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层辊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93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层辊机构,包括夹层辊和旋转接头,夹层辊包括本体、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腔室,腔室与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出油腔并设有轴向的进油通道,第一连接轴的远离本体的一端与旋转接头的一端连接,旋转接头的内部设有内管,内管的第一端与旋转接头的进油口连通,内管的第二端穿过第一连接轴的内部、出油腔并伸入到进油通道内;内管与第一连接轴的内壁之间形成出油通道;内管的第二端外周形成有第一环部,进油通道的内壁形成有第二环部,第一环部位于第二环部和腔室的靠近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之间,第一环部的外径大于第二环部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防止内管掉入到进油通道的内部。道的内部。道的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层辊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夹层辊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夹层辊机构,在诸多行业如纺织、印染、玻璃、石油、医药、食品、锂电池等使用导热油、冷却水等的设备中使用,利用导热油、冷却水等介质加热或冷却夹层辊机构的夹层辊的本体,从而对绕过夹层辊的本体外表面的基材进行加热或冷却。目前夹层辊机构的旋转接头内部的内管容易掉入到夹层辊的进油通道的内部,导致介质例如导热油、冷却水等无法在夹层辊机构的介质回路中进行循环,从而导致夹层辊的本体的外表面的温度丢失,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极大的增加了后期维护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夹层辊机构,可防止内管掉入到进油通道的内部,保障了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后期维护的成本。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夹层辊机构,包括夹层辊和旋转接头,所述夹层辊包括本体、设置到所述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设置到所述本体内部的腔室,所述腔室与所述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出油腔并设有轴向的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油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接头的内部设有内管,所述内管的第一端与旋转接头的进油口连通,内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内部、出油腔并伸入到所述进油通道内,且与进油通道连通;所述内管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内壁之间形成出油通道,所述出油通道分别与所述出油腔、旋转接头的出油口连通,所述内管的第二端外周形成有第一环部,所述进油通道的内壁形成有第二环部,所述第一环部位于所述第二环部和腔室的靠近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之间,第一环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环部的内径。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管与所述旋转接头的内壁之间形成连接通道,所述出油通道通过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出油口连通。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接头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密封圈为一个多个。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环部与所述进油通道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密封圈为一个或多个。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油腔包括两个出油通路和两个螺旋通路,每个螺旋通路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出油通路连通,所述腔室的两端与所述本体两端的内壁之间分别形成所述两个出油通路,腔室的两侧与所述本体两侧的内壁之间分别形成所述两个螺旋通
路,所述进油通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出油通路连通,所述出油通道与靠近第一连接轴的出油通路连通。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远离本体的一端外周套设有第一法兰盘,所述旋转接头的靠近第一连接轴的一端外周套设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远离本体的一端端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有轴头铜片,所述旋转接头的靠近第一连接轴的一端端部设置到所述安装槽内,并抵压到所述轴头铜片。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第一环部位于第二环部和腔室的靠近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之间,第一环部的外径大于第二环部的内径,从而可实现对内管的第二端进行阻挡,可防止内管掉入到进油通道的内部,使得介质能够在夹层辊机构的介质回路中进行循环,从而可避免夹层辊的本体的外表面的温度丢失,保障了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后期维护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层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夹层辊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所示夹层辊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所示F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5是图3所示G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6是图3所示H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23]请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层辊机构,包括夹层辊10和旋转接头40。
[0024]夹层辊10包括本体12、设置到本体12两端的第一连接轴14和第二连接轴16、设置到本体12内部的腔室18。本体12的外表面用于供基材绕过。第一连接轴14、第二连接轴16分别穿设到U型支撑座60的两个竖部62的贯通孔中,以通过U型支撑座60对夹层辊10提供支撑。腔室18与本体12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的出油腔182,腔室18的两端之间设有轴向(即夹层辊10的轴向)的进油通道184,进油通道184的两端分别与出油腔182连通。第一连接轴14的远离本体12的一端与旋转接头40的一端连接。旋转接头40的内部设有内管70,内管70的
第一端与旋转接头40的进油口42连通,内管70的第二端穿过第一连接轴14的内部、出油腔182并伸入到进油通道184内,且与进油通道184连通。内管70与第一连接轴14的内壁之间形成出油通道142,出油通道142分别与出油腔182、旋转接头40的出油口44连通。进油口42、内管70的内部、进油通道184、出油腔182、出油通道142以及出油口44构成了夹层辊机构的介质回路,介质例如导热油、冷却水等可从进油口42进入,经内管70的内部、进油通道184进入到出油腔182内,再经出油腔182、出油通道142从出油口44流出,如图3所示的箭头,在实际应用时,介质回路中的介质例如导热油、冷却水等可对本体12进行加热或冷却,从而可实现对本体12外表面绕过的基材进行加热或冷却。
[0025]结合图4所示,内管70的第二端外周形成有第一环部72,进油通道184的内壁形成有第二环部1842,第一环部72位于第二环部1842和腔室18的靠近第一连接轴14的一端之间,第一环部72的外径大于第二环部1842的内径,以对内管70的第二端进行阻挡,可防止内管70掉入到进油通道184的内部,使得介质能够在夹层辊机构的介质回路中进行循环,从而可避免夹层辊10的本体12的外表面的温度丢失,保障了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后期维护的成本。
[0026]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层辊机构,包括夹层辊和旋转接头,所述夹层辊包括本体、设置到所述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设置到所述本体内部的腔室,所述腔室与所述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出油腔并设有轴向的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油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接头的内部设有内管,所述内管的第一端与旋转接头的进油口连通,内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内部、出油腔并伸入到所述进油通道内,且与进油通道连通;所述内管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内壁之间形成出油通道,所述出油通道分别与所述出油腔、旋转接头的出油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第二端外周形成有第一环部,所述进油通道的内壁形成有第二环部,所述第一环部位于所述第二环部和腔室的靠近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之间,第一环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环部的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与所述旋转接头的内壁之间形成连接通道,所述出油通道通过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出油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接头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亮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嘉拓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