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河蟹爬出的小龙虾地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092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河蟹爬出的小龙虾地笼,其包括框架、笼节、进口、须门、末节须门、网囊、笼梢、吊绳,在末节所述笼节内设置开口向后的所述须门,在末节所述笼节后端设置所述末节须门,所述网囊的另一端设置具有开口的笼梢,所述笼梢通过所述吊绳实现吊在水面以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为两个须门,在地笼的笼梢上增加设置了一个塑料膜片形成的圆桶形出口。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地笼放置在池塘底部,笼梢通过吊绳吊出水面,满足了进笼的河蟹能够自行爬出,而小龙虾无法爬出,实现了捕捞小龙虾,而不捕捞未成熟河蟹的目的。不捕捞未成熟河蟹的目的。不捕捞未成熟河蟹的目的。

A crayfish ground cage convenient for river crabs to climb o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河蟹爬出的小龙虾地笼


[0001]本技术专利技术涉及河蟹、小龙虾捕捞的网具,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河蟹爬出的小龙虾地笼。

技术介绍

[0002]池塘中养殖的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在捕捞时节,一般使用地笼网进行捕捉。地笼网又叫地笼,有的地方也叫甩笼。地笼包括框架、网兜、进口、须门、网囊、笼梢、吊绳等单元组成。
[0003]框架一般选用直径4~6mm的钢筋,加工制成40cm的正方形框架,每50厘米为一节,用软绳连接起来。框架外面用聚乙烯网布包缠,网的一端制成网兜,用尼龙绳捆扎,另一端称笼梢,蟹虾产品从笼梢倒出。地笼网一般有7~ 16节,每节都有一个由铁丝制成的直径约20cm圆圈撑开作为进口,每节内均有网片做成的倒须,口径10
‑‑
20厘米,最后一节又称为网囊,盛纳渔获物。地笼使用时,左手握地笼一端纲绳,右手用力将网甩入塘中,沉入水底。注意使网身与岸边垂直,进虾口要向两面张开。再用插扦将纲绳固定在池边,防止漂走。次日清晨起网,将纲绳收起,逐级抖动,将虾集中于囊袋而捕获。/>[0004]河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河蟹爬出的小龙虾地笼,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笼节(2)、进口(3)、须门(4)、末节须门(5)、网囊(6)、笼梢(7)、吊绳(8),每两个所述框架(1)之间用软绳沿四个角连接形成笼节(2),所述笼节(2)设置多个,所述框架(1)外设置网布,所述进口(3)开设在所述笼节(2)上,在末节所述笼节(2)内设置开口向后的所述须门(4),在末节所述笼节(2)后端设置所述末节须门(5),所述末节须门(5)的长度大于所述须门(4)长度,所述网囊(6)的一端与末节所述笼节(2)连接,并将所述末节须门(5)置于所述网囊(6)内,所述网囊(6)的另一端设置具有开口的笼梢(7),所述笼梢(7)通过所述吊绳(8)实现吊在水面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鸿兵孙梦玲尹思慧许志强陈友明李佳佳刘远柱唐建清邱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