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弧顶单柱全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282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弧顶单柱全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包括预制块形式的底纵梁、底角板、立柱、第一侧墙、中板、第二侧墙、顶板、中纵梁和顶纵梁,底纵梁由多幅组成;立柱在底纵梁上沿纵深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立柱的牛腿上各安装一根中纵梁顶纵梁安装在立柱顶部;底角板、第一侧墙、中板、第二侧墙、顶板均在立柱两侧对称设置。该车站结构为预制装配式,施工周期短、施工精度高,减少了对路面交通的影响,降低了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制侧墙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后张连接,减少了侧墙预制块的用钢量,节省了造价;预制中板与牛腿采用锚栓连接,降低了对预制块安装精度的要求,提高了拼装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弧顶单柱全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地下结构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弧顶单柱全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扩容和人口增长,城市地铁线网越来越密集,建设步伐也急需加快。城市地下车站采用明挖装配式建造具有“缩短工期、改善施工质量、保护环境”等优势,符合当前产业政策,市场需求极大。在地铁车站装配式建造方面,由于理论、装备和工艺不系统、不成熟,尚未取得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0003]国外多采用装配式单拱和矩形车站形式,但车站底纵梁多采用整体现浇的建造模式。自2013年《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文件发布以来,我国开始尝试地铁车站的装配式建造。北京地铁6号线金安桥站曾采用装配整体式施工方法进行车站试点拼装,未能最终实施。长春地铁二号线有5个车站采用全装配式结构建造,采用大跨单拱的结构形式。上海地铁吴中路站和济南地铁演马桥站顶板采用叠合结构、广州地铁上涌公园站中板和顶板采用叠合梁+叠合板的结构,这些试点工程采用叠合板代替传统现浇模板,装配率低,施工效率低。
[0004]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地铁车站的主流箱型全装配式车站结构形式,以便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应用,带动地铁车站装配式建造技术的高质量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弧顶单柱全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
[0006]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微弧顶单柱全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包括预制块形式的底纵梁、底角板、立柱、第一侧墙、中板、第二侧墙、顶板、中纵梁和顶纵梁,所述底纵梁由多幅组成,且以单列形式沿纵深方向连续设置;所述立柱在所述底纵梁上沿纵深方向间隔设置,在立柱的中部形成有牛腿,用于支撑所述中纵梁和中板;相邻两立柱的牛腿上各安装一根所述中纵梁;所述中纵梁的两侧形成凸台;所述顶纵梁安装在所述立柱顶部,用于支撑所述顶板;所述底角板、第一侧墙、中板、第二侧墙、顶板均在所述立柱两侧对称设置,其中:每块底纵梁两侧各对称安装一对底角板;每一底角板上各竖直安装一块第一侧墙;所述中板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中纵梁的凸台上或立柱的牛腿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侧墙内侧形成的支撑台上;每块所述第一侧墙上部各安装一块所述第二侧墙,第二侧墙的顶部内侧向内延伸形成支撑台;所述顶板采用微弧顶形式,其一端支撑在所述顶纵梁上,另一端支撑在所述第二侧墙内侧的支撑台上。
[0008]所述底纵梁与底角板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第一侧墙和对应的第二侧墙之间采用后张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多块所述第二侧墙之间也采用后张预应力钢绞线连接。所述底纵梁和立柱之间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所述中板与牛腿、中纵梁、第一侧墙的支撑台均采用锚栓连
接;多块所述顶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顶纵梁由多幅组成,顶纵梁与立柱采用预应力锚栓连接;顶纵梁幅间采用体内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多幅所述底纵梁之间采用体内预应力钢绞线连接;所述立柱与中纵梁采用锚栓连接,并采用预埋角钢焊接。所述底纵梁、底角板、第一侧墙、第二侧墙、顶板、顶纵梁7之间依次形成抗剪力的凹凸榫连接结构。
[0009]优选的是,多幅构件的幅间采用精轧螺纹钢张拉连接。另外,各预制块间纵向和横向接头间安装有橡胶密封垫,用于防水。
[0010]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1]1、采用预制装配式构件,混凝土质量可控、可批量生产且品质均一、施工周期短、施工精度高;
[0012]2、采用预制装配式构件,大大缩短了地下车站建造工期,减少了对路面交通的影响,降低了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推动了地铁车站建造工法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0013]3、预制顶板采用微弧顶形式,优化了结构受力,减小了顶板构件厚度,并可优化顶板接头的受力;
[0014]4、预制侧墙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后张连接,减少了侧墙预制块的用钢量,节省了造价;
[0015]5、上柱和下柱一体式预制,减少了接缝数量,加快了施工进度;
[0016]6、预制中板与牛腿采用锚栓连接,降低了对预制块安装精度的要求,提高了拼装效率。
[0017]7、预制构件间通过凹凸榫接头连接,能有效抵抗接头部位的剪力;
[0018]8、预制构件间采用防水密封垫防水,可使该预制装配式构件应用于地下水丰富的软土地区。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微弧顶单柱全装配式车站结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微弧顶单柱全装配式车站结构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微弧顶单柱全装配式车站结构的纵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侧墙块间预应力筋连接布置图。
[0023]图5是本技术车站结构的预制块幅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6

图15是本技术车站结构的拼装施工步骤图。
[0025]图16是本技术车站结构拼装施工时的车站顶部覆土回填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1、底纵梁
ꢀꢀꢀ
2、底角板
ꢀꢀꢀ
3、立柱
ꢀꢀꢀ
4、第一侧墙
ꢀꢀꢀ
5、中板
ꢀꢀꢀ
6、第二侧墙
[0028]7、顶纵梁
ꢀꢀꢀ
8、顶板
ꢀꢀꢀ
9、中纵梁
ꢀꢀꢀ
10、牛腿
ꢀꢀꢀ
11、螺栓
ꢀꢀꢀ
12、灌浆套筒
[0029]13、14:锚栓
ꢀꢀꢀ
15、16:体内预应力钢绞线
ꢀꢀꢀ
17、预应力钢绞线
[0030]18、预埋角钢
ꢀꢀ
19、凹凸榫
ꢀꢀ
20、精轧螺纹钢
ꢀꢀ
21、连接套筒
ꢀꢀ
22、第N幅
[0031]23、第N+1幅。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微弧顶单柱全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
做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参见图1

图5,本技术的微弧顶单柱全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包括预制块形式的底纵梁1、底角板2、立柱3、第一侧墙4、中板5、第二侧墙6、顶板8、中纵梁9和顶纵梁7。
[0034]具体地说,所述底纵梁1由多幅组成,且以单列形式沿纵深方向连续设置;所述立柱3在所述底纵梁1上沿纵深方向间隔设置,在立柱的中部形成有牛腿10,用于支撑所述中纵梁9和中板5;相邻两立柱3的牛腿上各安装一根所述中纵梁9;所述中纵梁9的两侧形成凸台;所述顶纵梁7安装在所述立柱顶部,用于支撑所述顶板8。所述底角板、第一侧墙、中板、第二侧墙、顶板均在所述立柱两侧对称设置,其中:每块底纵梁1两侧各对称安装一对底角板2;每一底角板2上各竖直安装一块第一侧墙4;所述中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弧顶单柱全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包括预制块形式的底纵梁(1)、底角板(2)、立柱(3)、第一侧墙(4)、中板(5)、第二侧墙(6)、顶板(8)、中纵梁(9)和顶纵梁(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纵梁(1)由多幅组成,且以单列形式沿纵深方向连续设置;所述立柱(3)在所述底纵梁(1)上沿纵深方向间隔设置,在立柱的中部形成有牛腿(10),用于支撑所述中纵梁(9)和中板(5);相邻两立柱(3)的牛腿上各安装一根所述中纵梁(9);所述中纵梁(9)的两侧形成凸台;所述顶纵梁(7)安装在所述立柱顶部,用于支撑所述顶板(8);所述底角板、第一侧墙、中板、第二侧墙、顶板均在所述立柱两侧对称设置,其中:每块底纵梁(1)两侧各对称安装一对底角板(2);每一底角板(2)上各竖直安装一块第一侧墙(4);所述中板(5)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中纵梁(9)的凸台上或立柱(3)的牛腿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侧墙(4)内侧形成的支撑台上;每块所述第一侧墙(4)上部各安装一块所述第二侧墙(6),第二侧墙(6)的顶部内侧向内延伸形成支撑台;所述顶板(8)采用微弧顶形式,其一端支撑在所述顶纵梁(7)上,另一端支撑在所述第二侧墙(6)内侧的支撑台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弧顶单柱全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纵梁与底角板采用螺栓(1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弧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涛张继清齐春雨刘惠敏王达麟徐振艳王秀妍宋冉宋乐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