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884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箱、出水管道和过滤组件;所述水箱顶部开设有水箱循环进水口和水箱循环出水口;所述出水管道首端穿过水箱循环出水口后伸入水箱内,出水管道首端安装有水泵,出水管道尾端伸出水箱后与进水管道的侧壁连通,进水管道通过过滤组件经水箱循环进水口与水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过滤器组由三种过滤器组成,从而形成过滤通道,流经过滤通道的污水可以被两个过滤板二次过滤,可以尽量更多的去除污水中的污物,过滤效果更好。而且在需要拆卸清理或者更换部分零部件时,可以将过滤器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或跟换,简单便捷经济效益高。简单便捷经济效益高。简单便捷经济效益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处理后得到的排水能够排放至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0003]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存在功能单一、拆卸清理不便等问题。
[0004]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箱、出水管道和过滤组件;
[0007]所述水箱顶部开设有水箱循环进水口和水箱循环出水口;
[0008]所述出水管道首端穿过水箱循环出水口后伸入水箱内,出水管道首端安装有水泵,出水管道尾端伸出水箱后与进水管道的侧壁连通,进水管道通过过滤组件经水箱循环进水口与水箱连通;
[0009]所述进水管道为竖直设置;
[0010]所述过滤组件包括顶板、固定杆和过滤器组;
[0011]所述过滤器组包括依次从上到下设置的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和第三过滤器;
[0012]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三过滤器的数量均为一个,而第二过滤器的数量可以选择若干个;
[0013]所述第一过滤器内腔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过滤板,第一过滤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过滤孔,第一过滤器底部设置有第一过滤坡道;
[0014]所述第二过滤器顶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第一坡道;第二过滤器底部设置有向第二过滤第二坡道;
[0015]所述第三过滤器顶部设置有第三过滤坡道;第三过滤器内腔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三过滤板,第三过滤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三过滤孔,第三过滤器外侧壁底部固定设置有环形向外凸起的底板;
[0016]所述进水管道的底部穿过顶板伸入第一过滤器的内腔中一部分;
[0017]所述第三过滤器可以通过底板固定安装在水箱的顶部通过水箱循环进水口与水箱内腔连通;
[0018]所述第一过滤坡道与第二过滤第一坡道相适配,两者吻合;
[0019]所述第二过滤第一坡道与第二过滤第二坡道相适配,两者吻合;
[0020]所述第二过滤第二坡道与第三过滤坡道相适配,两者吻合;
[0021]所述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和第三过滤器从上到下依次堆叠,第一过滤器与最上方的第二过滤器的第二过滤第一坡道抵接,相邻的第二过滤器之间的第二过滤第一坡道与第二过滤第二坡道抵接,最下方的第二过滤器的第二过滤第二坡道与第三过滤器的第三过滤坡道抵接;从而形成一个竖直设置的过滤通道;
[0022]所述顶板固定盖设在第一过滤器顶部,在顶板的外周上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固定孔;
[0023]所述底板上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固定孔;
[0024]所述出水管道穿过顶板中心位置后与第一过滤器连通;
[0025]所述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配合使用,固定杆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后通过螺栓固定,从而将过滤器组安装在水箱上。
[0026]作为对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改进:
[0027]所述水箱内安装有分隔板,分隔板将水箱内腔分隔为两部分,分隔板一侧以及顶部和底部与水箱内壁固定连接,分隔板另一侧与水箱内壁间隔一端距离,分隔板从而使水箱内腔形成U形;水箱循环进水口位于分隔板一侧,水箱循环出水口及水泵位于分隔板另一侧。
[0028]作为对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改进:
[0029]所述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和第三过滤器均为中空圆管形且直径相同。
[0030]作为对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改进:
[0031]所述第一过滤坡道;第二过滤第一坡道、第二过滤第二坡道和第三过滤坡道均为向内侧倾斜设置。
[0032]作为对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改进:
[0033]所述顶板和第一过滤器同轴设置,顶板的直径大于第一过滤器的直径。
[0034]作为对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改进:
[0035]所述水箱底部开设有排水口。
[0036]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技术优势为:
[0037]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过滤器组由三种过滤器组成,从而形成过滤通道,水箱中的污水可以在水泵的带动下通过出水管道进入过滤组件的过滤通道中二次过滤,再重新流回到水箱内;重复循环上述过程对水箱中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流经过滤通道的污水可以被两个过滤板二次过滤,可以尽量更多的去除污水中的污物,过滤效果更好。而且本技术通过调整第二过滤器的数量,可以改变过滤通道的长度;根据不同的过滤需求,可以使用不同的第二过滤器数量。在需要拆卸清理或者更换部分零部件时,可以将过滤器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或跟换,简单便捷经济效益高。
附图说明
[00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9]图1是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是第一过滤器31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3是第二过滤器32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4是第三过滤器3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0044]实施例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水箱1、出水管道2和过滤组件;
[0045]水箱1顶部开设有水箱循环进水口11和水箱循环出水口12,水箱1底部开设有用于排出水箱1中水的排水口13。
[0046]出水管道2首端穿过水箱循环出水口12后伸入水箱1内,出水管道2首端安装有水泵 21,出水管道2尾端伸出水箱1后与进水管道22的侧壁连通,进水管道22通过过滤组件经水箱循环进水口11与水箱1连通。
[0047]进水管道22为竖直设置,在需要向水箱中补充水时,可以直接通过进水管道22的顶部加水。
[0048]过滤组件包括顶板4、固定杆5和过滤器组3;
[0049]过滤器组3包括依次从上到下设置的第一过滤器31、第二过滤器32和第三过滤器33。
[0050]第一过滤器31、第二过滤器32和第三过滤器33均为中空圆管形且直径相同;
[0051]第一过滤器31和第三过滤器33的数量均为一个,而第二过滤器32的数量可以选择若干个。
[0052]第一过滤器31内腔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过滤板311,第一过滤板31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过滤孔312,第一过滤器31底部设置有向内侧倾斜的第一过滤坡道313;第一过滤板311可以对流经的污水进行一次过滤,去除污水中的部分污物。
[0053]第二过滤器32顶部设置有向内侧倾斜的第二过滤第一坡道321;第二过滤器32底部设置有向内侧倾斜的第二过滤第二坡道3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出水管道(2)和过滤组件;所述水箱(1)顶部开设有水箱循环进水口(11)和水箱循环出水口(12);所述出水管道(2)首端穿过水箱循环出水口(12)后伸入水箱(1)内,出水管道(2)首端安装有水泵(21),出水管道(2)尾端伸出水箱(1)后与进水管道(22)的侧壁连通,进水管道(22)通过过滤组件经水箱循环进水口(11)与水箱(1)连通;所述进水管道(22)为竖直设置;所述过滤组件包括顶板(4)、固定杆(5)和过滤器组(3);所述过滤器组(3)包括依次从上到下设置的第一过滤器(31)、第二过滤器(32)和第三过滤器(33);所述第一过滤器(31)和第三过滤器(33)的数量均为一个,而第二过滤器(32)的数量可以选择若干个;所述第一过滤器(31)内腔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过滤板(311),第一过滤板(31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过滤孔(312),第一过滤器(31)底部设置有第一过滤坡道(313);所述第二过滤器(32)顶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第一坡道(321);第二过滤器(32)底部设置有向第二过滤第二坡道(322);所述第三过滤器(33)顶部设置有第三过滤坡道(333);第三过滤器(33)内腔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三过滤板(331),第三过滤板(33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三过滤孔(332),第三过滤器(33)外侧壁底部固定设置有环形向外凸起的底板(334);所述进水管道(22)的底部穿过顶板(4)伸入第一过滤器(31)的内腔中一部分;所述第三过滤器(33)可以通过底板(334)固定安装在水箱(1)的顶部通过水箱循环进水口(11)与水箱(1)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坡道(313)与第二过滤第一坡道(321)相适配,两者吻合;所述第二过滤第一坡道(321)与第二过滤第二坡道(322)相适配,两者吻合;所述第二过滤第二坡道(322)与第三过滤坡道(333)相适配,两者吻合;所述第一过滤器(31)、第二过滤器(32)和第三过滤器(33)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智黄丽丽邵朱翔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玛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