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营造滨水空间的生态护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58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可以营造滨水空间的生态护岸。包括:定义河底为H1、沉水植物适宜生长高度为H2、设计低水位为H3、常水位为H4、高水位为H5及岸顶高程为H6;在所述H1和H2之间填充水土保护毯;在所述H2高程处设置沉水植物种植平台;在所述H2与H3的交接处设置挡土,且所述挡土位于水位以下;所述H3至H5之间设为湿地平台,且所述H3与所述H4的交接处以及H4与所述H5的交接处分别设置前密排木桩和后密排木桩将所述湿地平台分为第一层挺水植物种植区和第二层挺水植物种植区;在所述H5至所述H6之间设置草皮护坡。置草皮护坡。置草皮护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营造滨水空间的生态护岸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河道整治及生态环境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以营造滨水空间的生态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水利工程不仅仅需要满足防洪除涝等安全要求,其生态性、景观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有水利防洪工程中安全性能较好的护岸多采用浆砌块石挡墙、混凝土护岸等硬质化结构,导致岸线笔直缺乏自然蜿蜒的形态,同时滨水空间界限不明确,缺乏滨水缓冲区域,利于植物生长的空间较少,这样单一的硬质化驳岸也难为现在的生态系统创造适宜繁衍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出一种可以营造滨水空间的生态护岸,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护岸为硬质化结构,缺乏滨水缓冲区域,利于植物生长的空间较少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以营造滨水空间的生态护岸,包括:定义河底为H1、沉水植物适宜生长高度为H2、设计低水位为H3、常水位为H4、高水位为H5及岸顶高程为H6;在所述H1和H2之间填充水土保护毯;在所述H2高程处设置沉水植物种植平台;在所述H2与H3的交接处设置挡土,且所述挡土位于水位以下;所述H3至H5之间设为湿地平台,且所述H3与所述H4的交接处以及H4与所述H5的交接处分别设置前密排木桩和后密排木桩将所述湿地平台分为第一层挺水植物种植区和第二层挺水植物种植区;在所述H5至所述H6之间设置草皮护坡。
[0006]较佳的是,所述挡土为直立式方桩导梁与塑钢板桩构成。
[0007]较佳的是,在所述H3至H4之间由下而上依次覆盖有底层水土保护毯以及至少50毫米的耕植土。
[0008]较佳的是,所述前密排木桩的前端以及挡土的前方和后方分别设有碎石土压实层。
[0009]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采用多种生态材料设计出一种可以营造滨水空间的生态护岸,在充分满足河道防洪除涝功能的基础上,构建滨河缓冲带,丰富滨河岸带植被组成,形成兼具生态调节与景观效果的滨水空间。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申请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3]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生态护岸包括:
[0014](1)在高程H1(河底)和H2(沉水植物适宜生长高度)之间填充水土保护毯1进行护砌,并在H2高程处形成沉水植物种植平台,为沉水植物5生长提供保障,同时又能确保在流速较大时保障河底水土不被掏刷。
[0015](2)在高程H2与H3(设计低水位)之间设置方桩导梁加塑钢板桩挡土2,稳固岸坡,该段结构一般不露出水面。直立式护岸能有效增加过流断面,同时该型式在满足岸坡稳定性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减少护岸硬质结构的占比,提升护岸的生态性。
[0016](3)在高程H3至H5(设计高水位)之间设置湿地平台,并在H4(常水位)与高程H5处设置前密排木桩3,既能挡土又能塑造湿地台阶,形成层级状湿地景观,上下两层可分别种植不同种类的挺水植物6,形成水生态空间布局。同时利用密排木桩易施工的特点,改变前排密排木桩与方桩导梁间距,可以在常水位时形成蜿蜒曲折的坡线肌理。在所述H3至H4之间由下而上依次覆盖有底层水土保护毯1以及至少50毫米的耕植土8,便于种植挺水植物。
[0017](4)在高程H5至H6(岸顶高程)设置草皮护坡,在H5处设置后密排木桩4,确保岸坡整体稳定,在H6及以上空间设置绿化,整体形成陆域缓冲带。
[0018]此外,在所述前密排木桩3的前端以及挡土2的前方和后方分别设有碎石土压实层7,以确保稳定性。
[0019]本专利采用多种生态材料设计出一种可以营造滨水空间的生态护岸,在充分满足河道防洪除涝功能的基础上,构建滨河缓冲带,丰富滨河岸带植被组成,形成兼具生态调节与景观效果的滨水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密排木桩形成蜿蜒曲折的河道岸线,形态优美,并且构造出不同水生植物的种植空间,确保水生态空间系统完整。整体而言,该护岸结构能兼具安全性和景观生态性。
[0020]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涵盖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营造滨水空间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义河底为H1、沉水植物适宜生长高度为H2、设计低水位为H3、常水位为H4、高水位为H5及岸顶高程为H6;在所述H1和H2之间填充水土保护毯;在所述H2高程处设置沉水植物种植平台;在所述H2与H3的交接处设置挡土,且所述挡土位于水位以下;所述H3至H5之间设为湿地平台,且所述H3与所述H4的交接处以及H4与所述H5的交接处分别设置前密排木桩和后密排木桩将所述湿地平台分为第一层挺水植物种植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