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煤化工废水的油泥去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569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煤化工废水的油泥去除系统,包括油泥聚结分离罐体及油泥浓缩脱水罐体;油泥聚结分离罐体的内部从上到下划分为油泥聚结室及油泥沉积室,油泥聚结室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废水进口和加药口;废水进口与待处理煤化工废水源连接,加药口与聚结材料源连接;油泥聚结室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油泥沉积室的底部设置出泥口,并与油泥浓缩脱水罐体相连;油泥浓缩脱水罐体内设置有压缩脱水装置;油泥浓缩脱水罐体的下端侧壁上设置有浓缩液出口;油泥浓缩脱水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油泥排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对煤化工废水进行快速聚结分离及对压缩脱水后的油泥与浓缩液进行二次分离,实现对油泥的有效回收,分离效果较好,效率较高。效率较高。效率较高。

A sludge removal system for coal chemical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煤化工废水的油泥去除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煤化工废水中油泥的分离与回收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煤化工废水的油泥去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煤化工废水是指以煤碳为原料,经化学加工后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难处理化工废水;煤化工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难降解的有机物,污水浓度高,水质较为复杂而且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粉煤灰、油类物质及其他杂质悬浮物;如果对其预处理效果不好,高浓度的油泥会引起酚氨回收设备的堵塞,降低酚氨回收率,增加运营成本;同时,将严重影响后续生化池的生物活性。
[0003]由于目前煤化工废水处理难度大、成本高等因素的限制,大多废水不经处理就继续回用,使得废水中悬浮物的含量持续升高,并且悬浮物、油类物质和水形成一个均一稳定的胶体体系,很难通过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来完全处理这类含油污泥废水。
[0004]现有煤化工废水处理中油泥的分离与去除工艺中,多采用重力沉降和过滤等技术,将油、泥、水分离;但是上述工艺不适用于污染物浓度高,且油泥含量大的煤化工废水;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存在大量的杂质和大量的颗粒物,同样也会造成后续工艺的拥堵等问题,而且未见有效的分离、浓缩、脱水的装置;综上,亟需一种用于煤化工废水中油泥的分离、浓缩、脱水联合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煤化工废水的油泥去除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煤化工废水处理中,无法满足对污染物浓度高且油泥含量大的煤化工废水进行油泥去除处理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煤化工废水的油泥去除系统,包括油泥聚结分离罐体及油泥浓缩脱水罐体;
[0008]油泥聚结分离罐体的内部从上到下划分为油泥聚结室及油泥沉积室,油泥聚结室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废水进口和加药口;所述废水进口与待处理煤化工废水源连接,所述加药口与聚结材料源连接;油泥聚结室的底部与油泥沉积室的顶部连通;油泥聚结室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油泥聚结室用于待处理煤化工废水中的油泥类物质进行聚结,得到处理后的煤化工废水及聚结后的油泥;所述处理后的煤化工废水通过所述排水口排出,所述聚结后的油泥落入油泥沉积室;所述油泥沉积室的底部设置出泥口,所述出泥口与油泥浓缩脱水罐体相连;
[0009]油泥浓缩脱水罐体的上端侧壁上设置有进泥口,所述进泥口与所述出泥口相连;油泥浓缩脱水罐体内设置有压缩脱水装置;所述压缩脱水装置,用于对聚结后的油泥进行压缩脱水,得到浓缩脱水后的油泥及浓缩液;油泥浓缩脱水罐体的下端侧壁上设置有浓缩
液出口,用于所述浓缩液排出;油泥浓缩脱水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油泥排出口,用于所述浓缩脱水后的油泥排出。
[0010]进一步的,油泥聚结分离罐体中还设置有搅拌电机、搅拌杆、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及第三搅拌叶;搅拌电机设置在油泥聚结分离罐体的顶部中心,搅拌杆竖向设置在油泥聚结分离罐体的中心;搅拌杆的上端与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下端延伸至所述油泥沉积室内;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及第三搅拌叶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搅拌杆上;其中,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均匀分布在所述油泥聚结室中,第三搅拌叶位于所述油泥沉积室中。
[0011]进一步的,油泥聚结分离罐体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出泥口位于所述锥形结构的最低点处;所述锥形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磁性底盘,所述磁性底盘采用磁性材料制作的板状结构。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水泵及聚结材料投加泵;进水泵的进口端与待处理煤化工废水源连接,进水泵的出口端与所述废水进口连接;聚结材料投加泵的进口端与聚结材料源连接,聚结材料投加泵的出口端与所述加药口连接。
[0013]进一步的,压缩脱水装置包括油泥压缩机构、压缩主体箱、底部封板及闸门机构;
[0014]压缩主体箱竖向固定在油泥浓缩脱水罐体中,压缩主体箱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箱体结构;压缩主体箱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滤液通孔;压缩主体箱的顶端侧壁与所述进泥口连通;底部封板设置在压缩主体箱的底端四周,底部封板的一端与压缩主体箱的底端连接,另一端与油泥浓缩脱水罐体的内壁连接;
[0015]压缩主体箱的底部设置有油泥排出口,闸门机构安装在所述油泥排出口处;油泥浓缩机构设置在油泥浓缩脱水罐体中;油泥浓缩机构的上端与油泥浓缩脱水罐体的顶部中心连接,下端与伸入至压缩主体箱的内部;所述浓缩液出口位于底部封板的上方。
[0016]进一步的,油泥压缩机构包括压缩电机、升降架及压缩重锤,压缩电机固定设置在油泥浓缩脱水罐体的顶部中心,升降架固定安装在压缩电机上;升降架的上端与压缩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升降架的下端为自由端,且所述自由端能够沿竖直方向自由升降;压缩重锤的上端与升降架的自由端连接,压缩重锤的下端伸入至压缩主体箱中;压缩重锤的下端四周与压缩主体箱的内壁紧密接触。
[0017]进一步的,压缩主体箱包括四块第一格栅过滤板、四块第二格栅过滤板及固定框架;四块第一格栅过滤板合围形成内侧箱体,四块第二格栅过滤板合围形成外侧箱体;所述内侧箱体与所述外侧箱体均为中空的长方体型箱体结构,且无盖无底设计;
[0018]固定框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固定框架竖向固定在油泥浓缩脱水罐体内部,并与油泥浓缩脱水罐体的内壁固定;所述内侧箱体竖向穿设在固定框架中,所述外侧箱体竖向套设在固定框架的外侧;其中,外侧箱体的外表面与油泥浓缩脱水罐体的内壁设置排水空间。
[0019]进一步的,第一格栅过滤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滤液通孔,第二格栅过滤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滤液通孔;其中,所述第一滤液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滤液通孔的孔径。
[0020]进一步的,闸门机构包括四个液压伸缩系统、两个液压电机、两个活动转轴、第一排泥阀板及第二排泥阀板;
[0021]第一排泥阀板与第二排泥阀板对称设置在固定框架的底端,第一排泥阀板的一端
通过其中一个活动转轴与固定框架的一端连接,第一排泥阀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排泥阀板的一端紧密接触,第二排泥阀板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活动转轴固定框架的另一端连接;
[0022]两个液压电机固定安装在油泥浓缩脱水罐体的内壁上;其中,第一个液压电机位于第一排泥阀板的下方,第二个液压电机位于第二排泥阀板的下方;所述液压伸缩系统两两对称设置,其中两个液压伸缩系统倾斜设置在第一排泥阀板的下方,所述的其中两个液压伸缩系统的一端均与第一个液压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均与第一排泥阀板连接;剩余两个液压伸缩系统倾斜设置在第二排泥阀板的下方,所述的剩余两个液压伸缩系统的一端均与第二液压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均与第二排泥阀板连接。
[0023]进一步的,底部封板包括四块封板本体,四块封板本体倾斜分布设置在固定框架的底部四周;封板本体的倾斜上端与固定框架的底部固定,封板本体的倾斜下端与油泥浓缩脱水罐体的内壁固定;所述浓缩液排出口位于所述封板本体的倾斜下端与所述固定框架的底部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煤化工废水的油泥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泥聚结分离罐体(101)及油泥浓缩脱水罐体(201);油泥聚结分离罐体(101)的内部从上到下划分为油泥聚结室(7)及油泥沉积室(10),油泥聚结室(7)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废水进口和加药口;所述废水进口与待处理煤化工废水源连接,所述加药口与聚结材料源连接;油泥聚结室(7)的底部与油泥沉积室(10)的顶部连通;油泥聚结室(7)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油泥聚结室(7)用于待处理煤化工废水中的油泥类物质进行聚结,得到处理后的煤化工废水及聚结后的油泥;所述处理后的煤化工废水通过所述排水口排出,所述聚结后的油泥落入油泥沉积室(10);所述油泥沉积室(10)的底部设置出泥口,所述出泥口与油泥浓缩脱水罐体(201)相连;油泥浓缩脱水罐体(201)的上端侧壁上设置有进泥口(16),所述进泥口(16)与所述出泥口相连;油泥浓缩脱水罐体(201)内设置有压缩脱水装置;所述压缩脱水装置,用于对聚结后的油泥进行压缩脱水,得到浓缩脱水后的油泥及浓缩液;油泥浓缩脱水罐体(201)的下端侧壁上设置有浓缩液出口,用于所述浓缩液排出;油泥浓缩脱水罐体(201)的底部设置有油泥排出口,用于所述浓缩脱水后的油泥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化工废水的油泥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油泥聚结分离罐体(101)中还设置有搅拌电机(4)、搅拌杆(5)、第一搅拌叶(6)、第二搅拌叶(8)及第三搅拌叶(11);搅拌电机(4)设置在油泥聚结分离罐体(101)的顶部中心,搅拌杆(5)竖向设置在油泥聚结分离罐体(101)的中心;搅拌杆(5)的上端与搅拌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下端延伸至所述油泥沉积室(10)内;第一搅拌叶(6)、第二搅拌叶(8)及第三搅拌叶(1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搅拌杆(5)上;其中,第一搅拌叶(6)与第二搅拌叶(8)均匀分布在所述油泥聚结室(7)中,第三搅拌叶(11)位于所述油泥沉积室(10)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化工废水的油泥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油泥聚结分离罐体(101)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出泥口位于所述锥形结构的最低点处;所述锥形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磁性底盘(12),所述磁性底盘(12)采用磁性材料制作的板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化工废水的油泥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泵(1)及聚结材料投加泵(14);进水泵(1)的进口端与待处理煤化工废水源连接,进水泵(1)的出口端与所述废水进口连接;聚结材料投加泵(14)的进口端与聚结材料源连接,聚结材料投加泵(14)的出口端与所述加药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化工废水的油泥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压缩脱水装置包括油泥压缩机构、压缩主体箱(21)、底部封板(24)及闸门机构(25);压缩主体箱(21)竖向固定在油泥浓缩脱水罐体(201)中,压缩主体箱(2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箱体结构;压缩主体箱(21)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滤液通孔;压缩主体箱(21)的顶端侧壁与所述进泥口(16)连通;底部封板(24)设置在压缩主体箱(21)的底端四周,底部封板(24)的一端与压缩主体箱(21)的底端连接,另一端与油泥浓缩脱水罐体(201)的内壁连接;压缩主体箱(21)的底部设置有油泥排出口,闸门机构(25)安装在所述油泥排出口处;油泥浓缩机构设置在油泥浓缩脱水罐体(201)中;油泥浓缩机构的上端与油泥浓缩脱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壮壮刘永军陈柯宇刘兴社杨璐刘磐刘喆张爱宁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