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光电器件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9303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光电器件及制作方法。所述柔性光电器件包括:沿设定方向依次设置在透光绝缘基底上的第一电极、功能层和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该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该第三电极与第一电极电性接触,该第三电极能够通过导电通道与另一柔性光电器件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电连接,该导电通道包括沿设定方向贯穿该透光绝缘基底的一个以上通孔,且通孔内填充有导电物质。藉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只需利用导电胶等即可简单、快捷地实现多个柔性光电器件的串联或并联,而避免使用激光刻蚀工艺等,从而降低了器件制作成本,并提升器件良率,此外通过在透明电极周围设置第三电极,还可以有效提升器件性能。可以有效提升器件性能。可以有效提升器件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光电器件及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电器件,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光电器件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柔性光电器件,例如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轻柔、可低成本、大面积制造等优点,在光伏建筑一体化、便携式充电设备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是,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若要实现实际应用,则必须开发大面积薄膜电池模组的制备工艺。目前,实现薄膜电池模组的方法是采用图案化制备,将前结电池的顶电极与后结电池的底电极连接,该工序需要获得高的几何因子,其中前结电池与后结电池连接处的面积控制至关重要,在实际制备过程中有很大难度。通常而言,使用激光刻蚀法可以获得高的几何因子,缺点是制造设备要求高,尤其是对活性层选择性加工时需要使用飞秒激光设备,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光电器件及制作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4]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光电器件,包括沿设定方向依次设置在透光绝缘基底上的第一电极、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光电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光绝缘基底上的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与第一电极电性接触,所述第三电极能够通过导电通道与另一柔性光电器件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导电通道包括沿设定方向贯穿所述透光绝缘基底的一个以上通孔,并且所述通孔内填充有导电物质。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电极为一个或多个,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三电极分布在第一电极周围,和/或,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三电极的至少局部区域被第一电极围绕,和/或,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三电极的至少局部区域被第一电极覆盖,和/或,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三电极的至少局部区域叠设在第一电极上。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物质的来源包括银浆或导电胶,且不限于此。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作所述柔性光电器件的方法,包括在透光绝缘基底第一面依次制作第一电极、功能层、第二电极的步骤;进一步的,所述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0009]在透光绝缘基底第一面设置第三电极,并使所述的至少局部区域与第一电极电性接触;
[0010]在透光绝缘基底上与第三电极相应区域内加工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透光绝缘基底的一个以上通孔,并在透光绝缘基底第一面或与第一面相背对的第二面施加导电浆料,且使部分的导电浆料填充入所述通孔,从而在所述透光绝缘基底内形成导电通道,所述导电通道能够将所述第三电极与另一柔性光电器件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电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
[0012]在透光绝缘基底上与第三电极相应区域加工出所述通孔;
[0013]在所述透光绝缘基底的第二面施加包含第一导电材料的导电浆料,并使部分的导电浆料进入所述通孔且到达设定位置,所述选定位置位于所述通孔的两端之间;
[0014]以第二导电材料在所述透光绝缘基底第一面形成第三电极,并使部分的第二导电材料进入所述通孔形成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通孔内的第一导电体电性结合,所述第一导电体由进入所述通孔的所述导电浆料形成,从而在所述透光绝缘基底内形成导电通道。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制作方法还包括:使分布在所述透光绝缘基底第二面的导电浆料与另一柔性光电器件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接触。
[0016]较之现有技术,藉由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只需利用银浆、导电胶等即可简单、快捷的实现多个柔性光电器件的串联或并联,而避免使用激光刻蚀工艺等,从而降低了器件制作成本,并提升器件良率,此外通过在透明电极周围设置第三电极,因第三电极具有更加优异的导电性,其作为器件的外框,还可以有效提升电荷收集效率,提高器件性能。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的俯视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模组的组装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另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模组的组装示意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的仰视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中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说明书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柔性光电器件包括沿设定方向依次设置在透光绝缘基底上的第一电极、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光电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光绝缘基底上的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与第
一电极电性接触,所述第三电极能够通过导电通道与另一柔性光电器件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导电通道包括沿设定方向贯穿所述透光绝缘基底的一个以上通孔,并且所述通孔内填充有导电物质。
[00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电极为一个或多个。
[0030]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三电极分布在第一电极周围。
[0031]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三电极的至少局部区域被第一电极围绕。
[0032]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三电极的至少局部区域被第一电极覆盖。
[0033]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三电极的至少局部区域叠设在第一电极上。
[0034]例如,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电极围绕第一电极设置。
[00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电极为导电线条,且所述第三电极包围或半包围第二电极设置。
[00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电极整体为框形,至少所述框形的内侧边缘连续地与第一电极电性接触。
[00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线条的宽度≤5mm,优选≤1mm。
[003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所述第一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光电器件,包括沿设定方向依次设置在透光绝缘基底上的第一电极、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光绝缘基底上的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与第一电极电性接触,所述第三电极能够通过导电通道与另一柔性光电器件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导电通道包括沿设定方向贯穿所述透光绝缘基底的一个以上通孔,并且所述通孔内填充有导电物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为一个或多个,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三电极分布在第一电极周围,和/或,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三电极的至少局部区域被第一电极围绕,和/或,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三电极的至少局部区域被第一电极覆盖,和/或,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三电极的至少局部区域叠设在第一电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设定方向连续贯穿所述第三电极和透光绝缘基底。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物质的来源包括银浆或导电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为导电线条,且所述第三电极包围或半包围第二电极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光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条的宽度≤5mm,优选≤1mm;和/或,与所述第一电极相比,所述第三电极最高点的突起高度小于5μm,优选小于1μm;和/或,所述导电线条的等效方块电阻≤5Ω/sq,优选≤1Ω/sq。7.根据权利要求1

6所述的柔性光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光电器件包括柔性薄膜发光二极管、柔性薄膜光伏电池或柔性薄膜光电探测器。8.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云飞张浩潘伟王振国闫翎鹏龚超骆群林剑马昌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