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577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裂缝检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包括载具平台,载具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上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上固定有检测板,检测板上安装有检测设备。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对检测设置进行两级升降,能够便于不同检测高度的调节,同时第一升降机构上设置第一缓冲机构,第二升降装置上设置第二缓冲机构,能够保证高度调节时检测设备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检测设置检测使的精度。而提高检测设置检测使的精度。而提高检测设置检测使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隧道在运营使用期间由于人为施工或者天气原因导致地质变动,会影响隧道内结构的受力均匀性,使隧道内出现裂缝。
[0003]申请号为201811087484.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检测装置,包括裂缝检测仪、防护机构、支撑机构、安装机构、升降机构、限位机构、连接机构和固定机构,支撑机构的内部与连接机构滑动连接,连接机构的顶面安装裂缝检测仪,且支撑机构的内部安装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转动连接连接机构,支撑机构固定在车顶上,转动升降机构使连接机构在支撑机构的内部运动,从而调节裂缝检测仪的高度,方便裂缝检测仪检测隧道内部的裂缝;且在车带动连接机构和裂缝检测仪在隧道内部运动时,裂缝检测仪位于防护机构的一侧,流动的空气和灰尘与防护机构接触再从防护机构的一侧滑过,减小外界环境对裂缝检测仪的干扰,保证裂缝检测仪监测效果的准确性。
[0004]申请号为202010436148.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隧道顶部裂缝检测装置,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以及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的结构相同且两者沿车架的移动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外筒、内支撑杆、弹性支撑装置、支撑架和弧形板,弹性支撑装置设置在外筒和内支撑杆之间用于对内支撑杆进行弹性支撑,该专利技术检测装置的检测高度可以跟着隧道的起伏情况进行调整,避免了轨道与隧道顶之间高度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精度更高。
[0005]现有的隧道裂缝检测系统中需要通过可移动的载具以及安装在载具上的检测装置对裂缝进行检测,且检测装置需要通过支撑装置使其能够在载具上移动,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检测。因此载具的稳定性以及支撑装置对于检测装置支撑的稳定性对于检测精度的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检测精确的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包括载具平台,载具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上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上固定有检测板,检测板上安装有检测设备。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对检测设置进行两级升降,能够便于不同检测高度的调节,同时第一升降机构上设置第一缓冲机构,第二升降装置上设置第二缓冲机构,能够保证高度调节时检测设备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检测设置检测使的精度。
[0008]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升降杆组,升降杆组包括设置
在载具平台上的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一端与底座铰接,同时底座上设置有滑轨,滑轨内设置能够移动的滑块,滑块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中部与第一支撑杆的中部铰接。同时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板铰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四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杆的中部铰接。第三支撑杆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为液压缸,通过驱动机构能够推动第三支撑杆的移动,从而带动整体的移动,使支撑板上升或者下降。同时在滑轨与滑块之间设置第一缓冲机构,能提高滑块在滑轨上移动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第二支撑杆移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支撑板升降的稳定性,提高检测精度。
[0009]本技术方案中,第一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滑轨两侧的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能够在滑轨内移动的缓冲块,缓冲块上贯穿设置有缓冲杆,缓冲杆的一端延伸至滑轨端部外部,另一端朝向缓冲块且能够与缓冲块抵触。同时滑轨内设置套设在缓冲杆上的第一缓冲弹簧,第一缓冲弹簧一端与滑轨的端部固定,另一端与缓冲块的端部固定,滑块朝向缓冲块移动并抵触缓冲杆且带动缓冲块移动时,第一缓冲弹簧被压缩,降低滑块移动时的冲击与振动,提高稳定性。
[0010]缓冲杆上设置有连接部,滑轨旁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与连接部设置在滑轨的同一侧,连接部与滑轨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滑块朝向缓冲块移动并抵触缓冲杆且带动缓冲块移动时,缓冲杆也朝向滑轨端部外伸出,同时也带动连接部的移动,此时第二缓冲弹簧被拉伸,进步降低滑块移动时的冲击与振动,提高稳定性。
[0011]本技术方案中,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上的伸缩筒组,伸缩筒组设置有两组且对称设置。每组伸缩筒组内有两个伸缩筒,伸缩筒内设置有导向杆使导向杆能够在伸缩筒内上下移动。导向杆的上端固定有检测板。同一组的伸缩筒组内的两根导向杆之间设置有两块平行的限位板,两块限位板之间构成限位槽。伸缩筒组的一侧设有驱动轮,驱动轮上偏心设置有驱动杆,驱动杆嵌入限位槽内,驱动轮连接有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轮的转动带动驱动杆的转动,从而使驱动杆通过于限位槽的卡位带动导向杆的上下移动,使检测板升降。同时在伸缩筒内设置第二缓冲机构,能够减缓检测板升降时的冲击与振动,保证检测装置的精确性。
[0012]本技术方案中,第二缓冲机构包括套设在导向杆上的滑动缓冲件,滑动缓冲件环形结构且内壁与导向杆贴合,在导向杆移动时能够带动滑动缓冲件的移动。伸缩筒的开口处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供导向杆伸出的伸缩孔。滑动缓冲件的两侧设置有滑动支撑件。一侧的滑动支撑件与伸缩筒筒底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弹簧,另一端的滑动支撑件与挡板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弹簧。在导杆上升与下降时能够通过第三缓冲弹簧缓冲,增加移动时的阻尼,提高稳定性。
[0013]进一步的,滑动缓冲件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锥状套,缓冲支撑件上设置有能够使第一锥状套嵌入的第二锥状套。第一锥状套由若干第一扇形片间隔围绕而成,第二锥状套由若干第二扇形片间隔围绕而成。第一扇形片与导向杆贴合,第二扇形片能够与第一扇形片贴合,在第一锥状套嵌入第二锥状套内时能够,保证固定的稳定。
[0014]本技术方案中,第二升降机构与检测板之间通过固定组件连接,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固定件的一侧设置有插接部,另一侧设置有插接部。导向杆的上端设置有能够使插接部插入的插接孔。同时插接部上设置有弹性件和导向件,插接孔内设置有与导向件配合的
导向槽。弹性件与导向件错位设置,在插接部插入插接孔时导向部能够保证稳定性,弹性件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增加插接部与插接孔之间的摩擦,提高连接的牢固性。固定部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所述检测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通过紧固件固定,保证固定件与检测板之间连接的牢固与稳定。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隧道裂缝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确定待检测隧道的检测高度;
[0017]S2:确定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限;
[0018]S3:根据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限以及待检测隧道的检测高度启动驱动机构和/或驱动电机,使检测装置到达检测高度;
[0019]S4:启动检测装置,使检测装置对隧道进行扫描;
[0020]S5:启动载具使载具平台沿隧道进行均速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包括载具平台(100),载具平台(100)上设置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上安装有检测装置(3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升降机构(400),置于载具平台(100)上;支撑板(200),置于升降机构上,通过第一升降机构(400)能够驱动支撑板(200)的上升与下降:第二升降机构(500),置于支撑板(200)上;检测板(300),置于第二升降机构(500)上,通过第二升降机构(500)能够驱动检测板(300)的上下与下降,所述检测板(300)上安装有检测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机构(400)上设有第一缓冲机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500)上设有第二缓冲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40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升降杆组,所述升降杆组包括:底座(470),置于载具平台(100)上;第一支撑杆(410),置于底座(470)上且一端与底座(470)铰接;第二支撑杆(420),中部与第一支撑杆(410)的中部铰接,一端可移动的铰接在底座(470)上;第三支撑杆(430),一端与第一支撑杆(410)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支撑板(200)铰接;第四支撑杆(440),一端与第二支撑杆(420)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杆(430)的中部铰接;驱动机构(460),置于底座(470)上且连接第三支撑杆(430)且能够推动第三支撑杆(430)移动;其中,所述底座(470)上设有滑轨(450),所述第二支撑杆(420)铰接有与所述滑轨(450)配合的滑块(451),所述滑轨(450)与滑块(451)之间设有所述第一缓冲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分别置于滑轨(450)内两侧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块(452),可移动的置于滑轨(450)内;缓冲杆(454),贯穿所述缓冲块(452)且一端延伸至滑轨(450)一侧外,另一端能够与缓冲块(452)抵触;第一缓冲弹簧,套设在缓冲杆(454)上且一端与缓冲块(452)连接,一端与缓冲杆(454)延伸至外部的滑轨(450)一侧连接;其中,所述缓冲杆(454)延伸至滑轨(450)外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455),导轨外设置有固定块(457),连接部(455)与固定块(457)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45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裂缝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500)包括:伸缩筒(510)组,平行设置有两根伸缩筒(510)且固定在支撑板(200)上;导向杆(520),置于每根伸缩筒(510)内且可沿伸缩筒(510)内壁上下移动,检测板(300)置于所述导向杆(520)的上端;限位板(530),置于一组伸缩筒(510)组的两根导向杆(520)之间,所述限位板(530)沿
导向杆(520)的轴向平行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建王康郑佳丽方渭吴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市交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