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支护和降水的一体式预制管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15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基坑降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和降水的一体式预制管桩结构,为了解决现有深基坑支护和深基坑降水井单独施工而存在的工程造价大以及施工周期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混凝土管桩,混凝土管桩的下端连接有钢质过滤管,所述钢质过滤管上开设有若干过滤孔,所述钢质过滤管配设有封管机构,所述封管机构包括呈筒状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设置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多根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壁能够穿过安装槽并延伸入固定筒的内腔,所述滑块上安装有若干与钢质过滤管上的过滤孔相互适配的堵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深基坑支护和深基坑降水井施工一体,大大降低深基坑支护和深基坑降水的施工成本和施工周期。工周期。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支护和降水的一体式预制管桩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基坑降水
,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和降水的一体式预制管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降水是指在开挖基坑时,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底面,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为保证基坑能在干燥条件下施工,防止边坡失稳、基坑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而做的降水工作。
[0003]基坑降水主要方式有:明沟加集水井降水、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电渗井点降水和深井井点降水等。其中对于深基坑而言,一般采用深井井点降水。井点降水是在基坑开挖前,在基坑梓州施工一定数量的降水井,在降水井内设置井管和滤管,利用抽水设备把井内的地下水抽出,井点降水的主要流程为:井点测量定位

开挖井口

安装护筒钻机就位

成孔

放入井管和滤管

回填虑管与孔壁之间的间隙并形成过滤层

洗井

井管内下放水泵。
[0004]管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壁厚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管桩)、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管桩)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管桩)。PC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50砼,PTC管桩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60,PHC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80。PC桩和PTC桩一般采用常压蒸汽养护,一般要经过28天才能施打。而PHC桩,脱模后要进入高压釜蒸养,经10个大气压、180度左右的蒸压养护,混凝土强度等级达C80从成型到使用的最短时间只需三、四天。
[0005]当地质条件不好,地基承载力较小时,需要将一根根的管桩打入地下,将上面建筑物的重量通过管桩传导下层承载力高的土层上,同时利用管桩和周围土壤之间的摩擦力来支撑上部建筑物的重量。同时,基坑的支护桩一般采用钻孔桩、加强搅拌桩等,但是由于在软土地层的特殊性质导致成桩时间长,影响整个基坑支护工期,而管桩具有成桩速度快的特点,因此管桩也广泛运用于基坑的支护。
[0006]因此,对于深基坑支护和深基坑降水而言,都是独立分开的进行,这种方式存在着造价高、以及施工周期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深基坑支护和深基坑降水井单独施工而存在的工程造价大以及施工周期长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深基坑支护和降水的一体式预制管桩结构,集深基坑支护和深基坑降水井施工一体,大大降低深基坑支护和深基坑降水的施工成本和施工周期。
[0008]为解决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深基坑支护和降水的一体式预制管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基坑外围设置并通过击打或者压入土层中的混凝土管桩,所述混凝土管桩的下端焊接连接有钢质过
滤管,所述钢质过滤管上开设有若干过滤孔,所述钢质过滤管配设有封管机构,所述封管机构包括呈筒状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固定筒的内腔相互贯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多根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壁能够穿过安装槽并延伸入固定筒的内腔,所述滑块上安装有若干与钢质过滤管上的过滤孔相互适配的堵头,所述固定筒的内部安装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沿着固定筒内移动的时候能够与滑块接触并带动滑块在安装槽内滑动从而使得堵头与钢质过滤管的过滤孔相互卡持或者分离。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质过滤管的外径小于等于混凝土管桩的外径。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质过滤管的下端为封闭端并且具有尖端。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用于抵持滑块的复位弹簧。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块的内侧面为倾斜面使得滑块上端伸入到固定筒内腔的长度小于滑块下端伸入到固定筒内腔的长度。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柱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与滑块的位置相互对应并与滑块的倾斜面相互贴合的楔形面。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内配设有与安装槽的长度相互适配的并且可拆卸的垫块。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深基坑支护和降水的一体式预制管桩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在基坑的外围先预先钻取桩孔,然后将混凝土管桩和钢质过滤管连接在一起,然后将封堵机构安装在钢质过滤管内,并在固定筒内移动移动柱,使得移动柱挤压安装槽内的滑块,使得滑块向外延伸使得堵头进入到钢质过滤管内的过滤孔内,从而将过滤孔进行堵塞,防止管桩(混凝土管状和钢质过滤管)在下压的过程中土体进入到钢质过滤管的过滤孔内;然后通过敲击或者下压的方式将混凝土管桩和钢质过滤管一起置入桩孔中,随着混凝土管桩和钢质过滤管的下放,逐步在混凝土管桩的上方拼接新的混凝土管桩,继续向桩孔内下压直至到设定深度(钢质过滤管的上端位于基坑的底面之下)。然后通过绳索牵引的方式向上提取移动柱,使得移动柱与滑块相互分离(从而使得过滤孔处于开启的状态,地下水进入到钢质过滤管的内部进行聚集,便于通过管道和水泵将地下水进行抽出达到降水的目的),滑块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并使得堵头从钢质过滤管的过滤孔中脱离并使得堵头位于固定筒的安装槽内,然后再将固定筒从混凝土管桩和钢质过滤管内提取出,重复进行下一桩孔内管桩的安装。
[00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集深基坑支护和深基坑降水为一体,实现了一管多用的作用,大大降低了深基坑支护和深基坑降水的施工成本和施工周期。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管桩(混凝土管状和钢质过滤管)沿着基坑外围设置,距离基坑位置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基坑布置的降水井距离基坑的位置更近,因此具有降水效果好的特点。而现有技术中由于降水井群距离基坑位置较远,加上每口降水井的影响范围有限,导致基坑底部区域降水效果较差(从而使得基坑底部湿润,还需要设置多个排水沟进行抽水作业)。而本技术由于管桩(混凝土管状和钢质过滤管)沿着基坑的外围设置,每一根管桩(混凝土管状和钢质过滤管)都能够对辐射到基坑底部(即每一根管桩的降水影响区域都能覆盖到基坑的底部),从而提高基坑降水的效果;并且本技术由于管桩沿着基坑的外围设置(即距离基坑的距离较近),管桩降水影响的区域仅仅是基坑的区域与每根管桩影响范围之和,即降水区域
也是沿着基坑的外围部分,能够大大降低对基坑外围原土体(即基坑外围未开挖区域)的影响。
[0019]并且,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利用现有生产的混凝土管桩,不需要重新设计和制造混凝土管桩,也不会影响混凝土管桩的结构和强度。同时本技术的封堵机构具有安装和拆卸快捷的特点,能够进一步提高管桩植入到桩孔内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封堵机构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移动柱一实施例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记:1、混凝土管桩,11、不锈钢钢板,2、钢质过滤管,21、底板,3、封堵机构,31、固定筒,32、端盖,33、安装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支护和降水的一体式预制管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基坑外围设置并通过击打或者压入土层中的混凝土管桩,所述混凝土管桩的下端焊接连接有钢质过滤管,所述钢质过滤管上开设有若干过滤孔,所述钢质过滤管配设有封管机构,所述封管机构包括呈筒状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固定筒的内腔相互贯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多根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壁能够穿过安装槽并延伸入固定筒的内腔,所述滑块上安装有若干与钢质过滤管上的过滤孔相互适配的堵头,所述固定筒的内部安装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沿着固定筒内移动的时候能够与滑块接触并带动滑块在安装槽内滑动从而使得堵头与钢质过滤管的过滤孔相互卡持或者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和降水的一体式预制管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质过滤管的外径小于等于混凝土管桩的外径。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蕃民徐建骁邓安李艳胥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