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铁临时风亭及冷却塔管线部分迁改的施工方法,其包括步骤确定迁改范围、冷却塔管线迁改、新建临时管廊、新建临时风亭、拆除旧风道和旧风亭、回填,先将旧风道内新建项目范围内的冷却塔管线迁改到新建项目范围外的旧风道内;其后,在新建项目外的旧风道内修筑支护墙体,支护墙体与新建项目范围外的旧风道共同组成项目施工期间的临时管廊,同时在新建项目外的旧风道的上方建设临时风亭,使地铁的通风系统从临时风亭进行出风和换气;最后,拆除处于新建项目范围内的旧风亭和旧风道,测量支护墙体的各受力节点的强度,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后,对明挖基坑进行回填。本申请具有缩短临时风亭及冷却塔管线部分迁改施工工期的效果。期的效果。期的效果。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partial relocation of subway temporary air Pavilion and cooling tower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临时风亭及冷却塔管线部分迁改的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地铁风亭及冷却塔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铁临时风亭及冷却塔管线部分迁改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地下轨道交通越来越发达,紧邻地铁站旁的新建商业综合体项目也愈发增多。但是,由于前期城市规划未能完善,该类既有地铁站旁新建的商业体项目经常出现与地铁站的地上风亭、冷却塔及冷却塔管线在空间上重合的情况,所以需要在建设紧邻地铁的商业综合体前,完成空间存在重合的地铁的风亭、冷却塔及冷却塔管线的迁改。由于我国东南部大多数发达城市为亚热带地区的地理环境,地铁风亭及冷却塔的迁改的窗口期仅能安排在每年的1月至2月份,且地铁运营期间的冷暖通风功能不能出现中断,所以地铁风亭及冷却塔的迁改工期十分紧迫。
[0003]实际中,风道和冷却塔管线往往只有一分部处于新建商业体项目范围内,与新建项目在空间上重合,而剩下的部分风道和冷却塔管线则处于新建项目的范围外,与新建商业体项目在空间上不存在重合。相关技术中,对于这类情况下的风亭和冷却塔管线的改造方案为:先新建临时风亭,待临时风亭建设完成后,再将冷却塔管线迁改至临时风亭,并沿临时风亭延伸至地面与冷却塔连接,然后使用迁改后的冷却塔管线进行冷却循环工作,使用临时风亭进行通风换气,再拆除旧风亭和旧风道,最后将基坑回填。相关技术中的冷却塔管线的迁改必须要在临时风亭建设完成后才能进行,需要等待冷却塔管线迁改完成后才能进行旧风亭和旧风道的拆除,施工工期紧迫。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风道和冷却塔管线部分处于新建项目范围内时,临时风亭的建设和冷却塔管线的迁改的施工工期长,施工工期紧迫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风道和冷却塔管线部分处于新建项目范围内时,临时风亭的建设和冷却塔管线的迁改的施工工期紧迫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铁临时风亭及冷却塔管线部分迁改的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铁临时风亭及冷却塔管线部分迁改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铁临时风亭及冷却塔管线部分迁改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迁改范围:根据新建项目的规划,确定处于新建项目范围内的风亭和冷却塔管线,并画线标记,在新建项目范围内开挖基坑至旧风道的顶板;冷却塔管线迁改:将新建项目范围内的冷却塔管线迁改到新建项目范围外的旧风道内,并沿新建项目范围外的旧风道延伸到地面与地面上的冷却塔管线进行驳接;新建临时管廊:在新建项目范围外的旧风道内,沿旧风道的延伸方向建设支护墙体,支护墙体建在旧风道靠近新建项目范围的一侧,支护墙体连接旧风道的顶板和底板,新
建项目范围外的旧风道和支护墙体围绕成的空间即为临时管廊,迁改的冷却塔管线设于临时管廊内;新建临时风亭:在新建项目范围外的旧风道的顶板开口,然后在旧风道的顶板的开口的上方建设临时风亭和新风道;拆除旧风道和旧风亭:封闭临时管廊靠近新风道的一端,使用新风道和临时风亭出风换气,然后拆除旧风亭和处于新建项目范围内的旧风道;基坑回填:测量支护墙体的各受力节点的强度,支护墙体的各受力节点的强度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后,对基坑进行回填。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新建项目范围内的冷却塔管线迁改到新建项目范围外的旧风道内,可以在临时风亭和临时管廊开建前进行冷却塔管线的迁改施工,将后期的冷却塔管线的迁改施工往前移,从而减少后期的施工量,使得临时风亭和临时管廊能够有更宽裕的时间进行建设,改善临时风亭施工工期紧迫的缺陷;另外,只对新建项目范围内的冷却塔管线进行迁改,减少了冷却塔管线的迁改量,节省了冷却塔管线迁改的施工工期;还有,临时管廊的建设利用了一部分新建项目范围外的旧风道,减少了临时管廊的建设工程量,从而减少临时管廊建设成本和时间,缩短临时管廊的建设工期;最后,将临时风亭和临时管廊分开建设,可以同步施工,缩短整体的施工工期。
[0008]优选的,基坑挖好后,对旧风道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和外观定位测点,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和外观定位测点数据,采用BIM技术重构既有地铁风道模型,通过地铁风道BIM模型进行冷却塔管线迁改的方案优化模拟。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地铁风道BIM模型进行冷却塔管线迁改的方案优化模拟,能够提前将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出,提前解决,减少施工期间的问题数量,加快施工进度。
[0010]优选的,旧风道的侧壁与支护墙体之间搭设槽钢内支撑,槽钢内支撑在水平方向上间隔2.0m,竖直方向上间隔1.4m设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槽钢内支撑提供支护墙体朝向外侧土的支撑力,提高支护墙体的受力上限,确保支护墙体的各受力节点的强度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并且槽钢内支撑的间距满足检修人员通过和对冷却塔管线的检查。
[0012]优选的,建设临时风亭过程中,在旧风道的顶板的开口处预留钢筋套筒,便于后续项目整体施工结束后,停用临时风亭时对旧风道顶板的开口进行封堵。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续需要将风亭迁改至新建的楼内时,预留的钢筋套筒能够方便旧风道的顶板的开口的封堵。
[0014]优选的,若测量的支护墙体的某个受力节点的强度不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则需要在该受力节点处增加加强结构来提高该处受力节点的强度,以使得该受力节点的强度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后期增加加强结构的方法来提高受力节点的强度,方便后期的围护,随时可以加强支护墙体的强度。
[0016]优选的,支护墙体包括暗梁、暗柱和钢筋砼侧壁,暗梁和暗柱建设在钢筋砼侧壁内,暗梁和暗柱分别通过钢筋植入的方式固定连接旧风道。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暗梁、暗柱对钢筋砼侧壁提供支撑力并固定连接旧风道,
使得支护墙体与旧风道连接成一体结构,增加暗梁、暗柱的数量可以提高支护墙体的受力能力。
[0018]优选的,支护墙体的设计强度要求包括钢筋砼侧壁的设计强度要求和暗梁的设计强度要求,测量的支护墙体的各受力节点的强度需要均满足钢筋砼侧壁的设计强度要求和暗梁的设计强度要求。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填土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钢筋砼侧壁上,对钢筋砼侧壁的作用力大,而钢筋砼侧壁的受力传递给暗梁和暗柱,而暗柱的受力与钢筋砼侧壁基本相同,所以测量的支护墙体的各受力节点的强度能够满足钢筋砼侧壁的设计强度要求和暗梁的设计强度要求。
[0020]优选的,钢筋砼侧壁的设计强度要求包括对经力矩平衡后的钢筋砼侧壁的各受力节点的弯矩内力和剪力内力的要求,经力矩平衡后的钢筋砼侧壁上的各受力节点的弯矩内力和剪力内力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计算钢筋砼侧壁的各受力节点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结合钢筋砼侧壁的各受力节点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计算钢筋砼侧壁的各受力节点的初始弯矩内力和初始剪力内力;根据钢筋砼侧壁的各受力节点的初始弯矩内力和初始剪力内力,计算钢筋砼侧壁的各受力节点的初始不平衡弯矩;结合钢筋砼侧壁的各跨的长度计算钢筋砼侧壁的各受力节点的不平衡力矩分配系数;结合钢筋砼侧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临时风亭及冷却塔管线部分迁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确定迁改范围:根据新建项目的规划,确定处于新建项目范围内的旧风道(3)和冷却塔管线(5),并画线标记,在新建项目范围内开挖基坑至旧风道(3)的顶板;冷却塔管线(5)迁改:将新建项目范围内的冷却塔管线(5)迁改到新建项目范围外的旧风道(3)内,并沿新建项目范围外的旧风道(3)延伸到地面与地面上的冷却塔管线(5)进行驳接;新建临时管廊(6):在新建项目范围外的旧风道(3)内,沿旧风道(3)的延伸方向建设支护墙体(61),支护墙体(61)建在旧风道(3)靠近新建项目的一侧,支护墙体(61)分别连接旧风道(3)的顶板和底板,新建项目范围外的旧风道(3)和支护墙体(61)围绕的空间即为临时管廊(6),迁改后的冷却塔管线(5)位于临时管廊(6)内;新建临时风亭(2):在新建项目范围外的旧风道(3)的顶板开口,然后在旧风道(3)的顶板的开口的上方建设新风道和临时风亭(2);拆除旧风道(3)和旧风亭(1):封闭临时管廊(6)靠近新风道的一端,使用新风道和临时风亭(2)出风换气,然后拆除旧风亭(1)和处于新建项目范围内的旧风道(3);基坑回填:测量支护墙体(61)的各受力节点的强度,支护墙体(61)的各受力节点的强度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后,对基坑进行回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临时风亭及冷却塔管线部分迁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坑挖好后,对旧风道(3)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和外观定位测点,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和外观定位测点数据,采用BIM 技术重构既有地铁风道模型,通过地铁风道BIM模型进行冷却塔管线(5)迁改的方案优化模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临时风亭及冷却塔管线部分迁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旧风道(3)的侧壁与支护墙体(61)之间搭设槽钢内支撑(62),槽钢内支撑(62)在水平方向上间隔2.0m,竖直方向上间隔1.4m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临时风亭及冷却塔管线部分迁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建设临时风亭(2)过程中,在旧风道(3)的顶板的开口处预留钢筋套筒,便于后续项目整体施工结束后,停用临时风亭(2)时对旧风道(3)顶板的开口进行封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临时风亭及冷却塔管线部分迁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测量的支护墙体(61)的某个受力节点的强度不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则需要在该受力节点处增加加强结构来提高该处受力节点的强度,以使得该受力节点的强度满足设计强度要求。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喜廉,叶家成,黄林,刘三玲,胡敬杰,曾梓杰,岑积强,盛思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珠江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