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05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台车,包括底盘、行走轮、端框、顶框以及层格;底盘为一个整体的预制模块;行走轮可拆卸的固定在底盘的底面;端框设置为两组,两组端框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纵向的两端;端框可拆卸地连接在底盘上,层格和顶框均可拆卸地连接在端框上,且底盘、每组端框、顶框以及层格分别为一个整体的预制模块,使得台车在运输时,能够快速拆分为单个底盘、端框、顶框以及层格,以便于在运输时的堆垛运输,减小台车运输时占用的空间,以降低生产的成本。以降低生产的成本。以降低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台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台车。

技术介绍

[0002]台车作为一种方便和实用的现代化物流工具,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十分普遍。例如,在工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小件包装品或小件产品的转运,往往需要用到台车。台车将打包或生产加工完成后的产品转运到仓库存放,或转运到其它的运输工具或设备上。
[0003]台车因其通用性和便利性的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台车组装生产完成后,其体积较大,从生产地运输到企业的过程中,其运输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使得台车的运输成本较高,特别是大量的台车运输时,其运输成本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车,以能够减小运输时占用的空间,降低运输的成本。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台车,包括底盘、行走轮、端框、顶框以及层格;底盘为一个整体的预制模块;所述底盘的边缘顶角处设有第一连接部,行走轮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盘的底面;端框设置为两组,每组所述端框为一个整体的预制模块;两组所述端框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纵向的两端,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两组所述端框的相对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顶框为一个整体的预制模块;所述顶框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端框的顶端;层格为一个整体的预制模块;所述层格的纵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接部相适配,以定位所述层格和所述端框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卡接部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端框上。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端框包括沿横向间隔设置的两立柱以及连接在两立柱之间的连杆,所述立柱的底端可拆卸的固定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于所述立柱上。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框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立柱下端的底板;所述底板向外超出所述立柱的外周;所述底板和所述底盘的第一连接部处对应开设有固定孔,以通过紧固件将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的上表面的顶角处设置有凹陷区而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凹陷区内。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形成有上端开口的中空腔,所述立柱的上端外周侧上开设有与所述中空腔相通的穿孔;所述顶框的下表面凸设有插桩而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插桩穿设在所述中空腔内;所述插桩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和所述穿孔相对应,以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穿孔和所述连接孔,使得所述顶框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立柱上。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开设于所述立柱上的轴孔,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凸设于所述层格纵向两端的凸轴;每根所述立柱上沿竖向设置有多个轴孔,所述立柱沿所述底盘的纵向的外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轴孔连通的过孔;所述凸轴内设置有与所述过孔相对应的内螺纹。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为金属板,且由一个整板钣金冲压成型;所述底盘的下表面向下冲压形成有多个加强槽;多个所述加强槽布满所述底盘的上表面。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所述加强槽的底壁上开设有贯通的减重孔。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两端的所述加强槽的底壁向下冲压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底盘的底面于所述安装槽处设置有连接板,以通过紧固件竖向穿设所述安装槽和所述连接板,而将所述行走轮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面上,并使得该紧固件的顶端低于所述底盘的上表面。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的周侧边缘形成有向下突伸的折边,所述折边环周设置;所述底盘于横向两侧的所述折边的底部开设有缺口。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于横向两侧的所述折边处的底端设置有向上突伸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纵向延伸,所述加强筋和所述缺口的边缘连接为一体。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台车还包括前牵引组件和后牵引组件;所述前牵引组件和所述后牵引组件固定在所述底盘纵向两端的所述折边上;所述底盘的底面和所述折边之间对应所述前牵引组件和所述后牵引组件分别设置有加强板。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于设置所述后牵引组件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后牵引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内,而使得所述后牵引组件在纵向不超出所述底盘的端面。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层格的上表面的设置有向上突伸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围合于所述层格的上表面。
[0020]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中,端框可拆卸地连接在底盘上,层格和顶框均可拆卸地连接在端框上,且底盘、每组端框、顶框以及层格分别为一个整体的预制模块,使得台车在运输时,能够快速拆分为单个底盘、端框、顶框以及层格,以便于在运输时的堆垛运输,减小台车运输时占用的空间,以降低生产的成本。
[0022]底盘、每组端框、顶框以及层格分别为一个整体的预制模块,以能够在运输到目的地时,快速的组装。端框的相对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层格上的第二卡接部和第一卡接部相适配,以定位层格和端框的相对位置,实现端框和层格的快速对位,从而限定端框的相对位置,便于端框和底盘、以及端框和顶框的快速对位,提高了台车的组装速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台车实施例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时本专利技术台车实施例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端框、顶框以及层格未示出。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台车实施例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台车实施例的底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台车实施例的端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0029]图7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台车实施例的顶框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是图8中C处的放大图。
[0032]图10是本专利技术台车实施例的层格一个视角的机构示意图。
[0033]图11是本专利技术台车实施例的层格另一个视角的机构示意图。
[0034]图12是图2中D处的放大图。
[0035]图13是图2中E处的放大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7]100、底盘;110、加强槽;120、安装槽;130、连接板;140、减重孔;150、凹陷区;160、折边;170、缺口;180、加强筋;190、安装口;200、端框;210、立柱;211、中空腔;212、穿孔;213、轴孔;220、连杆;230、底板;231、固定孔;300、顶框;310、插桩;311、连接孔;400、层格;410、支撑架;420、承载盒;430、凸轴;500、行走轮;600、把手;700、前牵引组件;710、安装座;800、后牵引组件;900、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其为一个整体的预制模块;所述底盘的边缘顶角处设有第一连接部,行走轮,其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盘的底面;端框,其设置为两组,每组所述端框为一个整体的预制模块;两组所述端框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纵向的两端,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两组所述端框的相对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顶框,其为一个整体的预制模块;所述顶框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端框的顶端;层格,其为一个整体的预制模块;所述层格的纵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接部相适配,以定位所述层格和所述端框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卡接部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端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端框包括沿横向间隔设置的两立柱以及连接在两立柱之间的连杆,所述立柱的底端可拆卸的固定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于所述立柱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框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立柱下端的底板;所述底板向外超出所述立柱的外周;所述底板和所述底盘的第一连接部处对应开设有固定孔,以通过紧固件将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上表面的顶角处设置有凹陷区而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凹陷区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形成有上端开口的中空腔,所述立柱的上端外周侧上开设有与所述中空腔相通的穿孔;所述顶框的下表面凸设有插桩而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插桩穿设在所述中空腔内;所述插桩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和所述穿孔相对应,以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穿孔和所述连接孔,使得所述顶框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立柱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开设于所述立柱上的轴孔,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振华张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