改性刀具,其中,第一刀柄、保护壳、第二刀柄以及改性刀具依次同轴连接;热电偶的第一端位于保护壳的内部,热电偶的第二端依次贯穿保护壳的底板、第二刀柄以及改性刀具,热电偶的第二端位于改性刀具内部,并靠近改性刀具的第二端;传输模块位于保护壳内,传输模块与热电偶电性连接;热电偶用于采集改性刀具的第二端的温度信息,并将温度信息传递至传输模块;传输模块用于接收温度信息,并将温度信息传递至上位机。
[0006]可选的,装置还包括夹持器,夹持器设置在保护壳的内底板上,热电偶的第一端与夹持器过盈配合。
[0007]可选的,装置还包括多个双头螺栓,多个双头螺栓绕保护壳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双头螺栓的一端均与夹持器连接,双头螺栓的另一端均与传输模块连接。
[0008]可选的,夹持器的中部与保护壳的底板之间形成间隙,双头螺栓的一端贯穿夹持器,并位于间隙内,夹持器的竖直截面呈对称的台阶状。
[0009]可选的,改性刀具的第二端开设安装孔,安装孔与改性刀具同轴,安装孔内设置铜芯,铜芯与安装孔过盈配合,铜芯的第一端与热电偶的第二端接触。
[0010]可选的,装置还包括弹簧夹与锁紧螺母,改性刀具插入弹簧夹的内圈,弹簧夹的外锥面与第二刀柄的内锥面接触,锁紧螺母套设在第二刀柄的外壁,并与第二刀柄螺纹连接。
[0011]可选的,弹簧夹采用ER夹头。
[0012]可选的,第一刀柄的第一端设置拉钉,拉钉与第一刀柄螺纹连接。
[0013]可选的,热电偶采用B型热电偶。
[0014]可选的,第一刀柄与保护壳和/或保护壳与第二刀柄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金属表面功能再造的在线测温装置,通过同轴连接的第一刀柄、保护壳、第二刀柄以及改性刀具,形成具有主轴线的装置主体,确保高速旋转工作下装置的轴线与转动的轴线重合,避免质量偏心,保持装置的稳定,改性刀具设置的一端采用嵌入的方式在其内部设置热电偶,热电偶的另一端在贯穿保护壳、第二刀柄后与位于保护壳内的传输模块电性连接,热电偶因其功能特性,能够实时探测采集改性刀具第二端,也即其工作端的温度,并实时反馈至传输模块,传输模块将收到的温度信息反应至上位机,没有引入较多的外接设备以及导线来复杂操作空间,能够在配合加工稳定进行的情况下,使操作者实时获取到改性刀具的工作端温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金属表面功能再造的在线测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金属表面功能再造的在线测温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金属表面功能再造的在线测温装置中改性刀具的工作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金属表面功能再造的在线测温装置中锁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金属表面功能再造的在线测温装置中弹簧夹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金属表面功能再造的在线测温装置中夹持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金属表面功能再造的在线测温装置中夹持器的正视剖视图;附图中标号说明:1
‑
铜芯,2
‑
改性刀具,3
‑
热电偶,4
‑
锁紧螺母,5
‑
弹簧夹,6
‑
第二刀柄,7
‑
第二刀柄螺母,8
‑
第二刀柄螺栓,9
‑
保护壳,10
‑
夹持器,11
‑
螺母,12
‑
双头螺栓,13
‑
导线,14
‑
传输模块,15
‑
第一刀柄螺母,16
‑
第一刀柄螺栓,17
‑
第一刀柄,18
‑
拉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8]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19]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0]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1]在机械加工中,切削温度的检测控制一直以来是科研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测试方法布线困难并且复杂了操作环境,感应元件的响应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金属表面功能再造的在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电偶、传输模块、第一刀柄、保护壳、第二刀柄以及改性刀具,其中,所述第一刀柄、所述保护壳、所述第二刀柄以及所述改性刀具依次同轴连接;所述热电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保护壳的内部,所述热电偶的第二端依次贯穿所述保护壳的底板、所述第二刀柄以及所述改性刀具,所述热电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改性刀具内部,并靠近所述改性刀具的第二端;所述传输模块位于所述保护壳内,所述传输模块与所述热电偶电性连接;所述热电偶用于采集所述改性刀具的第二端的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传递至所述传输模块;所述传输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传递至上位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金属表面功能再造的在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夹持器,所述夹持器设置在所述保护壳的内底板上,所述热电偶的第一端与所述夹持器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金属表面功能再造的在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双头螺栓,多个所述双头螺栓绕所述保护壳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双头螺栓的一端均与所述夹持器连接,所述双头螺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传输模块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金属表面功能再造的在线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器的中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良,郑思来,张元鹏,丁华学,唐涛,刘凌峰,李成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