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764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包括:外部加固装置,所述外部加固装置包括:外部地基,施工在木结构古建筑长度方向两端的外侧面;外部钢骨架,为两榀,每榀所述外部钢骨架平行间隔设置在木结构古建筑长度方向两端的外侧面并与相对应的所述外部地基连接;外部连接钢梁,连接在木结构古建筑与每榀所述外部钢骨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性能、整体强度、结构稳定性以及水平向的力的抵抗能力和承载能力。及水平向的力的抵抗能力和承载能力。及水平向的力的抵抗能力和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木结构古建筑修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木结构古建筑作为我国历史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木结构古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被广泛应用在宫殿、庙宇、居民、楼阁等建筑中,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民族文化兴衰的表现,更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而现存的木结构古建筑,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在历史的传承中受到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再加上多年来的保护不利、年久失修等因素,使得现存木结构古建筑绝大多数处于不同程度的残损状态,所以对其修缮加固已迫在眉睫。然而目前木结构古建筑加固技术主要是在于木构件本身以及节点连接加固居多,一方面是采用钢木等组合结构进行原结构中木构件的修缮和替换,另一方面采用传统的加固方法进行结构加固,如外包钢板、增大截面、增设支点以及碳纤维布黏贴加固等方法。此类方法主要在提高木结构古建筑的承载力和安全性能有着明显的作用,但对于木结构古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以及抗震性能贡献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以解决传统木结构古建筑加固修缮施工中抗震性能较差以及整体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包括外部加固装置,所述外部加固装置包括:
[0005]外部地基,施工在木结构古建筑长度方向两端的外侧面;
[0006]外部钢骨架,为两榀,每榀所述外部钢骨架平行间隔设置在木结构古建筑长度方向两端的外侧面并与相对应的所述外部地基连接;
[0007]外部连接钢梁,连接在木结构古建筑与每榀所述外部钢骨架之间。
[0008]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每榀所述外部钢骨架包括多根外部钢立柱,以及连接在多根外部钢立柱之间的外部钢横梁。
[0009]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所述外部钢骨架的外部钢立柱的分布位置与木结构古建筑的既有立柱分布位置相对应。
[0010]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所述外部钢骨架位于最下方的外部钢横梁的高度不低于木结构古建筑位于最低处的既有横梁的高度。
[0011]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所述外部钢骨架的外部钢横梁至少为两层。
[0012]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当木结构古建筑屋面为坡面时,所述外部钢骨架的外部钢横梁至少为一层,所述外部钢骨架的外部钢立柱的上端之间连接有与木结构古建筑屋面相同坡度的外部斜向钢梁。
[0013]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所述外部连接钢梁与木结构古建筑通过嵌入在木结构古建筑内的钢件焊接,或者所述部连接钢梁与木结构古建筑通过设置在木结构古建筑上的紧固件螺栓连接。
[0014]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还包括平行于所述外部加固装置的内部加固装置,所述内部加固装置,包括:
[0015]内部地基,施工在木结构古建筑的内部;
[0016]内部钢骨架,至少为一榀,每榀所述内部钢骨架平行于所述外部钢骨架设置在木结构古建筑的内部,所述内部钢骨架与所述内部地基连接;
[0017]内部连接钢梁,连接在木结构古建筑与每榀所述内部钢骨架之间。
[0018]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所述内部钢骨架至少为一榀,每榀所述内部钢骨架包括多根内部钢立柱,以及连接在多根内部钢立柱之间的内部钢横梁。
[0019]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所述内部钢骨架的内部钢立柱的分布位置与木结构古建筑的既有立柱分布位置相对应。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本技术提供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通过在木结构古建筑长度方向两端的外侧面施工外部地基及其连接的外部钢骨架,通过外部连接钢梁将外部钢骨架与木结构古建筑连接,从而形成由外部地基、外部钢骨架和外部连接钢梁构成的外部加固装置。通过外部加固装置的外部连接钢梁将外部钢骨架与木结构古建筑连接之后,使外部加固装置与木结构古建筑形成整体,从而对木结构古建筑在外围进行了有效加固,由于外部钢骨架连接在外部地基上,提高了外部钢骨架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则外部加固装置提高了木结构古建筑的侧向刚度和整体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性能、整体强度以及水平向的力的抵抗能力和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木结构古建筑的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木结构古建筑及其抗震加固结构的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木结构古建筑及其抗震加固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木结构古建筑及其抗震加固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木结构古建筑及其抗震加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另一实施例的木结构古建筑及其抗震加固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另一实施例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所示:
[0031]100、外部加固装置;
[0032]110、外部地基;
[0033]120、外部钢立柱;
[0034]130、外部钢横梁;
[0035]140、外部连接钢梁;
[0036]150、外部斜向钢梁;
[0037]200、木结构古建筑,210、既有立柱,220、既有横梁;
[0038]300、地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40]实施例一
[0041]请参考图1至图6,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包括外部加固装置100,其中外部加固装置100包括外部地基110、外部钢骨架和外部连接钢梁140。其中外部地基110施工在木结构古建筑200长度方向两端的外侧面;其中外部钢骨架为两榀,每榀所述外部钢骨架平行间隔设置在木结构古建筑200长度方向两端的外侧面并与相应的所述外部地基110连接,每榀所述外部钢骨架包括多根外部钢立柱120,以及连接在多根外部钢立柱120之间的外部钢横梁130;其中外部连接钢梁140连接在木结构古建筑200与每榀所述外部钢骨架之间。其中所述外部连接钢梁140与木结构古建筑200可以通过嵌入在木结构古建筑内的钢件焊接,或者所述外部连接钢梁140与木结构古建筑200通过设置在木结构古建筑上的紧固件螺栓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加固装置,所述外部加固装置包括:外部地基,施工在木结构古建筑长度方向两端的外侧面;外部钢骨架,为两榀,每榀所述外部钢骨架平行间隔设置在木结构古建筑长度方向两端的外侧面并与相对应的所述外部地基连接;外部连接钢梁,连接在木结构古建筑与每榀所述外部钢骨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榀所述外部钢骨架包括多根外部钢立柱,以及连接在多根外部钢立柱之间的外部钢横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钢骨架的外部钢立柱的分布位置与木结构古建筑的既有立柱分布位置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钢骨架位于最下方的外部钢横梁的高度不低于木结构古建筑位于最低处的既有横梁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钢骨架的外部钢横梁至少为两层。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木结构古建筑屋面为坡面时,所述外部钢骨架的外部钢横梁至少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卓徐大为潘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