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数据传输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28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数据传输终端DTU,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内腔设置有电子元器件模块,设备本体的正面设置有外端接口,壳体固定连接在设备本体的外部,壳体左壁的中部贯穿连接有信号收送杆,壳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导板利用收发器模块支持900/1800 MHz系统,支持各种非TCP/IP终端设备数据的透明传输,可上电即自动拨号上网,自检测假拨号现象,掉线自动重拨;调度中心可以设一主一备两个中心,平时RTU端的5G模块只与调度中心主中心(主IP地址)联系,当主IP地址联系不上时,RTU端的3G/4G模块能自动与备用IP地址联系,切换到备用系统进行工作,当主IP地址系统恢复正常,关闭备用IP地址系统时,能恢复到主IP地址系统进行工作。系统进行工作。系统进行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数据传输终端


[0001]本技术涉及打印装置
,具体为一种新型数据传输终端。

技术介绍

[0002]DTU的主要功能是把远端设备的数据通过无线的方式传送回后台中心。要完成数据的传输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传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DTU,客户设备、移动网络、后台中心。在前端,DTU和客户的设备通过232或者485接口相连。DTU上电运行后先注册到移动的GPRS网络,然后去和设置在DTU中的后台中心建立SOCKET连接。后台中心作为SOCKET的服务端,DTU是SOCKET连接的客户端。因此只有DTU是不能完成数据的无线传输的,还需要有后台软件的配合一起使用。在建立连接后,前端的设备和后台的中心就可以通过DTU进行无线数据传输了,而且是双向的传输,但是现有DTU设备还存在处理信息讯号速率较慢,而且无法进行自行保存数据的功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数据传输终端,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数据传输终端,解决现有的DTU还存在处理信息讯号速率较慢,而且无法进行自行保存数据的功能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新型数据传输终端,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内腔设置有电子元器件模块,所述设备本体的正面设置有外端接口,其中:
[0008]所述设备本体包括壳体、信号收送杆、连接导板,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设备本体的外部,所述壳体左壁的中部贯穿连接有信号收送杆,所述壳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导板;
[0009]所述电子元器件模块包括GPRS模块、CPU、收发器模块、天线及其接口模块、用户接口模块、SIM接口模块、二次电源模块、SRAM&FLASH模块、系统复位模块、时钟模块和指示灯模块,所述GPRS模块与SIM接口模块为双向电连接,所述GPRS模块与天线及其接口模块为双向电连接,所述GPRS模块与指示灯模块为双向电连接,所述CPU与SRAM&FLASH模块为双向电连接,所述CPU与时钟模块为双向电连接,所述CPU与系统复位模块为双向电连接,所述收发器模块与指示灯模块为双向电连接,所述收发器模块与用户接口模块为双向电连接,所述用户接口模块与二次电源模块为双向电连接,所述用户接口模块的输出端与系统复位模块的输入端为单向电连接,所述CPU的输出端与指示灯模块的输入端为单向电连接;
[0010]所述外端接口包括电源接口、PLC接线端口、电源开关、数据传输接口、外接设备连接端口,所述电源接口的背面与连接导板的正面贯穿连接,所述PLC接线端口与连接导板的正面贯穿连接,所述电源开关与连接导板的正面贯穿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接口与连接导板的正面贯穿连接,所述外接设备连接端口与连接导板的正面贯穿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电源接口贯穿连接导板的内腔并延伸至二次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PLC接线端口贯穿连接导板的内腔并延伸至收发器模块。
[0012]进一步,所述信号收送杆的端部贯穿壳体的左壁并延伸至天线及其接口模块的输入端。
[0013]进一步,所述CPU采用ARM型号可用于5G网络,且CPU处理信息讯号速率达到最高。
[0014]进一步,所述PLC接线端口提供四路4

20mA 模拟输入、六路开关量输入、四路开关量输出,无需监控中心控制,可自行进行测量,并保存累积数据系统。
[0015]进一步,所述时钟模块具有通过监控中心设定校准实时时钟功能,采集到的数据以时间为顺序,以5分钟/每次的密度,能在RTU 端存储一天的历史数据,程序、参数、历史数据具有掉电保护功能。
[0016]进一步,所述SIM接口模块为SIM卡绑定固定内部IP,拥有独立上网APN名。
[0017]进一步,所述收发器模块支持900/1800 MHz系统,且提供900/1800 MHz系统上RS

232或RS

485的自选接口,并且支持各种非TCP/IP终端设备数据的透明传输,可上电即自动拨号上网,一直在线,自检测假拨号现象,掉线可自动重拨。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数据传输终端,利用收发器模块支持900/1800 MHz系统,提供RS

232或RS

485自选接口,支持各种非TCP/IP终端设备数据的透明传输,可上电即自动拨号上网,一直在线,自检测假拨号现象,掉线可自动重拨;可选的备用冗余功能)调度中心可以设一主一备两个中心,平时RTU端的5G模块只与调度中心主中心(主IP地址)联系,当主IP地址联系不上时,RTU端的3G/4G模块能自动与备用IP地址联系,切换到备用系统进行工作,当主IP地址系统恢复正常,关闭备用IP地址系统时,能恢复到主IP地址系统进行工作;
[002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数据传输终端,对DTU进行设置连接的中心IP和端口及其它必要性的设置,设置好之后PLC通过RS232接口和DTU相连,DTU上电之后根据事先设置好的中心IP和端口进行连接,成功连接到中心软件后即可双向传输数据;
[00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数据传输终端,时钟模块具有实时时钟功能(可通过监控中心设定校准),采集到的数据以时间为顺序,以5分钟/每次的密度,能在RTU 端存储一天的历史数据,程序、参数、历史数据具有掉电保护功能。
附图说明
[0022]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0023]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内腔模块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实施例一中的DTU设备本体与外接设备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例说明:1、设备本体;11、壳体;12、信号收送杆;13、连接导板;2、电子元器件模块;21、GPRS模块;22、CPU;23、收发器模块;24、天线及其接口模块;25、用户接口模块;26、SIM接口模块;27、二次电源模块;28、SRAM&FLASH模块;29、系统复位模块;210、时钟模块;
211、指示灯模块;3、外端接口;31、电源接口;32、PLC接线端口;33、电源开关;34、数据传输接口;35、外接设备连接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数据传输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1),所述设备本体(1)的内腔设置有电子元器件模块(2),所述设备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外端接口(3),其中:所述设备本体(1)包括壳体(11)、信号收送杆(12)、连接导板(13),所述壳体(11)固定连接在设备本体(1)的外部,所述壳体(11)左壁的中部贯穿连接有信号收送杆(12),所述壳体(1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导板(13);所述电子元器件模块(2)包括GPRS模块(21)、CPU(22)、收发器模块(23)、天线及其接口模块(24)、用户接口模块(25)、SIM接口模块(26)、二次电源模块(27)、SRAM&FLASH模块(28)、系统复位模块(29)、时钟模块(210)和指示灯模块(211),所述GPRS模块(21)与SIM接口模块(26)为双向电连接,所述GPRS模块(21)与天线及其接口模块(24)为双向电连接,所述GPRS模块(21)与指示灯模块(211)为双向电连接,所述CPU(22)与SRAM&FLASH模块(28)为双向电连接,所述CPU(22)与时钟模块(210)为双向电连接,所述CPU(22)与系统复位模块(29)为双向电连接,所述收发器模块(23)与指示灯模块(211)为双向电连接,所述收发器模块(23)与用户接口模块(25)为双向电连接,所述用户接口模块(25)与二次电源模块(27)为双向电连接,所述用户接口模块(25)的输出端与系统复位模块(29)的输入端为单向电连接,所述CPU(22)的输出端与指示灯模块(211)的输入端为单向电连接;所述外端接口(3)包括电源接口(31)、PLC接线端口(32)、电源开关(33)、数据传输接口(34)、外接设备连接端口(35),所述电源接口(31)的背面与连接导板(13)的正面贯穿连接,所述PLC接线端口(32)与连接导板(13)的正面贯穿连接,所述电源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柯马亮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汇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