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电场治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838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包括第一对绝缘电极、第二对绝缘电极,分别被配置在患者头部表面;控制信号发生器,其产生具有第一输出状态和第二输出状态的周期性控制信号,其中第一输出状态具有第一时间段T1,第二输出状态具有第二时间段T2,第一时间段T1、第二时间段T2均在400ms和980ms之间;AC信号发生器,其在控制信号处于第一输出状态时在第一对绝缘电极之间产生具有200kHz频率的第一AC信号,并且在控制信号处于第二输出状态时在第二对绝缘之间产生具有200kHz频率的第二AC信号,并且在第一输出状态和第二输出状态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能达到更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更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更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属于医疗技术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但都存在相应的缺点,比如放疗和化疗会产生副作用,会杀死正常的细胞。利用电场来治疗肿瘤也是目前研发前沿之一,肿瘤电场治疗是一种利用电场发生器产生一种通过低强度、中高频、交变电场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进程的肿瘤治疗方法。研究表明,电场治疗在治疗胶质母细胞瘤、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等疾病治疗中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法施加的电场可影响微管蛋白的聚集,阻止纺锤体形成,抑制有丝分裂进程,诱导癌细胞凋亡。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是有方向的,不同的肿瘤细胞在人体内呈现不同的方向进行有丝分裂。
[0003]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更好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更好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0005]本技术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包括:第一对绝缘电极,被配置在患者头部表面;第二对绝缘电极,被配置在患者头部表面;控制信号发生器,其产生具有第一输出状态和第二输出状态的周期性控制信号,其中第一输出状态具有第一时间段 T1,第二输出状态具有第二时间段T2,第一时间段T1、第二时间段T2均在 400ms和980ms之间;AC信号发生器,其在控制信号处于第一输出状态时在第一对绝缘电极之间产生具有200kHz频率的第一AC信号,并且在控制信号处于第二输出状态时在第二对绝缘之间产生具有200kHz频率的第二AC 信号,其中通过第一输出状态和第二输出状态之间的切换,而在于第一对绝缘电极之间产生第一AC信号和于第二对绝缘电极之间产生第二AC信号之间进行切换。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时间段T1和第二时间段T2时长相同。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时间段T1和第二时间段T2均为50%的工作周期。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时间段T1内所述第一AC信号在第三时间段T3内具有上升的幅度、在第四时间段T4内具有下降的幅度,所述第二时间段T2 内所述第二AC信号在第三时间段T3内具有上升的幅度、在第四时间段T4 内具有下降的幅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时间段T3和第四时间段T4的时长均低于第一时间段T1或第二时间段T2的时长的10%。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时间段T3和第四时间段T4的时长均低于第一时间段T1或第二时间段T2的时长的1%。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AC信号作用第一对绝缘电极产生第一电场,所述第二AC信号作用第二对绝缘电极产生第二电场。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场的方向与第二电场的方向垂直。
[0013]进一步的,所述周期性控制信号是周期性方波信号。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AC信号、第二AC信号均具有至少1V/cm的场强。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反相器、第一开关/放大器模块及第二开关/放大器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放大器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信号发生器直接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放大器模块的控制端通过反相器与控制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放大器模块及第二开关/放大器模块的输入端均与AC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放大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对绝缘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放大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对绝缘电极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绝缘电极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电极单元、多个连接两相邻电极单元的连接部以及由一连接部延伸设置的接线部,所述电极单元具有介电元件,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端均设有与相应介电元件电性连接的导电盘,所述多个连接部位于成列排布的两相邻电极单元之间以及位于成行排布的两相邻电极单元之间,所述位于成列排布的两相邻电极单元之间的连接部的长度小于所述位于成行排布的两相邻电极单元之间的连接部的长度,所述多个连接部中位于成行排布的两相邻电极单元之间的连接部至少为两个,所述导电盘具有多个呈间隔对称状设置并与介电元件焊接的导电芯。
[0017]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盘的多个导电芯呈中心对称状设置于连接部上,所述导电盘的中心位于所述介电元件的中心线上。
[0018]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盘的多个导电芯呈轴对称状设置于连接部上并露出连接部面向介电元件的一侧面。
[0019]进一步的,所述每个导电芯均包括首尾相连的内侧弧与外侧弧,所述导电芯的内侧弧与外侧弧呈轴对称状设置。
[0020]进一步的,所述同一导电盘的多个导电芯的外侧弧位于同一圆周上。
[0021]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电极单元的背衬。
[0022]进一步的,所述背衬具有防褶皱的多个凹角,所述凹角位于所述背衬的角落处并与外部连通。
[0023]进一步的,所述凹角由背衬角落处的边缘向内凹陷形成,所述背衬形成凹角的两侧边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度。
[0024]进一步的,还包括环绕在电极单元周围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贯穿设置并用于收容电极单元的通孔。
[0025]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电极单元之间的吸湿元件。
[002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贯穿设有收容吸湿元件的开孔,所述开孔与通孔呈间隔状设置。
[0027]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单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介电元件贯穿设有收容温度传感器的穿孔。
[002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具有绝缘基板以及嵌设于绝缘基板内的多路导电迹线,所述位于连接部相对两端的导电盘均与一路导电迹线电性连接。
[0029]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单元呈三行三列排布,电极单元数量为9个。
[0030]进一步的,所述绝缘电极包括一柔性电路板以及设于柔性电路板上的多个介电元件,所述多个介电元件呈至少三行四列排布,所述成行设置的相邻两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不同或所述成列设置的相邻两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不同。
[0031]进一步的,所述同行位于相邻列的两相邻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同行位于间隔列的两相邻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相同。
[0032]进一步的,所述同行位于相邻列的两相邻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同行位于间隔列的两相邻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
[0033]进一步的,所述同列位于相邻行的两相邻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同列位于间隔行的两相邻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
[0034]进一步的,所述同行位于相邻列的两相邻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同列位于相邻行的两相邻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
[0035]进一步的,所述介电元件呈三行五列排布,所述介电元件数量为14个。
[0036]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柔性电路上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与所述介电元件分别设于柔性电路板的相对两侧。
[0037]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柔性电路板上的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介电元件位于柔性电路板的同一侧。
[0038]进一步的,还包括贴设于柔性电路板上的背衬,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对绝缘电极,被配置在患者头部表面;第二对绝缘电极,被配置在患者头部表面;控制信号发生器,其产生具有第一输出状态和第二输出状态的周期性控制信号,其中第一输出状态具有第一时间段T1,第二输出状态具有第二时间段T2,第一时间段T1、第二时间段T2均在400ms和980ms之间;AC信号发生器,其在控制信号处于第一输出状态时在第一对绝缘电极之间产生具有200kHz频率的第一AC信号,并且在控制信号处于第二输出状态时在第二对绝缘之间产生具有200kHz频率的第二AC信号,其中通过第一输出状态和第二输出状态之间的切换,而在于第一对绝缘电极之间产生第一AC信号和于第二对绝缘电极之间产生第二AC信号之间进行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T1和第二时间段T2时长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T1和第二时间段T2均为50%的工作周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T1内,所述第一AC信号在第三时间段T3内具有上升的幅度、在第四时间段T4内具有下降的幅度;所述第二时间段T2内,所述第二AC信号在第三时间段T3内具有上升的幅度、在第四时间段T4内具有下降的幅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间段T3和第四时间段T4的时长均低于第一时间段T1或第二时间段T2的时长的1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间段T3和第四时间段T4的时长均低于第一时间段T1或第二时间段T2的时长的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C信号作用第一对绝缘电极产生第一电场,所述第二AC信号作用第二对绝缘电极产生第二电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场的方向与第二电场的方向垂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性控制信号是周期性方波信号。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C信号、第二AC信号均具有至少1V/cm的场强。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相器、第一开关/放大器模块及第二开关/放大器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放大器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信号发生器直接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放大器模块的控制端通过反相器与控制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放大器模块及第二开关/放大器模块的输入端均与AC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放大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对绝缘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放大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对绝缘电极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极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电极单元、多个连接两相邻电极单元的连接部以及由一连接部
延伸设置的接线部,所述电极单元具有介电元件,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端均设有与相应介电元件电性连接的导电盘,所述多个连接部位于成列排布的两相邻电极单元之间以及位于成行排布的两相邻电极单元之间,位于成列排布的两相邻电极单元之间的连接部的长度小于位于成行排布的两相邻电极单元之间的连接部的长度,多个连接部中位于成行排布的两相邻电极单元之间的连接部至少为两个,所述导电盘具有多个呈间隔对称状设置并与介电元件焊接的导电芯。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盘的多个导电芯呈中心对称状设置于连接部上,所述导电盘的中心位于所述介电元件的中心线上。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盘的多个导电芯呈轴对称状设置于连接部上并露出连接部面向介电元件的一侧面。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电芯均包括首尾相连的内侧弧与外侧弧,所述导电芯的内侧弧与外侧弧呈轴对称状设置。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盘的多个导电芯的外侧弧位于同一圆周上。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电极单元的背衬。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具有防褶皱的多个凹角,所述凹角位于所述背衬的角落处并与外部连通。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角由背衬角落处的边缘向内凹陷形成,所述背衬形成凹角的两侧边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度。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绕在电极单元周围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贯穿设置并用于收容电极单元的通孔。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电极单元之间的吸湿元件。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件贯穿设有收容吸湿元件的开孔,所述开孔与通孔呈间隔状设置。2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单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介电元件贯穿设有收容温度传感器的穿孔。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绝缘基板以及嵌设于绝缘基板内的多路导电迹线,位于连接部相对两端的导电盘均与一路导电迹线电性连接。2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单元呈三行三列排布,电极单元数量为9个。26.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极包括一柔性电路板以及设于柔性电路板上的多个介电元件,所述多个介电元件呈至少三行四列排布,成行设置的相邻两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不同或成列设置的相邻两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不同。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同行位于相邻列的两相邻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相同,同行位于间隔列的两相邻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相同。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同行位于相邻列的两相邻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小于同行位于间隔列的两相邻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同列位于相邻行的两相邻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小于同列位于间隔行的两相邻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同行位于相邻列的两相邻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等于同列位于相邻行的两相邻介电元件之间的间距。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元件呈三行五列排布,所述介电元件数量为14个。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柔性电路上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与所述介电元件分别设于柔性电路板的相对两侧。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柔性电路板上的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介电元件位于柔性电路板的同一侧。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贴设于柔性电路板上的背衬,所述背衬与所述介电元件分别设于柔性电路板的相对两侧。3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极包括柔性电路板、设于柔性电路板同一侧的一个介电元件和一个温度传感器以及与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导线,所述温度传感器具有一接地端与一信号端,所述柔性电路板具有一绝缘基板以及嵌设于绝缘基板内的三路导电迹线,所述三路导电迹线中的一路导电迹线与介电元件电性连接,一路导电迹线与温度传感器的接地端电性连接,一路导电迹线与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端电性连接,所述导线与柔性电路板的三路导电迹线电性连接。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具有露出其绝缘基板并与所述导线相应部位电性连接的三个金手指。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金手指各自与柔性电路板的一路导电迹线电性连接。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与介电元件对应的导电盘,所述导电盘与介电元件焊接。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盘露出绝缘基板并连接柔性电路板与介电元件电性连接的一路导电迹线。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盘包括多个呈间隔状设置的导电芯,所述多个导电芯由柔性电路板与介电元件电性连接的一路导电迹线串接在一起。4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露出其绝缘基板并与温度传感器对应的两焊盘。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焊盘中一焊盘与温度传感器的接地端焊接,所述两焊盘中的另一焊盘与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端焊接。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焊盘中一焊盘连接柔性电路板与温度传感器的接地端电性连接的一路导电迹线,另一焊盘连接柔性电路板与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端电性连接的一路导电迹线。44.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一端与柔性电路
板电性连接,另一端设有插头。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与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处设有一热缩套管。4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元件具有一贯穿设置的穿孔,所述温度传感器收容于所述穿孔内。4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路导电迹线中与介电元件电性连接的一路导电迹线为第一导电迹线,与温度传感器的接地端电性连接的一路导电迹线为第二导电迹线,与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端电性连接的一路导电迹线为第三导电迹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与第一导电迹线连接的导电盘,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两焊盘,所述两焊盘一焊盘连接第二导电迹线、另一焊盘连接第三导电迹线。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盘与所述焊盘设于柔性电路板的同一侧。4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盘与所述两焊盘均露出柔性电路板的绝缘基板。50.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具有与导线焊接的三个金手指,所述金手指露出柔性电路板的绝缘基板。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手指、导电盘以及两焊盘位于柔性电路板的同一侧。52.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与柔性电路板相应部分粘贴的背衬。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于柔性电路板远离介电元件的一侧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与介电元件沿厚度方向对应,所述绝缘板夹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背衬之间。5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极包括柔性电路板、与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单个介电元件和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n个,n为大于1且不大于8的整数,所述温度传感器具有一接地端与一信号端,所述柔性电路板具有一绝缘基板以及嵌设于绝缘基板内的多路导电迹线,所述多路导电迹线为n+2路,所述导电迹线中的一路导电迹线与介电元件电性连接,一路导电迹线与所有温度传感器的接地端电性连接,其余的导电迹线分别与相应的温度传感器的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晟应建俊沈琪超于晶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