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包机润滑油内循环检测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724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包机润滑油内循环检测平台,属于卷包机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所述的一种卷包机润滑油内循环检测平台包括实验平台,循环油箱,电加热器、循环管路、循环油泵、传感器组,通过循环油箱模拟齿轮箱运行环境,通过循环油管上设置的各类传感器对润滑油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显示至触摸屏,检测数据全面,检测过程便捷,将传统的“按期换油”改善为“按质换油”,提升润滑油使用的经济性和科学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包机润滑油内循环检测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卷包机检测设备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润滑油内循环实验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卷烟包装设备齿轮箱的润滑油更换均按照定期换油的方式开展润滑油的加注与更换,以此来确保齿轮箱的运转、运动零部件得到相应润滑、减小摩擦的发生。当润滑油的整体润滑性能依然良好的情况下,由于使用周期到达,把仍然可以使用的润滑油更换报废,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成本上升,同时也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当润滑油的整体润滑性能提前下降时,由于使用周期未到,又缺乏必要的检查,容易出现因润滑油性能下降、油液中出现大量异常磨损磨粒而疏于检查和及时更换,造成易损件和关键零部件磨损的加剧,进而发生停机事故,甚至造成贵重零部件的损坏,带来一系列的停机损失、费用损失和产能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润滑油内循环检测平台,通过循环油箱模拟齿轮箱运行环境,通过循环油管上设置的各类传感器对润滑油进行检测,将传统的“按期换油”改善为“按质换油”,提升润滑油使用的经济性和科学性。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卷包机润滑油内循环检测平台,包括实验平台,循环油箱,电加热器、循环管路、循环油泵、前端压力传感器、后端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含水率传感器、金属颗粒传感器、密度粘度传感器、介电常数传感器,所述的实验平台上设置有循环油箱,循环油箱上设置有进液阀,循环油箱内设置有电加热器,循环油箱底面均匀间隔设置有供油阀,供油阀通过循环管路与循环油箱上端连接,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油泵,循环油泵前端设置有前端压力传感器,循环油泵后端设置有后端压力传感器,循环油泵上依次设置有流量传感器、含水率传感器、金属颗粒传感器、密度粘度传感器、介电常数传感器,所述的触摸屏设置于实验平台背板,所述的PLC控制器设置于实验平台底面,PLC控制器与电加热器、循环油泵、前端压力传感器、后端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含水量传感器、金属颗粒传感器、密度粘度传感器、介电常数传感器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循环油箱、循环管路由透明有机玻璃组成。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液阀与进液油泵连接,进液油泵进料端设置有连接软管。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循环管路外壁设置有电加热贴片,循环管路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电加热贴片、温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连接。
[0008]本技术有益效果:通过循环油箱模拟齿轮箱运行环境,通过循环油管上设置的各类传感器对润滑油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显示至触摸屏,检测数据全面,检测过程便捷,将传统的“按期换油”改善为“按质换油”,提升润滑油使用的经济性和科学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电路图。
[0011]图中,1

实验平台、2

循环油箱、3

电加热器、4

供油阀、5

循环管路、6

循环油泵、7

前端压力传感器、8

后端压力传感器、9

流量传感器、10

含水率传感器、11

金属颗粒传感器、12

密度粘度传感器、13

介电常数传感器、14

触摸屏、15

PLC控制器、16

进液阀、17

进液油泵、18

连接软管、19

电加热贴片、20

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0013]如图1

2所示,一种卷包机润滑油内循环检测平台,包括实验平台1,循环油箱2,电加热器3、循环管路5、循环油泵6、前端压力传感器7、后端压力传感器8、流量传感器9、含水率传感器10、金属颗粒传感器11、密度粘度传感器12、介电常数传感器13,所述的实验平台1由背板、底板及万向轮组成,便于移动实验平台,对各卷包机组齿轮箱润滑油进行检测,实验平台1上设置有循环油箱2,循环油箱2上设置有进液阀16,进液阀16为润滑油进入端,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液阀16与进液油泵17连接,进液油泵17进料端设置有连接软管18。将连接软管18与卷包机齿轮箱连接,启动进液油泵17将齿轮箱内润滑油抽入循环油箱2。循环油箱1内设置有电加热器3,电加热器3将润滑油加热至工作温度,使润滑油油温贴近齿轮箱工作实况,提高检测有效性。循环油箱2底面均匀间隔设置有供油阀4,不同位置的供油阀4依次轮流开启,起到混合搅拌润滑油作用消除了因润滑油中存在磨粒出现无规则堆积、移动时,造成的检测数据偏差。供油阀4通过循环管路5与循环油箱2上端连接,循环管路5上设置有循环油泵6,循环管路5成环状将润滑油循环输送至循环油箱2,对润滑油进行多次检测,避免偶然误差,提高检测精度。循环油泵6前端设置有前端压力传感器7,循环油泵6后端设置有后端压力传感器8,润滑油中可能存在异物,通过前端压力传感器7、及后端压力传感器8检测循环油泵6是否堵塞,避免循环油泵6故障。
[0014]循环油泵6上依次设置有流量传感器9、含水率传感器10、金属颗粒传感器11、密度粘度传感器12、介电常数传感器13,设置循环管道5使传感器组便于安装,通过传感器组检测油液流量、污染度、颗粒度,保证检测全面性,综合考虑润滑油性能。所述的触摸屏14设置于实验平台1背板,所述的PLC控制器15设置于实验平台1底面,PLC控制器15与电加热器3、循环油泵6、前端压力传感器7、后端压力传感器8、流量传感器9、含水量传感器10、金属颗粒传感器11、密度粘度传感器12、介电常数传感器13连接。根据专家经验及历史数据,通过PLC控制器15设定各传感器的预警阈值,当接收到检测数据后,结果超过预警阈值时,提醒检测人员异常信息。将传统的“按期换油”改善为“按质换油”,提升润滑油使用的经济性和科学性。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循环油箱2、循环管路5由透明有机玻璃组成。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透明有机玻璃直接查看润滑油状况,除检测数据外,也可以人工判断润滑油状态。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循环管路5外壁设置有电加热贴片19,循环管路5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0,所述的电加热贴片19、温度传感器20与PLC控制器15连接。
[001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包机润滑油内循环检测平台,其特征是:包括实验平台,循环油箱,电加热器、循环管路、循环油泵、前端压力传感器、后端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含水率传感器、金属颗粒传感器、密度粘度传感器、介电常数传感器,所述的实验平台上设置有循环油箱,循环油箱上设置有进液阀,循环油箱内设置有电加热器,循环油箱底面均匀间隔设置有供油阀,供油阀通过循环管路与循环油箱上端连接,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油泵,循环油泵前端设置有前端压力传感器,循环油泵后端设置有后端压力传感器,循环油泵上依次设置有流量传感器、含水率传感器、金属颗粒传感器、密度粘度传感器、介电常数传感器,触摸屏设置于实验平台背板,PLC控制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磊沈涛周峰王熠史俊杰何代全张涛任森黄继斌任超胡小云程倩崔宇翔
申请(专利权)人: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