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桨限位撞铁尺寸校验装置,包括:安装面检测部件和高度检测部件,所述高度检测部件与所述安装面检测部件相连接;其中,所述安装面检测部件还包括底座和定位柱,所述高度检测部件还包括第一高度检验标尺和第二高度检验标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变桨限位撞铁尺寸校验装置可对待测变桨限位撞铁的多结构尺寸进行快速校验,在保证对限位撞铁尺寸的准确校验前提下,节省了对待测变桨限位撞铁尺寸进行校验所需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验所需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验所需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A size verification device for pitch limit iron impa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桨限位撞铁尺寸校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风电变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变桨限位撞铁尺寸校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风电行业不断发展,其中变桨系统作为大型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对机组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变桨控制系统的运行可靠性,目前,变桨控制系统设计有限位撞铁,其与配套的接近开关、限位开关配合实现桨叶角度信息的检测及反馈,变桨限位撞铁安装于叶片轴承的内弧上,变桨限位撞铁的安装面弧度、长度、安装孔、限位开关检测面高度、接近开关检测面高度等尺寸必须严格遵守设计公差要求。
[0003]传统的限位撞铁采用机加工完成,产品的加工精度较高,能满足变桨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但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随着近些年风电行业技术飞速发展,装机数量迅速增长,产品的成本压力及交付压力增大。限位撞铁的加工工艺更改为浇铸和焊接方式进行,导致了生产过程的不可控性增加,如果不对变桨限位撞铁的安装面弧度、长度、安装孔、限位开关检测面高度、接近开关检测面高度等尺寸进行校验,可能导致现场施工过程中限位撞铁安装配合不良或桨叶角度检测偏差过大的情况,将会造成时间和人工成本的浪费,增加产品安全风险。
[0004]因此对变桨限位撞铁进行尺寸校验,成为确保变桨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工序。而在现有校验措施中,限位撞铁尺寸的校验需要采用游标卡尺等工具,测量工序繁杂,需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与人力,且不能有效覆盖弧度测量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桨限位撞铁尺寸校验装置,能够优化校验工序,减少限位撞铁尺寸校验工作中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
[0006]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变桨限位撞铁尺寸校验装置,包括:
[0008]安装面检测部件和高度检测部件,所述高度检测部件与所述安装面检测部件相连接;
[0009]其中,所述安装面检测部件还包括底座和定位柱,所述高度检测部件还包括第一高度检验标尺和第二高度检验标尺。
[00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面为凹弧面,底面为水平面,且顶面的弧度等于标准限位撞铁的安装面外弧弧度,弧长等于标准限位撞铁的安装面外弧弧长。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还包括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均为圆柱体结构,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凹弧面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均为圆柱体结构且直径相同,所述
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的直径d1等于标准限位撞铁的安装孔设计螺栓外径长度,二者的中心点距离l1等于标准限位撞铁2个安装孔的设计中心距。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度检验标尺距离所述底座顶面的高度h1等于标准限位撞铁的接近开关检测面高度的上限值,所述第二高度检验标尺距离所述底座顶面的高度h2等于标准限位撞铁的限位开关检测面高度。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件,所述高度检测部件与所述安装面检测部件通过所述连接件相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面检测部件还包括附件固定螺纹孔,所述附件固定螺纹孔设置于所述安装面检测部件的侧面,包括大小相同的第一附件固定螺纹孔和第二附件固定螺纹孔。
[0016]进一步地,所述高度检测部件还包括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设置于所述高度检测部件的底部,包括大小相同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内径d2等于所述第一附件固定螺纹孔和所述第二附件固定螺纹孔的外径d3。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的中心点距离l2等于所述第一附件固定螺纹孔和所述第二附件固定螺纹孔的中心点距离l3,所述连接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附件固定螺纹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以及所述第二附件固定螺纹孔和第二固定孔将所述安装面检测部件和所述高度检测部件连接固定。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变桨限位撞铁尺寸校验装置能够对待测变桨限位撞铁的安装面弧度、弧长、安装孔、限位开关检测面高度、接近开关检测面高度等多结构的尺寸进行快速校验,在保证对限位撞铁尺寸的准确校验前提下,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提升限位撞铁的现场安装良品率,进而保证变桨控制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变桨限位撞铁尺寸校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安装面检测部件的侧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安装面检测部件的俯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所述变桨限位撞铁尺寸校验装置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中高度检测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26]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变桨限位撞铁尺寸校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变桨限位撞铁尺寸校验装置包括安装面检测部件1和高度检测部件2,其中高度检测部件2与安装面检测部件1相连接,具体为高度检测部件2的底部与安装面检测部件1的侧面相连接。
[0027]具体的,如图2所示,安装面检测部件1包括底座1
‑
1和定位柱1
‑
2,其中底座1
‑
1的
顶面为凹弧面,底面为水平面,且凹弧面的弧度等于标准限位撞铁的安装面外弧弧度,弧长等于标准限位撞铁的安装面外弧弧长。本实施例中底座1
‑
1的底面为长方形的水平面,能够确保校验装置放置和校验过程的稳定性。
[0028]参照图3的示意,定位柱1
‑
2还包括第一定位柱1
‑
2a和第二定位柱1
‑
2b,且第一定位柱1
‑
2a和第二定位柱1
‑
2b均为圆柱体结构,设置于底座1
‑
1的凹弧面上,第一定位柱1
‑
2a和第二定位柱1
‑
2b的直径相同,直径d1等于标准限位撞铁的安装孔设计螺栓外径长度。第一定位柱1
‑
2a和第二定位柱1
‑
2b用于校验待测限位撞铁的安装孔孔径大小是否合格,将待测限位撞铁放置于底座1
‑
1的凹弧面上并滑动检测待测件,观察其安装孔是否可以通过第一定位柱1
‑
2a和第二定位柱1
‑
2b。
[0029]进一步的,第一定位柱1
‑
2a和第二定位柱1
‑
2b的中心点距离l1等于标准限位撞铁2个安装孔的设计中心距,且第一定位柱1
‑
2a和第二定位柱1
‑
2b的中心点连线平行于底座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桨限位撞铁尺寸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面检测部件(1)和高度检测部件(2),所述高度检测部件(2)与所述安装面检测部件(1)相连接;其中,所述安装面检测部件(1)还包括底座(1
‑
1)和定位柱(1
‑
2),所述高度检测部件(2)还包括第一高度检验标尺(2
‑
2)和第二高度检验标尺(2
‑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桨限位撞铁尺寸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
‑
1)的顶面为凹弧面,底面为水平面,且顶面的弧度等于标准限位撞铁的安装面外弧弧度,弧长等于标准限位撞铁的安装面外弧弧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桨限位撞铁尺寸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
‑
2)还包括第一定位柱(1
‑
2a)和第二定位柱(1
‑
2b),所述第一定位柱(1
‑
2a)和所述第二定位柱(1
‑
2b)均为圆柱体结构,且设置于所述底座(1
‑
1)的凹弧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桨限位撞铁尺寸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1
‑
2a)和所述第二定位柱(1
‑
2b)均为圆柱体结构且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定位柱(1
‑
2a)和所述第二定位柱(1
‑
2b)的直径d1等于标准限位撞铁的安装孔设计螺栓外径长度,二者的中心点距离l1等于标准限位撞铁2个安装孔的设计中心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桨限位撞铁尺寸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度检验标尺(2
‑
2)距离所述底座(1
‑
1)顶面的高度h1等于标准限位撞铁的接近开关检测面高度的上限值,所述第二高度检验标尺(2
‑
3)距离所述底座(1
‑
1)顶面的高度h2等于标准限位撞铁的限位开关检测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鹰,岳俊,张毅博,李俊文,陈翠茹,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信控互联技术河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