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肢体换药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换药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肢体换药器具。
技术介绍
[0002]骨科下肢骨折患者,因活动不便或负压引流管的存在,换药多在病房进行。一般患者术后3
‑
4天换一次药,渗血渗液多时每天更换。下肢骨折患者除股骨颈骨折外(如股骨粗隆骨折,髌骨骨折,胫骨骨折,踝关节骨折)术后绷带的包扎方式都是环绕式的,而环绕式的包扎形式就需要除换药医生外至少一人协助去抬高患肢。
[0003]现有的换药设施,没有很好的固定辅助设备同时也没有高度可以进行调节,导致医生在工作的时候长时间弯腰,会造成身体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携式肢体换药器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便携式肢体换药器具,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两个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滑动孔,床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医疗垃圾筐,滑动孔内滑动安装有滑动杆,滑动杆的两端均延伸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肢体换药器具,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两个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固定块(2)的顶部开设有滑动孔(3),床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医疗垃圾筐,滑动孔(3)内滑动安装有滑动杆(4),滑动杆(4)的两端均延伸至滑动孔(3)外,滑动杆(4)的顶部两侧均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环(6),滑动孔(3)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凹槽(7),滑动杆(4)靠近凹槽(7)的一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限位槽(8),限位槽(8)内滑动安装有限位杆(9),限位杆(9)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8)内,限位杆(9)的另一端延伸至凹槽(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肢体换药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7)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滑动槽(10),滑动槽(10)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块(11),滑动块(11)的顶部与限位杆(9)的底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肢体换药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动槽(10)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肢体换药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7)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内滑动安装有拉杆(13),拉杆(13)的一端延伸至凹槽(7)内,拉杆(13)的另一端延伸至凹槽(7)外,拉杆(13)延伸至凹槽(7)内的一端与限位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肢体换药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6)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倩,祝红娟,余红丽,苏泽洋,高猛猛,巩新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