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鱼缸水处理的杂质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945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鱼缸水处理的杂质分离装置,包括与鱼缸连接的暂存箱、设在暂存箱内并与暂存箱连通的第一水管、设在第一水管内的第二水管,第二水管高度小于第一水管高度,第一水管设有倾斜底面,斜倾底面设有供杂质流出的第一开口。其中,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分离装置对水质中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离并收集,以及通过滤材对水质进行生物过滤,提升了水处理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鱼缸水处理的杂质分离装置简单实用,便于批量生产以及市场化,且兼容性强,不仅仅可以应用于鱼缸的水处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相似的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鱼缸水处理的杂质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鱼缸用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鱼缸水处理的杂质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水处理是指为使水质达到一定使用标准而采取的物理、化学措施,不同的用水场景对水处理的标准也各有差异。鱼缸常常作为室内装饰,而对于鱼缸用水,需要保证鱼缸内养殖的鱼类等水生物的健康生存以及使得鱼缸保持观赏性,水生物在鱼缸内长期饲养的过程中会排放许多粪便等废物,对鱼缸内的水质造成负面影响,使得鱼缸内的水变得浑浊,浑浊的水不但使水的透明度下降,影响观赏效果,还会滋生细菌、生成氨氮跟亚销酸盐等,影响鱼缸内水生物的健康。若要保证观赏性的鱼类或其他水生物保持健康和观赏效果,需要频繁换水,这不仅费时费力,也会影响到鱼的健康,因此鱼缸内需要水处理装置对鱼缸的水质进行循环处理。在鱼缸用水的水处理中,由于水生物会持续排泄粪便等固体废物,对于此类废物处理,目前比较常用的处理技术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法、阻隔法、简单的沉淀法等,但是以上处理技术存在水处理效果不理想、水中氨氮跟亚销酸盐等处理能力不足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鱼缸水处理的杂质分离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鱼缸水处理的杂质分离装置,包括与鱼缸连接的暂存箱、设在暂存箱内并与暂存箱连通的第一水管、设在第一水管内的第二水管,第二水管高度小于第一水管高度,第一水管设有倾斜底面,倾斜底面设有供杂质流出的第一开口。以上技术方案中,暂存箱通过下水管与鱼缸连接,鱼缸中的水在水泵或者重力的作用下通过下水管进入暂存箱,并在暂存箱内进行初步沉淀,初步沉淀的固体废物杂质和水进入第一水管进行再次沉淀并沉淀至倾斜底面,而第一水管内的上清液液位高出第二水管后则溢入第二水管,此时第二水管中的水基本不含有固体废物杂质并可通过水泵重新导流至鱼缸。第一水管内的水流速度远远小于暂存箱内的水流,故第一水管内的再次沉淀能够将水内含有的绝大部分固体废物杂质沉淀至倾斜底面。第一水管内的固体废物杂质沉淀至第一水管的底面,并沿着倾斜设置的底面继续沉至底面的最低处,倾斜底面方便了固体废物杂质的收集,使得固体废物杂质集中在一起,降低了固体废物杂质的游离或者重新混入水中的概率,增加了水处理的效果。作为优选,本技术的用于鱼缸水处理的杂质分离装置还包括设在暂存箱下方的箱体,第一水管依次贯穿暂存箱底部和箱体顶部,倾斜底面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连接有过渡管,过渡管穿过箱体,过渡管设有水阀。以上技术方案中,在暂存箱内初步沉淀的固体废物杂质进入第一水管,并在水管内再次沉淀,再次沉淀的固体废物杂质沉淀至倾斜底面并由第一开口进入过渡管中,进一步地在过渡管中沉淀,降低了由于水流或外界碰撞而造成固体废物杂质再次混入清水中的概率,而第一水管中的上清液通过第二水管重新进入鱼缸使用。过渡管穿过箱体并延伸至外界,当需要将过渡管中的固体废物杂质排出至外界时,只需要打开水阀即可;关闭水阀则重新进行固体废物杂质。箱体起到支撑作用,方便了各个管道向下方向上的设置。作为优选,第一开口通过过渡管与箱体连通,过渡管包括第一段管、与第一段管垂直的第二段管、与第二段管连通的第三段管,第一段管与第一开口连接,第三段管穿过箱体。以上技术方案中,第二段管倾斜设置,第二段管的最高处与第一段管连接,第二段管的最低处与第三段管连接,沉淀的固体废物杂质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一开口依次通过第一段管、第二段管、第三段管,第一段管、第二段管、第三段管形成曲折管,从而降低了收集管内的杂质由于水流或者外部碰撞震动而重新混入第一水管水中的概率,进一步提升了本技术的实用性和水处理效果。作为优选,第一水管设有若干个第二开口,第一水管通过第二开口与暂存箱连通。以上技术方案中,暂存箱中的沉淀的固体废物杂质通过第二开口进入第一水管。作为优选,第二开口内倾斜设有导流片。以上技术方案中,导流片倾斜设置在第二开口内,从而从暂存箱内的水和固体废物旋转进入进入第一水管,在离心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固体废物更高效地沉淀至第一水管底部并从第一水管底部进入沉淀箱,从而提升了本技术固体废物杂质的分离效果。作为优选,暂存箱底部呈倒锥形结构,第一水管设在倒锥形暂存箱底部的中间位置。以上技术方案中,倒锥形结构的暂存箱使得固体废物杂质沉淀至暂存箱最低的中间位置处,从而使固体废物杂质再进入第一水管,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本技术固体废物杂质的分离效果。作为优选,第二开口的最低处的水平高度与暂存箱底部最低处的水平高度持平。以上技术方案使得第二开口与暂存箱之间没有高度差,从而能使得固体废物杂质充分进入第一水管进行再次沉淀,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本技术固体废物杂质的分离效果。作为优选,第二水管与第一水管连通的一端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上放置有若干个滤材。以上技术方案中,第一水管的上清液通过过滤网和滤材进入第二水管,过滤网上的滤材对水进行生物过滤,投放在鱼缸水中的有益菌随着水的流动会慢慢附着于滤材表面,或者滤材本身附着有对水进行生物过滤的有益菌,从而对水中氨氮跟亚销酸盐等进行生物过滤,进一步提升了鱼缸水循环处理效果。滤材包括球形滤材,增加了有益菌的附着面积,提升水处理效果。过滤网可以通过防水密封胶粘在第二水管上,也可以通过卡箍卡在第二水管的外壳上。滤材密度大于水密度,第二水管开口处的过滤网在滤材的重力作用下向第二水管内部凹陷,从而滤材能够安稳放置在过滤网上。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用于鱼缸水处理的杂质分离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水处理效果不理想、水中氨氮跟亚销酸盐等处理能力不足等不足之处。通过本技术的分离装置对水质中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离并收集,以及通过滤材对水质进行生物过滤,提升了水处理的效果。本技术的用于鱼缸水处理的杂质分离装置简单实用,便于批量生产以及市场化,且兼容性强,不仅仅可以应用于鱼缸的水处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相似的水处理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鱼缸水处理的杂质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倾斜底面与过渡管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过滤网、滤材与第二水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暂存箱,2、第一水管,21、第二开口,211、导流片,3、第二水管,31、倾斜底面,32、第一开口,4、箱体,5、过渡管,51、第一段管,52、第二段管,53、第三段管,54、水阀,6、过滤网,7、滤材,8、卡箍,9、下水管,10、上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用于鱼缸水处理的杂质分离装置,包括与鱼缸连接的暂存箱1、设在暂存箱1内并与暂存箱1连通的第一水管2、设在第一水管2内的第二水管3,第二水管3高度小于第一水管2高度,第一水管2设有倾斜底面31。暂存箱1通过下水管9与鱼缸连接,第二水管3与上水管10连接,从而第二水管3内的清水通过上水管10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鱼缸水处理的杂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鱼缸连接的暂存箱(1)、设在暂存箱(1)内并与暂存箱(1)连通的第一水管(2)、设在第一水管(2)内的第二水管(3),第二水管(3)高度小于第一水管(2)高度,第一水管(2)设有倾斜底面(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鱼缸水处理的杂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鱼缸连接的暂存箱(1)、设在暂存箱(1)内并与暂存箱(1)连通的第一水管(2)、设在第一水管(2)内的第二水管(3),第二水管(3)高度小于第一水管(2)高度,第一水管(2)设有倾斜底面(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鱼缸水处理的杂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暂存箱(1)下方的箱体(4),第一水管(2)依次贯穿暂存箱(1)底部和箱体(4)顶部,倾斜底面(31)设有第一开口(32),第一开口(32)连接有过渡管(5),过渡管(5)穿过箱体(4),过渡管(5)设有水阀(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鱼缸水处理的杂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渡管(5)包括第一段管(51)、与第一段管(51)连接的第二段管(52)、与第二段管(52)连接的第三段管(53),第一段管(51)与第一开口(32)连接,第三段管(53)穿过箱体(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智邵朱翔金达威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玛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