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旋转阻尼器结构的救生缓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37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旋转阻尼器结构的救生缓降器,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装置外壳内贯穿设有救生绳,所述装置外壳内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装置外壳内转动连接有两个对应轮,所述救生绳依次绕设在导向轮与对应轮上,所述导向轮与对应轮山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装置外壳内设有压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装置外壳,将救生绳缠绕在导向轮以及接触轮上的导向槽内,同时利用压杆上的挤压轮对接触轮的转动进行挤压,控制救生绳在接触轮上牵引速度,即实现对救生人员在下降过程中的自主控制,防止端部卡住,导致救生人员下降过程中出现危险。导致救生人员下降过程中出现危险。导致救生人员下降过程中出现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旋转阻尼器结构的救生缓降器


[0001]本技术涉及救生设备
,尤其涉及基于旋转阻尼器结构的救生缓降器。

技术介绍

[0002]救生缓降器由挂钩(或吊环)、吊带、绳索及速度控制等组成,是一种可使人沿(随)绳(带)缓慢下降的安全营救装置。
[0003]现有的救生缓降器在使用时,由于缓降器多固定在建筑端部,救生人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处于建筑端部的缓降器控制救生绳的下滑,此过程中救生人员在使用时,无法实现对下落过程的自主控制,导致救生人员存在卡在半空中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基于旋转阻尼器结构的救生缓降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基于旋转阻尼器结构的救生缓降器,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装置外壳内贯穿设有救生绳,所述装置外壳内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装置外壳内转动连接有两个对应轮,所述救生绳依次绕设在导向轮与对应轮上,所述导向轮与对应轮山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装置外壳内设有压杆,所述装置外壳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对压杆位置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压杆上设有用于对应轮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轮机构。
[0007]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贯穿开设在装置外壳侧壁上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贯穿设有连接螺栓,所述压杆转动连接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前端端面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
[0008]优选地,所述限位轮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压杆的侧壁上的两个挤压轮,所述挤压轮的前端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前端端面固定连接有接触轮,所述接触轮滚动连接挤压轮。
[0009]优选地,所述装置外壳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管,所述对应轮转动连接在支撑管内。
[0010]优选地,所述支撑管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摩擦环,所述对应轮滚动连接摩擦环。
[0011]优选地,所述压杆为V形,且上方所述挤压轮转动连接在压杆靠近调节槽的一端。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0013]1、通过设置装置外壳,将救生绳缠绕在导向轮以及接触轮上的导向槽内,同时利用压杆上的挤压轮对接触轮的转动进行挤压,控制救生绳在接触轮上牵引速度,即实现对救生人员在下降过程中的自主控制,防止端部卡住,导致救生人员下降过程中出现危险。
[0014]2、通过设置摩擦环,利用接触轮与摩擦环之间的滚动阻尼,实现对接触轮转动过
程中阻尼控速,防止接触轮下降过快,对使用者造成危险。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基于旋转阻尼器结构的救生缓降器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基于旋转阻尼器结构的救生缓降器的装置外壳主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基于旋转阻尼器结构的救生缓降器的接触轮安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基于旋转阻尼器结构的救生缓降器的支撑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装置外壳、2连接管、3调节槽、4连接螺栓、5压杆、6导向轮、7救生绳、8挤压轮、9摩擦环、10导向槽、11对应轮、12接触轮、13连接轴、14支撑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2]参照图1

4,基于旋转阻尼器结构的救生缓降器,包括装置外壳1,装置外壳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连接管2与装置外壳1内贯穿设有救生绳7,装置外壳1内转动连接有导向轮6,装置外壳1内转动连接有两个对应轮11,救生绳7依次绕设在导向轮6与对应轮11上,导向轮6与对应轮11山均开设有导向槽10,装置外壳1内设有压杆5,压杆5为V形,且上方挤压轮8转动连接在压杆5靠近调节槽3的一端。
[0023]装置外壳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对压杆5位置调节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贯穿开设在装置外壳1侧壁上的调节槽3,调节槽3内贯穿设有连接螺栓4,压杆5转动连接有连接螺栓4,连接螺栓4的前端端面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
[0024]装置外壳1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管14,对应轮11转动连接在支撑管14内,支撑管14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摩擦环9,对应轮11滚动连接摩擦环9。
[0025]压杆5上设有用于对应轮11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轮机构,限位轮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压杆5的侧壁上的两个挤压轮8,对应轮11的前端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3,连接轴13的前端端面固定连接有接触轮12,接触轮12滚动连接挤压轮8。
[0026]本使用技术时,如图1

4所示,首先将救生绳7穿过连接管2依次绕设在导向轮6、对应轮11侧壁上的导向槽10内,使用者使用过程中通过按压压杆5,带动其上的两个挤压
轮8与接触轮12的反向接触,实现对接触轮12进行反向转动的推动,此过程中接触轮12通过连接轴13带动对应轮11的旋转转动,此时对应轮11在支撑管14内与摩擦环9接触摩擦,利用对应轮11与摩擦环9之间的滚动摩擦与阻尼摩擦,实现对应轮11的旋转提供减速效果,当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挤压轮8与接触轮12之间接触与挤压程度进行调节时,通过调节连接螺栓4在调节槽3内的位置,即对压杆5的位置进行调节,实现对挤压轮8对接触轮12的挤压程度的便捷调节。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旋转阻尼器结构的救生缓降器,包括装置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与装置外壳(1)内贯穿设有救生绳(7),所述装置外壳(1)内转动连接有导向轮(6),所述装置外壳(1)内转动连接有两个对应轮(11),所述救生绳(7)依次绕设在导向轮(6)与对应轮(11)上,所述导向轮(6)与对应轮(11)山均开设有导向槽(10),所述装置外壳(1)内设有压杆(5),所述装置外壳(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对压杆(5)位置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压杆(5)上设有用于对应轮(11)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轮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旋转阻尼器结构的救生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贯穿开设在装置外壳(1)侧壁上的调节槽(3),所述调节槽(3)内贯穿设有连接螺栓(4),所述压杆(5)转动连接有连接螺栓(4),所述连接螺栓(4)的前端端面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连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悦安全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