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电双作动板驱动的宏微直线移动装置及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电作动器
,具体涉及一种压电双作动板驱动的宏微直线移动装置及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科技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蓬勃发展,一种新型作动器—压电作动器,逐渐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压电作动器是一种集机械振动学、摩擦学、压电材料理论、电子电力、工程控制论等诸多学科于一身的新型机电产品。压电作动器有着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实现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独特驱动原理,很好的满足了在航空航天、生物科技、先进制造、高端高精密制造装备等场合对动力件提出的轻量化、结构简单且小型化、无电磁干扰、狭窄空间稳定工作等要求。自1948年由美国人Willianms和Brown申请的第一个压电作动器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以来,经过全世界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根据各行业需求研制出了各式各样的压电作动器,这些作动器的结构多种多样。1998年,日本学者黑泽实等率先提出一种V型直线压电作动器,作动器中的两个兰杰文振子成V形结构设计,此换能器的最大速度为3.5m/s,最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电双作动板驱动的宏微直线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子组件(1)、定位平台(2)和支座组件(3),所述振子组件(1)安装在所述支座组件(3)上,所述支座组件(3)设置于所述定位平台(2)上;所述振子组件(1)包括振子基体(121)、压电陶瓷片一(11)、压电陶瓷片二(12)、驱动足一(13)和驱动足二(14),所述振子基体(121)包括上层矩形板(111)、下层矩形板(112)和凸台块(15),所述凸台块(15)与上层矩形板(111)和下层矩形板(11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层矩形板(111)和下层矩形板(112)两面均设有沟槽,所述压电陶瓷片一(11)为一阶纵向伸缩振动模态激励陶瓷且粘贴在上层矩形板(111)和下层矩形板(112)靠近中间的位置,所述压电陶瓷片二(12)为二阶弯曲振动模态激励陶瓷且粘贴在上层矩形板(111)和下层矩形板(112)靠近两端位置;所述驱动足一(13)、驱动足二(14)呈长方体状,配置在上层矩形板(111)和下层矩形板(112)上、下表面的杆端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电双作动板驱动的宏微直线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矩形板(111)和下层矩形板(112)的中心处设置有通孔,以供振子基体(121)采用螺钉穿过该孔安装在支座组件(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电双作动板驱动的宏微直线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陶瓷片一(11)和压电陶瓷片二(12)均为矩形薄板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电双作动板驱动的宏微直线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平台(2)包括盖板(24)、动子板(4)和底座(36),所述盖板(24)底部四周配置有用于与底座装配的螺栓孔(22),在盖板侧面开有供动子板(4)运动的方形孔(23),所述盖板(24)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36)上,在盖板(24)与底座(36)连接处压入了弹性垫片一(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电双作动板驱动的宏微直线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组件(3)包括导轨条(32)、支撑台(331)、支撑板(31),所述支撑台(331),在底座(36)的中心位置安装支撑台(331),在支撑台(331)中心处配置螺纹孔用于固定;在支撑板(31)上配有两道导轨条(32),两导轨条(32)均通过螺钉紧固在支撑板(31)上,且导轨条(32)与支撑板(31)连接处设有导轨弹性垫片(321),两个导轨条(32)相互平行且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红林,王哲逸,刘文光,李冀,龙玉繁,李晨捷,杨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