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鼠皮肤给药用包裹件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562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鼠皮肤给药用包裹件及其使用方法,大鼠皮肤给药用包裹件包括包裹件本体,包裹件本体由本体部和凹形部组成,本体部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固定孔,固定孔用于固定大鼠的前肢,凹形部设置有凹型镂空部,凹形部用于容纳大鼠的腹腔,包裹件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子母扣,包裹件本体通过子母扣连接并对大鼠进行包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大鼠给药用包裹件结构简单,利于操作,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大鼠在给药过程中舔食给药部位,还能够避免传统方式中的动物死亡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动物实验的实验数据准确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大鼠给药用包裹件的使用方法,操作简单,能够保证动物在给药过程中自由活动,最大化符合大鼠生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征和行为特点。征和行为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鼠皮肤给药用包裹件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实验
,具体涉及一种大鼠皮肤给药用包裹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剂型种类逐渐广泛,在临床治疗各类病症时,不同的剂型适用于不同的给药方式,医生会根据药物性质及治疗目的,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
[0003]常见的给药途径有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肌肉注射、舌下含化、直肠灌注、滴眼、鼻腔喷雾、口腔吸入和皮肤局部或全身给药。静脉注射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其具有起效快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长时间的输液造成的静脉炎、肺动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还有可能导致体内的菌群失调;肌肉注射也是常用方式,具有剂量准确、药效迅速的特点,但可能导致臀部肌肉结块、肌挛缩甚至是肌肉萎缩、神经损伤等危害;口服给药的产品性状较为稳定且方便,但缺点是起效慢,还容易产生首过效应,即部分药物经胃肠道给药,在尚未吸收进入血循环之前,在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而使进入血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舌下给药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如米索前列醇在产妇中的应用,其可在产妇娩出胎儿后通过舌下含服药片的形式达到防治产后出血的目的,但适用范围相对较小。
[0004]皮肤给药是指,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系统的一种给药方式,皮肤给药相较口服给药、皮下注射等给药方式,具有减缓注射疼痛、避免首过效应,血药浓度稳定可控、顺应性好等优势。
[0005]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常采用包裹的方式对大鼠进行皮肤给药。然而,皮肤给药时,药物的治疗效果容易受限于皮肤给药的吸收程度,解决这一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对皮肤给药部位进行包裹。传统的包裹件及包裹方法,由于大鼠较为灵活,容易导致脱落,从而影响给药效果,但包裹太紧,又容易导致受体大鼠的活动受到明显影响,甚至导致大鼠死亡的结果,除此之外,大鼠的牙齿终身生长且啃咬能力强,在包裹给药时,还需要应对大鼠啃咬给药装置等问题。
[0006]综上所述,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符合大鼠生理和行为特点的、符合实际皮肤给药需求的皮肤给药包裹件及其使用方法,既能保证实验动物的给药效果,还能够保证实验动物的生命安全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鼠皮肤给药用包裹件及其使用方法,一种大鼠皮肤给药用包裹件,包括包裹件本体,所述包裹件本体由本体部和凹形部组成,所述本体部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固定大鼠的前肢,所述凹形部设置有凹型镂空部,所述凹形部用于容纳大鼠的腹腔,所述包裹件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子母扣,所述包裹件本体通过子母扣连接并对大鼠进行包裹。
[0008]具体地,两个所述固定孔分别对应设置在本体部的左侧和右侧,且两个所述固定孔相互对称。
[0009]具体地,两个所述固定孔的直径均为2cm。
[0010]具体地,所述子母扣包括子贴和母贴,所述子贴设置在包裹件本体的正面,所述母贴设置在包裹件本体的反面。
[0011]具体地,所述子贴包括多个细软纤维层,多个所述细软纤维层间隔均匀地固定在包裹件本体的正面的一侧,所述母贴包括多个带有勾刺的弹性纤维层,多个所述弹性纤维层间隔均匀地固定在包裹件本体的反面的一侧,所述细软纤维层的数量与所述弹性纤维层的数量一致,且所述软纤维层与所述弹性纤维层的位置一一对应。
[0012]具体地,所述包裹件本体靠近固定孔的一侧还设置有包边。
[0013]具体地,所述包裹件本体采用弹性透气的绒布材料。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前述的大鼠皮肤给药用包裹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1)对大鼠进行皮肤给药后,先将固定孔套设在大鼠的前肢上,同时将凹形部对应在大鼠腹腔位置,使得大鼠腹腔露出,不受包裹件本体的压迫;
[0016]2)将包裹件本体延大鼠身体进行包裹,使得包裹件本体完全包覆大鼠身体;
[0017]3)将子母扣的子贴和母贴对齐并完成贴合,保证包裹件本体包覆大鼠的松紧合适。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鼠给药用包裹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固定孔与大鼠前肢的位置吻和,子母扣的设置保证包裹牢固不脱落,包边的设置能够辅助减弱大鼠的不适感,从而使得大鼠减少对包裹件的啃咬和摆脱动作,更好地保证了皮肤给药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实验数据的质量;
[0020]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鼠给药用包裹件,通过包裹件的包裹,能够有效防止大鼠在给药过程中舔食给药部位,或将药物蹭掉从而导致药效减弱,起到了提升实验数据准确性的效果;
[002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鼠给药用包裹件,采用弹性透气的绒布布料,降低大鼠包裹给药过程中的不适程度,松紧适中,保证大鼠不会在给药过程中发生死亡,避免了传统皮肤给药包裹过程中的动物死亡现象发生,进一步提高动物实验的效率;
[002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鼠给药用包裹件的使用方法,操作简单,能够保证在给药过程中,动物自由活动,最大化符合大鼠生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包裹件本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包裹件本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包裹件本体;11、本体部;12、凹形部;2、固定孔;3、子母扣;31、子贴;32、母贴;4、包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
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材料、仪器和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

2所示,一种大鼠皮肤给药用包裹件,包括包裹件本体1,包裹件本体1由本体部11和凹形部12组成,本体部1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固定孔2,两个固定孔2分别对应设置在本体部11的左侧和右侧,且两个固定孔2相互对称,两个固定孔2的直径均为2cm。固定孔2用于固定大鼠的前肢,大鼠的前肢穿过固定孔2,适应了大鼠前肢的活动性,使得大鼠正常的活动行为不受影响,从而保证实验数据的高质量和准确性。
[0029]凹形部12设置有凹型镂空部,凹形部12用于容纳大鼠的腹腔。常规的大鼠包裹方法中,没有注意到大鼠的腹部呼吸的生理特点,在包裹时使得大鼠腹部包裹过紧,从而影响大鼠呼吸,凹形部12的凹形镂空部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大鼠腹部,保证了大鼠的呼吸空间,防止实验过程中大鼠死亡的现象发生。在大鼠皮肤给药包裹实验中,共设置178只实验大鼠,采用传统包裹件及包裹方法,共有15只实验大鼠死亡,而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鼠皮肤给药用包裹件进行包裹时,无实验大鼠死亡,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鼠皮肤给药用包裹件,能够明显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鼠皮肤给药用包裹件,包括包裹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件本体(1)由本体部(11)和凹形部(12)组成,所述本体部(1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固定孔(2),所述固定孔(2)用于固定大鼠的前肢,所述凹形部(12)设置有凹型镂空部,所述凹形部(12)用于容纳大鼠的腹腔,所述包裹件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子母扣(3),所述包裹件本体(1)通过子母扣(3)连接并对大鼠进行包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皮肤给药用包裹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孔(2)分别对应设置在本体部(11)的左侧和右侧,且两个所述固定孔(2)相互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皮肤给药用包裹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孔(2)的直径均为2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皮肤给药用包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母扣(3)包括子贴(31)和母贴(32),所述子贴(31)设置在包裹件本体(1)的正面,所述母贴(32)设置在包裹件本体(1)的反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鼠皮肤给药用包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贴(31)包括多个细软纤维层,多个所述细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睿彭宇李淑娟季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