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支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08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支挡结构,包括第一抗滑桩组和第二抗滑桩组,第一抗滑桩组和第二抗滑桩组分别固定位于下穿道的左、右两侧,第一抗滑桩组的顶部和第二抗滑桩组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基础梁;第一抗滑桩组和第二抗滑桩组均包括沿下穿道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抗滑桩。本方案解决了传统支护形式在紧邻城市下穿道时无支护空间,同时无法保证下穿道正常安全使用的问题。保证下穿道正常安全使用的问题。保证下穿道正常安全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支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支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城市中心建筑物密集,在城市中心修建新建建筑物,很可能对周围已建建筑物产生影响,目前常用支护结构因受限较多,使用受到较大限制。城市中存在已建并在使用下穿道,待建建筑物距下穿道很近,几乎无支护空间,锚杆(索)无法施工,且单侧开挖会对下穿道形成偏心作用影响,影响下穿道的安全稳定,传统支护形式已无法进行有效支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混合支挡结构,以解决传统支护形式在紧邻城市下穿道时无支护空间,同时无法保证下穿道正常安全使用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支挡结构,包括第一抗滑桩组和第二抗滑桩组,第一抗滑桩组和第二抗滑桩组分别固定位于下穿道的左、右两侧,第一抗滑桩组的顶部和第二抗滑桩组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基础梁;第一抗滑桩组和第二抗滑桩组均包括沿下穿道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抗滑桩。
[0005]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本方案中的第一抗滑桩组、第二抗滑桩组和基础梁构成了门式框架结构,门式框架结构承载了下穿道周围岩土体荷载(主要是门式框架结构远离下穿道一侧的岩土体荷载),门式框架结构包围在下穿道的周围,对下穿道进行保护,避免了单侧支挡对下穿道产生偏心不利作用,支挡结构不会对下穿道造成影响,能够保证下穿道正常安全使用。
[0006]另外,本方案中的抗滑桩可与建筑桩基共用,这样在新建建筑物时,抗滑桩可以作为建筑桩使用,从而可以减少建筑物的建筑桩的施工建设,从而使得所需支护空间较小,同时相对于分别施工抗滑桩及建筑桩基,两者共用后可以节约造价及工期。
[000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基础梁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多个竖柱,竖柱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梁。由此,基础梁的上方设置多个竖柱和横梁,竖柱和横梁的设置可以修建其他设施设备,从而提高了基础梁上方的空间利用。
[000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沿下穿道方向相邻的两个抗滑桩之间的距离为3

5m。由此,将相邻的抗滑桩的距离设置在此范围内比较合适,抗滑桩的设置不会过密或者过于稀疏。
[000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基础梁位于下穿道顶部的上方,基础梁和下穿道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由此,基础梁不会将向下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下穿道的顶部,避免了基础梁将下穿道压坍塌。
[001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抗滑桩和基础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滑桩和基础梁比较牢固稳定。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一种混合支挡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抗滑桩组1、基础梁2、第二抗滑桩组3、下穿道4、竖柱5、横梁6。
[0014]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混合支挡结构,包括第一抗滑桩组1和第二抗滑桩组3,第一抗滑桩组1和第二抗滑桩组3分别固定位于下穿道4的左、右两侧,第一抗滑桩组1和第二抗滑桩组3均包括沿下穿道4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抗滑桩,抗滑桩埋设于地下。沿下穿道4长度方向分布的相邻的两个抗滑桩之间的距离为3

5m。
[0015]第一抗滑桩组1的顶部和第二抗滑桩组3的顶部之间浇筑有横向的基础梁2,基础梁2 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基础梁2沿下穿道4的长度方向分布设置;基础梁2位于下穿道4顶部的上方,基础梁2和下穿道4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本实施例中的抗滑桩和基础梁2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图中新修建建筑位于下穿道4的右侧,第二抗滑桩组3的抗滑桩和下穿道 4的右侧壁周围之间连接有锚杆。
[0016]基础梁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多个竖柱5,竖柱5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梁6。横梁6 和竖柱5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为钢结构等,通过在基础梁2上搭建竖柱5和横梁6,从而可以在基础梁2的上方修建其他设备设施,例如公厕或者消防车回车场等。
[0017]本方案中的第一抗滑桩组1、第二抗滑桩组3和基础梁2构成了门式框架结构,门式框架结构承载了下穿道4周围岩土体荷载(主要是门式框架结构远离下穿道4一侧的岩土体荷载),门式框架结构包围在下穿道4的周围,对下穿道4进行保护,避免了单侧支挡对下穿道4产生偏心不利作用,支挡结构不会对下穿道4造成影响,能够保证下穿道4正常安全使用。
[0018]另外,本方案中的抗滑桩可与建筑桩基共用,这样在新建建筑物时,抗滑桩可以作为建筑桩使用,从而可以减少建筑物的建筑桩的施工建设,从而使得所需支护空间较小,同时相对于分别施工抗滑桩及建筑桩基,两者共用后可以节约造价及工期。
[001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抗滑桩组和第二抗滑桩组,所述第一抗滑桩组和第二抗滑桩组分别固定位于下穿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抗滑桩组的顶部和第二抗滑桩组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基础梁;所述第一抗滑桩组和第二抗滑桩组均包括沿下穿道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抗滑桩;所述基础梁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多个竖柱,所述竖柱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梁。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亚邓继辉唐秋元吴小宁余东升胡柱提卞轶卫陈超何助强杨柳陈力欧哲金邓继文雷涵冉蓉舒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