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榜嘎中分离的以山奈酚为苷元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059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榜嘎中分离的以山奈酚为苷元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其结构式如(Ⅰ)所示。该黄酮苷类化合物是以干燥的榜嘎为原料,经甲醇超声提取、A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从榜嘎中分离的以山奈酚为苷元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化学
,具体涉及一种从榜嘎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以山奈酚为苷元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榜嘎是藏医常用药,植物来源系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Maxim.)Stapf 的干燥全草(“榜嘎”的另一基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船盔乌头Aconitum naviculare(Bruhl.)Stapf 的干燥全草)。始载于《月王药诊》,其性凉、味苦、有小毒,具清热解毒功效,多入藏成方制剂用于传染病发热,流行性感冒,肝、胆热病,肺热,肠热和食物中毒等疾病的治疗。
[0003]乌头属植物全世界约350 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及北美洲。我国是乌头属植物分布中心,共167 种,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青海和四川等地。其中乌头属藏药约60 种15 变种。前期总结发现目前已从乌头属藏药植物铁棒锤A.pendulum,短柄乌头A.brachypodum,美丽乌头A.pulchellum 等植物中已分离鉴定了生物碱、黄酮以及酚酸等330 余个化合物,现代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降血压以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活性。
[0004]榜嘎中主要含有二萜生物碱类、黄酮类、酚酸类等成分,现有针对藏药榜嘎化学成分研究的报道主要有:1)罗明等,“藏药榜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年6月,第18卷第12期,P298

302),文中总结了藏药榜嘎在化学、药理和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迄今为止,从榜嘎中已分离得到了22个生物碱类和3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并采用GC

MS鉴定了其挥发油的35个化学成分。目前,二萜类生物碱被认为是榜嘎抗炎镇痛的主要活性成分。2)刘梓晗,“藏药榜嘎化学成分分离及其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一文中对榜嘎药材的一个基原(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Maxim.) Stapf)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分别采用不同的提取、分离方法对药材进行处理,将甘青乌头药材分为酸性和碱性两个分离部位。反复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

20凝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制备HPLC、半制备HPLC以及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手段分别对甘青乌头酸性、碱性部位进行系统分离,从中共分离得到30个化合物。利用物质理化性质、现代光谱学手段(UV、MS、1H

NMR、13C

NMR、HMBC、HSQC、1H

1HCOSY、NOESY 等)共鉴定了 22个化合物。其中,从甘青乌头酸性部位分离鉴定了 7个化合物,分别为:β

谷甾醇、5

methoxy

N

Salicylanthranilic acid methyl ester*、5

hydroxy

3',4',5',7

tetramethoxy flavone、麦角甾醇过氧化物、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醇、阿魏酸;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4个为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从甘青乌头碱性部位分离鉴定了 15个化合物,分别为:红景天苷、guanfu

base H、二氢阿替新、syringin、苯甲醇

O

β

D

葡萄糖苷、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对羟基苯乙醇、羟基酪醇、heterophyllidine、robinin、6

乙酰异叶乌头碱、异叶乌头碱、2β,9β,11α,13α

tetrahydroxy
‑2‑
O
‑2‑
methylbutyryl

13

O

acetyl he tisane*、2β,9β,11α,13α

tetrahydroxy
‑2‑
O
‑2‑
methylbutyryl

hetisane*;其中,2 个为新化合物,3个为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0005]由上可知,现有对榜嘎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物碱类成分,其他结构类型的化合物涉猎极少,同时药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抗压、抗病毒和抗肿瘤方面,且作用机制尚不深入,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此,从榜噶中提取分离出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明确其药理作用,对于榜嘎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进而可为研制出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和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藏药新药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山奈酚为苷元的黄酮苷类化合物,采用甲醇超声提取、AB

8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纯化、C18反相色谱填料高压制备分离等步骤从榜噶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新型结构及药理活性的黄酮苷类化合物,进一步发掘了榜嘎新的药用作用,并为榜嘎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该方法操作步骤简单易于控制,可确保以槲皮素为苷元的黄酮苷类化合物的纯度达99%以上,且整个生产流程耗时短,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榜嘎中提取分离的以山奈酚为苷元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为制备藏药新药提供可靠的依据。
[0008]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从榜嘎中分离的以山奈酚为苷元的黄酮苷类化合物,该黄酮苷类化合物是以干燥的榜嘎为原料,经甲醇超声提取、AB

8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纯化、C18反相色谱填料高压制备分离而得到,所述黄酮苷类化合物具有(Ⅰ)所示的结构式:(Ⅰ)其中文名称为:山奈酚
‑3‑
O



D

吡喃葡萄糖基

(1

3)

(4

O

反式

香豆酰基)

α

L

吡喃鼠李糖基

(1

6)

β

D

吡喃半乳糖基]‑7‑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3)

α

L

吡喃鼠李糖苷,自命名为:榜嘎苷D;其分子量为1210,分子式为C
54
H
66
O
31

[0009]所述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榜嘎中分离的以山奈酚为苷元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黄酮苷类化合物是以干燥的榜嘎为原料,经甲醇超声提取、AB

8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纯化、C18反相色谱填料高压制备分离而得到,并具有(Ⅰ)所示的结构式:其中文名称为:山奈酚
‑3‑
O



D

吡喃葡萄糖基

(1

3)

(4

O

反式

香豆酰基)

α

L

吡喃鼠李糖基

(1

6)

β

D

吡喃半乳糖基]
‑7‑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3)

α

L

吡喃鼠李糖苷,分子量为1210,分子式为C
54
H
66
O
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榜嘎中分离的以山奈酚为苷元的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以干燥的榜嘎为原料,粉碎后用浓度为70~80%的甲醇超声提取,提取液经减压到

0.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治兴彭成钟钰闫婕郭大乐郑皓元吴涛王喜阔余香君刘丁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