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版印刷用贴版泡棉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559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版印刷用贴版泡棉胶带,包括依次贴合的离型层,第一压敏胶层,PET增强层,第二压敏胶层,泡棉层,PE增强层和第三压敏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新的PET/PE双面增强结构,既避免了双PE结构在XY方向的尺寸稳定性缺陷,同时因为套筒粘接面PE增强膜的存在,可以进一步提高套筒粘接面粘结强度,进而得以让以此结构为基础的泡棉胶带在操作性和重复使用性上得到较大提升。重复使用性上得到较大提升。重复使用性上得到较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0.020~0.030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离型层为PET复合膜或者PP膜,厚度为0.05mm

0.2mm。优选 0.100~0.150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压敏胶层及第三压敏胶层为橡胶压敏胶和丙烯酸类压敏胶。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敏胶层的厚度为0.010~0.050mm,第二压敏胶层的厚度为 0.010~0.050mm,第三压敏胶层的厚度为0.020~0.060mm。
[0015]进一步的,所述泡棉层为经过化学或者物理方式交联后的PE、PU、PVC或PO闭孔发泡材料,厚度为0.20~0.55mm。
[0016]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7]本技术采用新的PET/PE双面增强结构,既避免了双PE结构在XY方向的尺寸稳定性缺陷,同时因为套筒粘接面PE增强膜的存在,可以进一步提高套筒粘接面粘结强度,进而得以让以此结构为基础的泡棉胶带在操作性和重复使用性上得到较大提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胶带的生产流程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与单面PET增强的泡棉在90度测试下的剥离力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一种柔版印刷用贴版泡棉胶带,包括依次贴合的离型层1,第一压敏胶层2,PET增强层 3,第二压敏胶层4,泡棉层5,PE增强层6和第三压敏胶层7。
[0023]所述离型层1为PET复合膜,或者PP膜,厚度范围是0.05mm

0.2mm。优选 0.100~0.150mm。
[0024]所述第一压敏胶层2、第二压敏胶层4及第三压敏胶层7可以是橡胶压敏胶和丙烯酸类压敏胶,优选丙烯酸酯类。
[0025]进一步的,第一压敏胶层2的厚度为0.010~0.050mm,优选0.020~0.040mm,最优选0.025~0.035mm。如果涂布胶层过薄,无法保证印刷版的粘结强度,导致印版在印前,印中或者印后某一环节中发生边缘翘起,造成最终印刷效果或胶带重复使用率不达预期;如果涂布胶层过厚,由于压敏胶层的流动性,导致印版在印刷过程中,在持续压力和温度的影响下,造成印版整体偏移错位,使得最终印刷效果不达预期。
[0026]进一步的,第二压敏胶层4的厚度为0.010~0.050mm,优选0.020~0.040mm,最优选 0.025~0.035mm。如果此胶层涂布过薄,PET与泡棉粘接强度不够,容易在后续印版拆卸更换过程被带起部分或整体分层,造成胶带无法再重复使用;如果涂布过厚,类似第一压敏胶层 2,会造成PET增强层出现滑移,错位甚至褶皱不良,进而影响最终印刷效果不良。
[0027]进一步的,第三压敏胶层7的厚度为0.020~0.060mm,优选0.030~0.050mm,最优选 0.035~0.045mm。
[0028]所述泡棉层5为经过化学或者物理方式交联后的PE,PU,PVC,PO等闭孔发泡材料,厚度为0.20~0.55mm,优选0.25~0.50mm,最优选0.30~0.45mm。
[0029]所述PET增强层3厚度为0.010~0.035mm,优选0.015~0.030mm,最优选0.020~0.025mm。如果所选PET增强层厚度过薄,胶带在XY方向上的尺寸稳定性提升不够,在重复拆卸印版过程中极易造成胶带变形,导致胶带无法继续使用;如果PET厚度过厚,会使得胶带整体硬度偏硬,导致最终印刷效果达标。
[0030]所述PE增强层6采用淋膜工艺覆在泡棉层5上,PE增强层6的厚度为0.010~0.040mm,优选0.015~0.035mm,最优选0.020~0.030mm。如果PE淋膜层过薄,起不到对泡棉的增强效果;如果淋膜层过厚,则会影响泡棉的回弹效果,造成最终的印刷图文不良。
[0031]本技术胶带的制作过程如图2所示:
[0032]步骤一.泡棉层5预先淋膜PE增强层6,形成单面PE增强复合结构;
[0033]步骤二.PET增强层3涂第二压敏胶层4,烘干后与经过等离子处理的步骤一制备的复合泡棉结构贴合,形成PET/PE双面增强结构;
[0034]步骤三.离型层1涂第一压敏胶层2,烘干后,与再次经过等离子体处理的步骤二复合结构的PET增强面贴合;
[0035]步骤四.辅助离型层涂第三压敏胶层7,烘干后,与步骤三复合结构的PE增强面贴合,并回收辅助离型层,其余部分复绕收卷。
[0036]本技术胶带的使用方法为:
[0037]先将第三压敏胶层7先粘贴印刷套筒上,再撕去离型层1,最后将印刷版粘贴在第一压敏胶层2。
[0038]对比PET单面增强结构,如图3所示,本申请PET/PE双面增强结构在保证泡棉不破损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套筒粘接面的粘接强度,由此解决了胶带在重复使用过程中尺寸变形,带起,错位等各种不良和缺陷,极大的提高了重复使用的稳定性,有利于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如果采用双面PET增强结构,会使最终胶带整体硬度过高,无法满足多数柔印工艺对贴版胶带的硬度要求,另外套筒面的服帖性也不及PE增强结构,与套筒覆合时容易出现褶皱。
[003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版印刷用贴版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贴合的离型层(1),第一压敏胶层(2),PET增强层(3),第二压敏胶层(4),泡棉层(5),PE增强层(6)和第三压敏胶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用贴版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增强层(3)厚度为0.010~0.03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用贴版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PE增强层(6)采用淋膜工艺覆在泡棉层(5)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用贴版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PE增强层(6)的厚度为0.010~0.04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锋杰李增勇雷云义张继鹏王立伟韦强
申请(专利权)人:罗曼胶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