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半波整流的噪声限制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334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半波整流的噪声限制器电路,包括:半波整流电路和噪声限制电路;其中,所述半波整流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放大器A;所述噪声限制电路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1、电容C2。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半波整流的噪声限制器电路包括半波整流电路和噪声限制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路先对信号进行整流,然后进一步对信号进行了噪声限制,该电路简单有效,使用方便,在改善了电路信噪比的同时,更是增加了电路的鲁棒性。路的鲁棒性。路的鲁棒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半波整流的噪声限制器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属声学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半波整流的噪声限制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数字音频是一种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声音进行录制、存放、编辑、压缩或播放的技术,它是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声音处理手段。在数字音频中,信号的音量是有一个最大值的,既是满刻度,也就是0dBFS。一旦输出信号超过了满刻度(0dBFS),那么就会造成信号削波失真(在模拟世界中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
[0003]限制器的核心职能是将峰值控制在阈值以下,故此,能将瞬态电平和信号峰值控制在阈值以下的处理器就可以被称为限制器。限制器与压缩器最大的区别就是,限制器能做到零启动时间和无穷大的压缩比,而压缩器则无能为力。在混音中,限制器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不削波的情况下保持响度最大化。压限器的使用,避免了信号过强造成的麻烦
[0004]目前,人们通过各种办法来实现减少谐波失真,而噪声限制器使用非常普遍。现有噪声抑制器电路较为复杂,不利于集成化,且不同的电路对使用的条件要求较高,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半波整流的噪声限制器电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基于半波整流的噪声限制器电路,包括:半波整流电路和噪声限制电路;其中,
[0007]所述半波整流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放大器A;
[0008]所述噪声限制电路包括电阻R 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二极管D 3、二极管D 4、电容C1、电容C2;
[0009]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连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
[0010]所述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3接地;
[0011]所述二极管D 1的负极连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 1的正极连接所述放大器A的输出;
[0012]所述二极管D 2的负极连接所述放大器A的输出,所述二极管D 2的正极通过电阻R 2连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
[0013]所述电阻R 4连接所述二极管D 2的正极,所述电阻R 4与所述电容C 1串联后,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 2的正极与接地之间;
[0014]所述电阻R 5、所述电容C2、所述二极管D 3、所述电阻R 6依次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电阻R 4两端,所述R 5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 2的正极,所述电容C2连接所述二极管D 3的正极;
[0015]所述电阻R 7与所述电阻R 8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电容C2的两端,所述电容R 8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
[0016]所述电阻R 7与所述电阻R 8连接的节点处接地;
[0017]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 4的负极;
[0018]所述二极管D 4的正极通过电阻R9接地,同时连接所述基于半波整流的噪声限制器电路的输出out。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阻R 1的阻值为1KΩ~0.5MΩ。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阻R 4的阻值为1MΩ,所述电阻R 5的阻值为0.22MΩ,所述电阻R 6的阻值为0.471MΩ,所述电阻R 7的阻值为0.39MΩ,所述电阻R 8的阻值为1MΩ,所述电阻R 9的阻值为1MΩ。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1容值为0.04μF~0.08μF,所述电容C2的容值为0.022μF。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1容值为0.047μF。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半波整流的噪声限制器电路包括半波整流电路和噪声限制电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路先对信号进行整流,然后进一步对信号进行了噪声限制,该电路简单有效,使用方便,在改善了电路信噪比的同时,更是增加了电路的鲁棒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半波整流的噪声限制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7]实施例一
[0028]请参见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半波整流的噪声限制器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0029]一种基于半波整流的噪声限制器电路,包括:半波整流电路和噪声限制电路;其中,
[0030]所述半波整流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放大器A;
[0031]所述噪声限制电路包括电阻R 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二极管D 3、二极管D 4、电容C1、电容C2;
[0032]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连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
[0033]所述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3接地;
[0034]所述二极管D 1的负极连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 1的正极连接所述放大器A的输出;
[0035]所述二极管D 2的负极连接所述放大器A的输出,所述二极管D 2的正极通过电阻R 2连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
[0036]所述电阻R 4连接所述二极管D 2的正极,所述电阻R 4与所述电容C 1串联后,连
接在所述二极管D 2的正极与接地之间;
[0037]所述电阻R 5、所述电容C2、所述二极管D 3、所述电阻R 6依次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电阻R 4两端,所述R 5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 2的正极,所述电容C2连接所述二极管D 3的正极;
[0038]所述电阻R 7与所述电阻R 8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电容C2的两端,所述电容R 8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
[0039]所述电阻R 7与所述电阻R 8连接的节点处接地;
[0040]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 4的负极;
[0041]所述二极管D 4的正极通过电阻R9接地,同时连接所述基于半波整流的噪声限制器电路的输出out。
[0042]具体的,半波整流电路通过放大器A与二极管的特性实现了整流,简单方便。
[0043]进一步地,所述电阻R 1~R3的阻值为1KΩ~0.5MΩ。
[0044]进一步地,所述电阻R 4的阻值为1MΩ,所述电阻R 5的阻值为0.22MΩ,所述电阻R 6的阻值为0.471MΩ,所述电阻R 7的阻值为0.39MΩ,所述电阻R 8的阻值为1MΩ,所述电阻R 9的阻值为1MΩ。
[0045]优选的,所述电容C1容值为0.04μF~0.08μF,所述电容C2的容值为0.022μF。
[0046]优选的,所述电容C1容值为0.047μF。
[0047]进一步地,二极管D 3和二极管D 4可以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半波整流的噪声限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半波整流电路和噪声限制电路;其中,所述半波整流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放大器A;所述噪声限制电路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1、电容C2;输入端in通过所述电阻R1连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所述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3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放大器A的输出;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放大器A的输出,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通过电阻R2连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所述电阻R4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电阻R4与所述电容C1串联后,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接地之间;所述电阻R5、所述电容C2、所述二极管D3、所述电阻R6依次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电阻R4两端,所述R5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电容C2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电阻R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磊王孟董少航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三维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