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触点离心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6881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电气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在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替代离心开关的一种起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开关的壳体外设置有三根引线L、N和P,在壳体内的电路部分,由电源电路、延时电路和过零触发电路组成,经与L↓[3]、C↓[6]、R、CBB60并联后与起动绕组L2连接。其目的是为解决起动电流烧坏电气元件和电机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下不能使用所存在的问题。(*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电气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在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替代离心开关的一种起动开关。我国现阶段单相异步电动机都是用电容分相起动,获得一个较大的起动转矩。单相异步电动机有两个绕组,一个是主绕组,称工作绕组,另一个是辅助绕组,称起动绕组。如果采用电容分相且容量选择适当,可以使起动绕组电流I2超前主绕组电流I1的90°,这样就可以得到一对称的两相旋转磁场,从而获得较大的起动转矩。在起动绕组的线路中串联一个离心开关,在刚起动时,转速较低,离心开关是闭合的,起动完毕,电机的转速比较高,当达到额定转速的70%时,离心开关自动把起动绕组断开。目前我国的电力工业比较落后,尤其农村的电网,网损很大,在用电高峰时到达用户端的工频电压有的达到170v,在夜间工频电压达到250v,这样就给电气设备提出了一个非常苛刻的要求,就拿单相电动机来说,必须能在170~250v内正常工作,运行要平稳。在工频电压达170v时用带触点的离心开关起动单相电动机,由于在带负载的情况下就不能进行电动机的起动。离心开关达不到额定转速的70%就断不开,使得起动电容CD60长时间通电,起动电容在交流电压下长期导通时易损坏,单相电机就不能工作了。此外,触点式离心开关在每次起动停止时,在触点上产生很大的电弧,这是因为起动时,起动绕组这一支路的电流很大,停止时电容存放的电荷经起动绕组、主绕组放电所致。电弧的产生使得单相异步电动机的产品性能不行,在一些易燃易爆的环境下不能应用。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触点离心开关,其目的是为解决起动电流烧坏电气元件和电机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下不能使用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加以实现的无触点离心开关,其特征在于开关的壳体外设置有三根引线L、N和P,在壳体内的电路部分,由L、N端接220v交流电源,经过由电容C1、整流桥D、电容C2、电阻R1和稳压器DW组成的稳压电源,连接到一个延时电路IC1,延时电路IC1的输出端与一个过零开关电路连接,过零开关电路的另一端P点与开关外的空芯电感L3连接,起动电容C6与电阻R并联后与L3连接于O点,开关、电感线圈L3、起动电容C6和电阻R与运行电容CBB60并联后与起动绕组L2连接。过零开关电路2的输入端经过电阻R3与一个光电耦合器IC2连接,光电耦合器IC2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4与可控硅BCR的T2极连接,光电耦合器IC2的另一个输出端经过电阻R5与可控硅BCR连接的T1极连接,该输出端还与可控硅BCR的控制端G极连接,电阻R6、电容C5串联后与可控硅BCR并联,其输出端与空芯电感L3连接。该无触点离心开关是设置在电动机的内部。本技术的优点及效果如下用此无触点离心开关在沈阳第三微电机生产的750w单相加油机用电动机替换原触点式离心开关,在加载的情况下工作电压在166~270v内,加油机可以正常工作,没有出现在点动加油过程中,电机出现停车、反转现象,实现了加油机的宽电压起动,并且提高了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原额定电流为6.5A,现为5.1A,起动力矩大,运行平稳,效果显著,在电压低于165v以下,有效地保护了电动机,延长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在起动和停车过程中彻底消除了弧光,保证了电动机在易燃易爆场合的使用,添补了在单相电动机应用无触点离心开关起动电动机的空白。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连接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外形图;附图3为本技术与电动机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加以具体描述本技术体积小,可以设置在电动机3内。开关的壳体1外设置有三根引线L、N和P,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源和电机中的一些电子元件。在附图1中,电容C1、C2电阻R1二极管D1、D2、D3、D4组成的整流桥和稳压二极管DW将220v交流电(L、N可任接火线、零线),经降压、整流、滤波及稳压后组成直流电源电路,向后续电路提供直流电。IC1为555定时器,与R2、C3、C4组成一个延时开关电路,该延时开关电路也可以是其它形式来组成,如用CD4000系列,三极管、单结晶体管等等。IC1的6、2脚电容C3从0V~2/3V时。3脚输出一个低电平,延时时间为T=1.1R2C3,完成了3脚从开始时的高电平到低电平的延时。IC2为一个光电耦合器(MOC3021~3081),与R3、R4、R5、R6、C5、和可控硅BCR组成一个过零开关电路2,这个过零开关电路2也可以用别的电路来替换,如用变压器触发的过零开关电路,由电流、电压过零触发等等方式。工频电压经C1降压、桥式整流器整流,在电容C2的A点为正电压。B点接地(0v)。R1、DW、与C2并联,IC1的8、4脚接电源正极,1脚接地,5脚接C4到地,输出端6、2脚并接于一点,R2头接A端尾接6、2脚,C3头接6、2脚尾接地,3脚为输出端经R3接到光电耦合器IC2的1脚,IC2的2脚接地,6脚经R4与可控硅BCR的T2极相连,4脚经R5与可控硅BCR的T1极相连,4脚还直接与可控硅BCR的G极相连;R6、C5串联后与可控硅BCR并联于T1、T2极。在附图3中,T2极与空芯电感L3连接于P点。IC2在1、2脚有电流流过,且I>5mA~15mA,IC2可靠触发,使可控硅BCR导通,再经电感L3接到负载当中去。起动电容C6与电阻R并联后与电感线圈L3串联,C6为电解电容CD60。开关、电感线圈L3、起动电容C6和电阻R与运行电容CBB60并联后与起动绕组L2连接。本技术是通过以上的技术方案建立一个延时触发电路,来替代现有的触点式离心开关,解决了原有的缺点,并能带来积极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无触点离心开关,其特征在于开关的壳体(1)外设置有三根引线L、N和P,在壳体内的电路部分,由L、N端接220v交流电源,经过由电容C1、整流桥D、电容C2、电阻R1和稳压器DW组成的稳压电源,连接到一个延时电路IC1上,延时电路IC1的输出端与一个过零开关电路(2)连接,过零开关电路的另一端P点与开关外的空芯电感L3连接,起动电容C6与电阻R并联后与L3连接与O点,开关、电感线圈L3、起动电容C6和电阻R与运行电容CBB60并联后,与起动绕组L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触点离心开关,其特征在于过零开关电路2的输入端经过电阻R3与一个光电耦合器IC2连接,光电耦合器IC2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4与可控硅BCR的T2极连接,光电耦合器IC2的另一个输出端经过电阻R5与可控硅BCR的T1极连接,该输出端还与可控硅BCR的控制端G极连接,电阻R6、电容C5串联后与可控硅BCR并联,其输出端与空芯电感L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触点离心开关,其特征在于该无触点离心开关是设置在电动机(3)的内部。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一种电气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在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替代离心开关的一种起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开关的壳体外设置有三根引线L、N和P,在壳体内的电路部分,由电源电路、延时电路和过零触发电路组成,经与L文档编号H02P1/16GK2392307SQ9925010公开日2000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8日专利技术者王贵斌 申请人:沈阳爱宸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触点离心开关,其特征在于:开关的壳体(1)外设置有三根引线L、N和P,在壳体内的电路部分,由L、N端接220v交流电源,经过由电容C1、整流桥D、电容C2、电阻R1和稳压器DW组成的稳压电源,连接到一个延时电路IC1上,延时电路IC1的输出端与一个过零开关电路(2)连接,过零开关电路的另一端P点与开关外的空芯电感L3连接,起动电容C6与电阻R并联后与L3连接与O点,开关、电感线圈L3、起动电容C6和电阻R与运行电容CBB60并联后,与起动绕组L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贵斌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爱宸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