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处理剂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584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处理剂混合装置,属于混合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栓接有箱体,所述罐体的内腔设置有混合机构,所述箱体的内腔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罐体顶部的一侧连通有进料口,所述罐体的一侧连通有排料口,所述罐体的正面装配有观察窗,所述箱体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万向轮,所述箱体的一侧栓接有推拉杆,所述罐体顶部的居中部位装配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底部贯穿罐体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罐体内腔的下壁。通过混合机构避免原料附着在罐体内腔的内壁,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移动机构方便操作人员对装置进行搬运,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处理剂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合装置
,具体为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处理剂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合成革属于聚氨酯弹性体的一类,具有光泽柔和、自然,手感柔软,真皮感强的外观,具有与基材粘接性能优异、抗磨损、耐挠曲、抗老化等优异的机械性能,同时还具备耐寒性好、透气、可洗涤、加工方便、价格优廉等优点,是天然皮革的最为理想的替代品。
[0003]市面上常见的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处理剂混合装置的混合效果欠佳,原料易粘连在装置内腔的底部和侧壁,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装置不方便进行移动,在搬运时较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处理剂混合装置,通过混合机构避免原料附着在罐体内腔的内壁,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移动机构方便操作人员对装置进行搬运,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处理剂混合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栓接有箱体,所述罐体的内腔设置有混合机构,所述箱体的内腔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罐体顶部的一侧连通有进料口,所述罐体的一侧连通有排料口,所述罐体的正面装配有观察窗,所述箱体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万向轮,所述箱体的一侧栓接有推拉杆。
[0006]优选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旋转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二旋转轴、连接杆、搅拌棒、底板、侧刮板和下刮板,所述罐体顶部的居中部位装配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底部贯穿罐体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罐体内腔的下壁。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轴表面的上半部平键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两侧均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内腔均平键连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的顶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罐体内腔的上壁。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底部均栓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搅拌棒,所述第一旋转轴表面的下半部栓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侧刮板,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下刮板。
[0009]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丝杆、螺纹套、升降板、支撑腿、滑块和滑槽,所述箱体内腔的上壁装配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箱体内腔的下壁,所述丝杆的表面通过螺纹套螺纹连接有升降板。
[0010]优选的,所述升降板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均贯穿箱体并向外延伸,所述升降板的两侧均栓接有滑块,所述箱体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提供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处理剂混合装置,通过第一电机、第一旋转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二旋转轴、连接杆、搅拌棒、底板、侧刮板和下刮板的配合,利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连接杆和搅拌棒进行转动,并对罐体内的原料进行充分搅拌,提高了混合效率和效果;通过侧刮板和下刮板对罐体内腔的侧壁和下壁进行清理,防止原料粘连在其表面,提高生产成本,同时造成资源浪费。
[0013]2、本技术提供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处理剂混合装置,通过第二电机、丝杆、螺纹套、升降板、支撑腿、滑块和滑槽的配合,利用丝杆带动螺纹套和升降板进行升降,从而对支撑腿进行回收,此时操作人员可以对装置进行移动,无需进行搬运,提高了装置的机动性,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罐体结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箱体结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1、罐体;2、箱体;3、混合机构;31、第一电机;32、第一旋转轴;33、主动齿轮;34、从动齿轮;35、第二旋转轴;36、连接杆;37、搅拌棒;38、底板;39、侧刮板;310、下刮板;4、移动机构;41、第二电机;42、丝杆;43、螺纹套;44、升降板;45、支撑腿;46、滑块;47、滑槽;5、进料口;6、排料口;7、观察窗;8、万向轮;9、推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处理剂混合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的底部栓接有箱体2,罐体1的内腔设置有混合机构3,箱体2的内腔设置有移动机构4,罐体1顶部的一侧连通有进料口5,罐体1的一侧连通有排料口6,罐体1的正面装配有观察窗7,通过观察窗7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观察,箱体2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万向轮8,箱体2的一侧栓接有推拉杆9,通过推拉杆9方便操作人员对装置进行移动。
[0021]混合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旋转轴32、主动齿轮33、从动齿轮34、第二旋转轴35、连接杆36、搅拌棒37、底板38、侧刮板39和下刮板310,罐体1顶部的居中部位装配有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一旋转轴32,第一旋转轴32的底部贯穿罐体1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罐体1内腔的下壁,通过第一电机31带动第一旋转轴32进行转动。
[0022]第一旋转轴32表面的上半部平键连接有主动齿轮33,主动齿轮33的两侧均啮合有从动齿轮34,从动齿轮34的内腔均平键连接有第二旋转轴35,第二旋转轴35的顶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罐体1内腔的上壁,通过主动齿轮33和从动齿轮34的配合使第二旋转轴35进行转动。
[0023]第二旋转轴35的底部均栓接有连接杆36,连接杆36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搅拌棒37,利用搅拌棒37提高了混合效果,第一旋转轴32表面的下半部栓接有底板38,底板38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侧刮板39,底板38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下刮板310,通过侧刮板39和下刮板310对罐体1内腔的侧壁和下壁进行清理,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0024]移动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1、丝杆42、螺纹套43、升降板44、支撑腿45、滑块46和滑槽47,箱体2内腔的上壁装配有第二电机41,第二电机41的输出轴栓接有丝杆42,丝杆42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箱体2内腔的下壁,丝杆42的表面通过螺纹套43螺纹连接有升降板44,通过丝杆42带动螺纹套43和升降板44进行移动。
[0025]升降板44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腿45,支撑腿45的底部均贯穿箱体2并向外延伸,通过升降板44带动支撑腿45进行回收,方便装置进行移动,升降板44的两侧均栓接有滑块46,箱体2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46配合使用的滑槽47,通过滑块46和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处理剂混合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栓接有箱体(2),所述罐体(1)的内腔设置有混合机构(3),所述箱体(2)的内腔设置有移动机构(4),所述罐体(1)顶部的一侧连通有进料口(5),所述罐体(1)的一侧连通有排料口(6),所述罐体(1)的正面装配有观察窗(7),所述箱体(2)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万向轮(8),所述箱体(2)的一侧栓接有推拉杆(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处理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旋转轴(32)、主动齿轮(33)、从动齿轮(34)、第二旋转轴(35)、连接杆(36)、搅拌棒(37)、底板(38)、侧刮板(39)和下刮板(310),所述罐体(1)顶部的居中部位装配有第一电机(31),所述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一旋转轴(32),所述第一旋转轴(32)的底部贯穿罐体(1)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罐体(1)内腔的下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处理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轴(32)表面的上半部平键连接有主动齿轮(33),所述主动齿轮(33)的两侧均啮合有从动齿轮(34),所述从动齿轮(34)的内腔均平键连接有第二旋转轴(35),所述第二旋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叶琦柳文娟王腾飞周操彭文彬朱俊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禾欣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