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编码及解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数据编码及解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物联网、智能城市、自动驾驶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实现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高可靠低延时的短包数据通信,一种稀疏向量编码(Sparse vector coding,SVC)技术被提出。
[0003]目前的稀疏向量编码技术中,通常基于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稀疏向量。若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长度为3比特,则具有与待传输数据相同数据长度的数据组的个数为8=2^3个,分别为000、001、010、011、100、101、110以及111。假设,待传输数据采用包含2个非零位置的稀疏向量表示,则稀疏向量的数据长度至少为5。若稀疏向量的数据长度为5,非零位置的个数为2,则基于预设对应关系,待传输数据011对应的稀疏向量为11000(稀疏向量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非零位置);待传输数据100对应的稀疏向量为00101(稀疏向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发送终端,包括:获取待传输数据;基于预设拆分规则,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拆分为一个第一数据组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数据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数据组的数据长度相等;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组对应的稀疏向量;利用表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数据组的调制信号替代所述稀疏向量的非零位置处的非零元素,其中,所述稀疏向量包含的非零位置的数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数据组的数目相等;根据所述稀疏向量对应的编码矩阵,对所述稀疏向量中的各个元素进行叠加计算,以获得发送信号,实现对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编码,所述发送信号为所述稀疏向量的载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拆分规则,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拆分为一个第一数据组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数据组,包括:以所述待传输数据中的第一个数据为起点,从所述待传输数据中拆分出一个数据长度为第一长度的所述第一数据组;从剩余的所述待传输数据中拆分出第一数目个数据长度为第二长度的第二数据组;或者;以所述待传输数据中的最后一个数据为起点,从所述待传输数据中拆分出一个数据长度为第一长度的所述第一数据组;从剩余的所述待传输数据中拆分出第一数目个个数据长度为第二长度的所述第二数据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组对应的稀疏向量,包括:确定具有第一长度的数据组的集合,所述数据组的集合中包含所述第一数据组;确定能够利用所述第一个数目个非零位置表征所述数据组的集合中全部数据组的稀疏向量集合;从所述稀疏向量集合中选取数据长度最小的稀疏向量,得到作参考稀疏向量集合;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组对应的稀释向量,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数据组的集合中各个元素在所述数据组的集合中的所在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参考稀疏向量集合中各个元素在所述参考稀疏向量集合中的所在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所述数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表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数据组的调制信号替代所述稀疏向量的非零位置处的非零元素,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组的数据长度,确定调制模式;按照所述调制模式分别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数据组进行调制,以得到所述至少一个数据组组分别对应的第一调制信号;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分别对应的第一角度,其中,所述第一角度的大小与一个所述第二数据组在所有第二数据组中的排列顺序有关;按照所述第一角度,分别对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调制信号的相位角进行旋转,得到表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数据组的至少一个第二调制信号,其中第二调制信号的相位角等于所述第一调制信号的相位角与所述第一角度的和;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调制信号替代所述稀疏向量处的非零位置的非零元素。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数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稀疏向量对应的编码矩阵,对所述稀疏向量中的各个元素进行叠加计算,以获得发送信号,包括:确定所述稀疏向量对应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编码矩阵包含的矩阵列数与所述稀疏向量的数据长度相等;基于第二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编码矩阵中与所述稀疏向量中的非零位置对应的目标列,所述第二预设对应关系表征所述编码矩阵中各矩阵列与所述稀疏向量中各位置的对应关系;基于所述目标列,对所述目标列对应的非零位置中的所述调制信号进行叠加处理,以得到所述发送信号。6.一种数据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接收终端,包括:获取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为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发送信号经过信道传输后的信号,所述接收信号承载有稀疏向量;确定所述稀疏向量中第一数目个非零位置以及所述第一数目个非零位置中非零元素...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