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体智能校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690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筒体智能校正机,包括:龙门架、底平台、移动平台、对中机构、外校正机构、内校正机构、悬臂梁、高度检测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移动平台设于底平台的上端,所述对中机构设于移动平台上,所述龙门架横跨于底平台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底平台的后端固定有悬臂梁,所述悬臂梁的前端设有内校正机构,所述龙门架上设有控制系统和两个外校正机构,内校正机构设于两个外校正机构之间,高度检测机构设于龙门架的上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系统、移动平台、龙门架、外校正机构和内校正机构,实现了筒体的自动对中、自动扫描和自动校正,自动化程度高,校正速度快。通过设置高度检测机构,能进一步提高筒体的校正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筒体智能校正机


[0001]本技术涉及工件变形后的校正
,尤其是涉及一种筒体智能校正机。

技术介绍

[0002]起重机的起重臂一般由上下两部分相对焊接而成,因为起重臂筒体的长度和壁厚尺寸均较大,所以在进行焊接成型时,焊缝附近会出现较大的内凹或者外凸变形。这种变形必须经过校正处理达到设计要求才能成为合格的产品,以保证起重机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筒体智能校正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起重机筒体在焊接后出现凹凸变形的问题,其自动化程度高,校正速度快。通过设置高度检测机构,能进一步提高筒体的校正精度。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筒体智能校正机,包括:龙门架、底平台、移动平台、对中机构、外校正机构、内校正机构、悬臂梁、高度检测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移动平台设于底平台的上端,且沿底平台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对中机构设于移动平台上,所述龙门架横跨于底平台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底平台的后端固定有悬臂梁,所述悬臂梁的前端设有内校正机构,所述龙门架上设有控制系统和两个外校正机构,所述内校正机构设于两个外校正机构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体智能校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架、底平台、移动平台、对中机构、外校正机构、内校正机构、悬臂梁、高度检测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移动平台设于底平台的上端,且沿底平台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对中机构设于移动平台上,所述龙门架横跨于底平台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底平台的后端固定有悬臂梁,所述悬臂梁的前端设有内校正机构,所述龙门架上设有控制系统和两个外校正机构,所述内校正机构设于两个外校正机构之间,所述高度检测机构设于龙门架的上端,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移动平台、对中机构、外校正机构、内校正机构、和高度检测机构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智能校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检测机构包括:升降油缸、导向杆、基板和激光传感器,所述导向杆与龙门架滑动连接,所述基板上分别固定有导向杆和升降油缸的活塞杆,所述基板位于龙门架的中心线上,所述激光传感器和基板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智能校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校正机构包括支座,所述支座上依次设有导向组件和校正油缸,所述校正油缸上设有两个内校正压头,两个内校正压头分别设于支座的两侧,所述内校正压头的外表面开有避缝槽,所述支座的下端设有高度调节组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底部设有多个滚轮,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铰接轴、连接杆和高度调节油缸,所述滚轮分别设于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下端,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在其交错位置处分别与第三铰接轴铰接,所述第一支撑臂沿支座水平移动,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支座铰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星陈武李正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正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