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膜采集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679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膜采集舱,包括用于容纳工作人员的采集舱主体,所述采集舱主体由前后并列设置且依次连通的若干个口型充气软管组成,所述采集舱主体的后端通过后隔板隔开形成供采集舱主体内通风的通风室,所述通风室内设置有新风系统,所述后隔板上设置有能进入采集舱主体内部的舱门,所述通风室的后侧设置有后背板,所述后背板上左右间隔设置有用于进入通风室的进出门和用于通风室内气流交换的风口,所述采集舱主体的前侧通过前隔板隔开形成用于与被采集对象交互的采集室,所述采集室的前侧设置有采集门,所述采集室内至少并排设置有一套采集结构,所述采集舱主体的中部设置有采光窗。不仅方便收纳、运输,并且其采光效果和通风效果好。果和通风效果好。果和通风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膜采集舱


[0001]本技术属于采集舱
,具体涉及一种气膜采集舱。

技术介绍

[0002]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离不开人群的样本检测。在样本检测时,可通过从人体的咽喉部或鼻腔部采取附着的黏液,然后送入实验室进行检测,以作为是否被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依据之一。目前多数医院在专门的房间内采取样本,但是在大量人群普查时,需要在人群集中的社区、公共场所设立临时取样点(标本采集点)。
[0003]现有技术中的采样舱或者采样亭,采用集装箱方式设计,产品笨重,不方便运输及安装,同时不用时无法回收,且金属材料容易氧化、生锈,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拟提供一种气膜采集舱,不仅方便收纳、运输,并且其采光效果和通风效果好。
[0005]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膜采集舱,包括用于容纳工作人员的采集舱主体,所述采集舱主体由前后并列设置且依次连通的若干个口型充气软管组成,所述采集舱主体的后端通过后隔板隔开形成供采集舱主体内通风的通风室,所述通风室内设置有新风系统,所述后隔板上设置有能进入采集舱主体内部的舱门,所述通风室的后侧设置有后背板,所述后背板上左右间隔设置有用于进入通风室的进出门和用于通风室内气流交换的风口,所述采集舱主体的前侧通过前隔板隔开形成用于与被采集对象交互的采集室,所述采集室的前侧设置有采集门,所述采集室内至少并排设置有一套采集结构,当设置有两套及以上采集结构时,中间通过中隔板隔开,所述采集舱主体的中部设置有采光窗。
[0006]作为上述方案中的优选,所述采集结构包括设置在前隔板上端的透明窗,所述透明窗下方通过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高密封法兰设置有一对软手套,所述软手套的下方设置有由内打开的物料传递窗口,所述物料传递窗口的下方设置有向前延伸的采集平台,所述采集平台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废物箱的废物区,所述采集平台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转运箱的转运区。
[0007]进一步优选,所述废物区和转运区的上方均设置有方便物品被放入对应箱体内的放置门,所述废物区的前侧面上均设置有用于取出对应箱体的柜门。
[0008]进一步优选,所述采集平台上设置有一键消毒按钮,所述采集平台上方设置有位于采集室顶部的雾化消毒装置。
[0009]进一步优选,所述前隔板位于透明窗口下方设置为下端向后倾斜的倾斜板。
[0010]进一步优选,所述前隔板、中隔板和后隔板均采用软性材料,所述采集门设置为能向上折叠的软门。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前隔板和后背板将被采集人员与工作人员隔开,使工作人员无需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行采集工作;采集舱主体由前后并列设置且依次连通的
若干个口型充气软管组成,在不需要使用时,放气后折叠,从而减少占地空间和方便运输;在采集舱主体中部设置有采光窗,采光效果好,降低照明能耗,设置有带有新风系统的通风室,其通风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一(从前侧看)。
[0014]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二(从后侧看)。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

3所示,一种气膜采集舱,主要由采集舱主体1、后隔板2、后背板3、采集门4、中隔板5、前隔板6、采集结构和新风系统组成,其中采集舱主体1由前后并列设置且依次连通的若干个口型充气软管1a组成,为方便充气,相连的充气软管1a之间连通。为保证自然光照效果,降低照明能耗,在采集舱主体1的中部设置有采光窗1b。在采集舱主体1的后端通过后隔板2隔开形成供采集舱主体内通风的通风室A,通风室A内设置有新风系统。
[0017]为方便整体形成一个采集舱主体1的后侧形成密封,在通风室A的后侧设置有后背板3。采集舱主体1的中部用于工作人员的活动,为方便工作人员的进入,后隔板2上设置有能进入采集舱主体1内部的舱门,后背板3上设置有用于进入通风室的进出门3a和用于通风室内气流交换的风口3b。在采集舱主体1的前侧通过前隔板6隔开形成用于与被采集对象交互的采集室B,采集室B的前侧设置有采集门4,在采集室B内至少并排设置有一套采集结构,当设置有两套及以上采集结构时,中间通过中隔板5隔开。
[0018]采集结构的具体包括设置在前隔板6上端的透明窗6a,在透明窗6a下方通过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高密封法兰7设置有一对软手套8,软手套8的下方设置有由内打开的物料传递窗口6b,物料传递窗口6b的下方设置有向前延伸的采集平台9,在采集平台9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废物箱的废物区9a,采集平台9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转运箱的转运区9b。
[0019]在废物区9a和转运区9b的上方均设置有方便物品被放入对应箱体内的放置门a,废物区9a的前侧面上均设置有用于取出对应箱体的柜门b。在本实施例中,废物区9a的放置门设置为水平旋转式,转运区9b的放置门设置为带把手的磁吸式。
[0020]为方便采集室B的消毒,在采集平台9上设置有一键消毒按钮9c,采集平台9上方设置有位于采集室B顶部的雾化消毒装置。
[0021]为方便工作人员进行采集工作,将前隔板6位于透明窗口6a下方设置为下端向后倾斜的倾斜板,即前隔板6上位于透明窗口与采集平台之间的区域设置为倾斜板。
[0022]为进一步方便收折,前隔板6、中隔板5和后隔板2均采用软性材料。方便被采集人员进入采集室,将采集门4设置为能向上折叠的软门。在本实施例中,充气软管、前隔板6、中隔板5、后隔板2均采用具有自洁性好、耐酸碱、保温性好、带有阻燃效果的软膜材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膜采集舱,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工作人员的采集舱主体(1),所述采集舱主体(1)由前后并列设置且依次连通的若干个口型充气软管(1a)组成,所述采集舱主体(1)的后端通过后隔板(2)隔开形成供采集舱主体内通风的通风室(A),所述通风室(A)内设置有新风系统,所述后隔板(2)上设置有能进入采集舱主体(1)内部的舱门,所述通风室(A)的后侧设置有后背板(3),所述后背板(3)上设置有用于进入通风室的进出门(3a)和用于通风室内气流交换的风口(3b),所述采集舱主体(1)的前侧通过前隔板(6)隔开形成用于与被采集对象交互的采集室(B),所述采集室(B)的前侧设置有采集门(4),所述采集室(B)内至少并排设置有一套采集结构,当设置有两套及以上采集结构时,中间通过中隔板(5)隔开,所述采集舱主体(1)的中部设置有采光窗(1b)。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气膜采集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结构包括设置在前隔板(6)上端的透明窗(6a),所述透明窗(6a)下方通过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高密封法兰(7)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金成金熙伟
申请(专利权)人:海润新风重庆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