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步进电机调速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5249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步进电机调速控制电路,由单片机(CPU)和数模转换芯片(D/A)、驱动芯片(DR)以及稳压管(W↓[1])、电阻(R↓[1])~(R↓[6])、电容(C↓[1])~(C↓[3])组成;其中单片机(CPU)采用AT89C2051芯片,数模转换芯片(D/A)采用NJU39610芯片,驱动芯片(DR)采用NJM3771芯片,尤其是采用稳压管和配套电阻与电压基准端口VREF构成稳压系统,使步进电机转速更趋稳定,不受电网频率影响,从而提高了粘度测量精度。(*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调速控制电路,特别是一种步进电机调速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电机调速控制电路是在线数显粘度计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数显粘度计多采用交流同步电机,速度调节主要通过齿轮变速机构来实现,机械结构较复杂;交流同步电机的转速与电网频率之间存在一恒定比例关系,电网频率发生变化,电机转速也会相应变化,影响测量精度。因此,本申请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于2004年12月16日,提出专利号为ZL200420114297.6的“步进电机调速控制电路”,通过由单片机、数模转换芯片和驱动芯片组成步进电机调速电路,使步进电机转速稳定,不受电网频率影响,提高了粘度测量精度。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通过电位器连接的电压基准端口输出的工作电压,因此造成基准电压的不够稳定。从而导致影响电机的平稳转动和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在线粘度计电机调速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步进电机调速控制电路。根据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步进电机调速控制电路,由单片机CPU和数模转换芯片D/A、驱动芯片DR以及稳压管W1、电阻R1~R6、电容C1~C3组成;其中单片机CPU的数据总线P10-P17与数模转换芯片D/A的数据线D0-D7依次相连,控制总线P33、P34、P37与数模转换芯片D/A的控制线A0、A1、/WR依次相连;-->其中数模转换芯片D/A的模拟输出端口DA1、DA2与驱动芯片DR的模拟输入端口VR1、VR2依次相连,相位输出端SIGN1、SIGN2与驱动芯片DR的相位输入端PH1、PH2依次相连,电流衰减输出端CD1、CD2与驱动芯片DR的电流衰减输入端CD1、CD2依次相连,电压基准端口VREF与电阻R6、稳压管W1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接+5V电源,稳压管W1的另一端接地;其中驱动芯片DR的频率输入端口RC与电阻R1、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5V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驱动电流输出端口E1与电阻R2、R3的一端连接,比较器输入端CM1与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驱动电流输出端口E2与电阻R4、R5的一端连接,比较器输入端CM2与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机输出端MA1、MB1、MA2、MB2分别与步进电机M的定子绕组L1、L2相连。上述电路,其中单片机CPU采用AT89C2051芯片,数模转换芯片D/A采用NJU39610芯片,驱动芯片DR采用NJM3771芯片。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措施,由单片机、数模转换芯片和驱动芯片组成步进电机调速电路,尤其是采用稳压管和配套电阻与电压基准端口VREF构成稳压系统,使步进电机转速更趋稳定,不受电网频率影响,从而提高了粘度测量精度。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由单片机CPU、数模转换芯片D/A、驱动芯片DR组成,步进电机M是二相步进电机,L1绕组为一相,L2绕组为另一相。单片机CPU内置程序,对整个电路系统进行智能调节和控制,数模转换芯片D/A受单片机CPU直接控制,数模转换芯片D/A的输出控制着驱动芯片DR。数模转换芯片D/A最主要的任务是进行数模转换,单片机CPU通过接口P10-P17给数模转换芯片D/A输-->送数字量,由数模转换芯片D/A内部的电阻网络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输出。数模转换芯片D/A的两相数模转换电压输出端口DA1、DA2与驱动芯片DR的相应端口VR1、VR2连接,经驱动芯片DR内部功率管放大后,决定步进电机M的两相绕组线圈L1、L2的电流大小。稳压管W1给数模转换芯片D/A内部的数模转换器提供电压基准,该稳压管的输出电压稳定性较好,保证了步进电机力矩的恒定,使得步进电机运转更加平稳。数模转换芯片D/A的两相相位输出端SIGN1、SIGN2与驱动芯片DR的相应端口PH1、PH2连接,经过驱动芯片DR内部的开关切换,控制步进电机M两个绕组L1、L2的线圈电流方向。数模转换芯片D/A的两相电流衰减输出CD1、CD2与驱动芯片DR的相应端口连接,控制步进电机M的线圈电流衰减模式,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电机运转平稳的衰减模式。控制步进电机M的线圈驱动电流大小是通过驱动芯片DR内部功率管的PWM(脉宽调制)工作方式来实现的。电阻R1、电容C1与驱动芯片DR的端口RC相连,与驱动芯片DR的内部电路组成振荡电路,为PWM调制提供较高的基本工作频率。与驱动芯片DR的端口E1、E2相连的电阻R2、R4是步进电机M驱动电流的检测电阻,将电流转换为电压,而电阻R3、电容C2及电阻R5、电容C3组成RC阻容滤波器,检测电阻的电压通过滤波器滤波,去除一些高频噪声干扰,提高信噪比,再进入驱动芯片DR的比较器输入CM1、CM2,作为步进电机M驱动电流的回馈输入。在驱动芯片DR的内部,比较器CM1、CM2输入的电压与数模输入VR1、VR2的电压进行比较,控制和调整驱动芯片DR内部功率管的开关脉冲占空比,进行脉宽调制,达到准确控制驱动电流大小的目的。粘度计的电机转速不高,但要求运转平稳,而一般步进电机的步距角为1.8度,低速运转时抖动仍然较大。为了消除抖动,必须对步距角进行细分,数模转换芯片D/A和驱动芯片DR这一芯片组在单片机CPU的控制和协调下能较好的实施细分任务,该芯片组最高能达到32细分。设定数模转换芯片D/A的基准输入电压为Vr,假设步进电机M的转子停在第一相的位置,在单片机CPU的控制下,第一个节拍,数模转换芯片D/A的数模输出端DA1=(31/32)Vr、DA2=(1/32)Vr,经-->过驱动芯片DR的功率放大,两相线圈中的电流比例也是31∶1,这样步进电机M就从第一相向第二相旋转(1.8/32)度,第二个节拍,数模输出DA1=(30/32)Vr、DA2=(2/32)Vr,步进电机M就从第一相向第二相又旋转(1.8/32)度,依此类推,到DA1=(16/32)Vr、DA2=(16/32Vr)时,步进电机M总共旋转了0.9度,用了16个节拍,接下来,从DA1=(15/32)Vr、DA2=(17/32)Vr到DA1=0、DA2=Vr,步进电机M又用了16个节拍旋转了0.9度,这样原来一个节拍旋转1.8度变成了32个节拍旋转1.8度,达到了细分目的,这时单片机CPU控制数模转换芯片D/A改变SIGN1、SIGN2的相位方向,使步进电机M两相线圈L1、L2中的电流方向各自反向,并重复刚才的细分过程,只不过这时DA1由小变大,从(1/32)Vr逐步递增到Vr,而DA2由大变小,从(31/32)Vr逐步递减到0,这样步进电机M就能够连续细分运转。步进电机M的转速直接与外部的控制节拍成正比。单片机CPU工作节拍时间准确度很高,误差不超过万分之一,所以步进电机M转速的重复性很好,能达到很高的精度,与电网频率无关。单片机的工作节拍可根据外部输入由内部程序进行调整,相应的步进电机M的转速也因此而变化,这样就省去了交流同步电机的齿轮调速机构,简化了机械装置,使得整机体积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小,重量也得到了减轻。该工作电路由于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步进电机调速控制电路,其特征是:由单片机(CPU)和数模转换芯片(D/A)、驱动芯片(DR)以及稳压管(W↓[1])、电阻(R↓[1])~(R↓[6])、电容(C↓[1])~(C↓[3])组成;    其中单片机(CPU)的数据总线(P↓[10])-(P↓[17])与数模转换芯片(D/A)的数据线(D↓[0])-(D↓[7])依次相连,控制总线(P↓[33])、(P↓[34])、(P↓[37])与数模转换芯片(D/A)的控制线(A↓[0])、(A↓[1])、(/WR)依次相连;    其中数模转换芯片(D/A)的模拟输出端口(DA↓[1])、(DA↓[2])与驱动芯片(DR)的模拟输入端口(VR↓[1])、(VR↓[2])依次相连,相位输出端口(SIGN1)、(SIGN2)与驱动芯片(DR)的相位输入端口(PH↓[1])、(PH↓[2])依次相连,电流衰减输出端(CD↓[1])、(CD↓[2])与驱动芯片(DR)的电流衰减输入端口(CD↓[1])、(CD↓[2])依次相连,电压基准端口(VREF)与电阻(R↓[6])、稳压管(W↓[1])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接+5V电源,稳压管(W↓[1])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驱动芯片(DR)的频率输入端口(RC)与电阻(R↓[1])、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5V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驱动电流输出端口E↓[1]与电阻(R↓[2])、(R↓[3])的一端连接,比较器输入端口(CM↓[1])与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驱动电流输出端口(E↓[2])与电阻(R↓[4])、(R↓[5])的一端连接,比较器输入端口(CM↓[2])与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机输出端口(MA↓[1])、(MB↓[1])、(MA↓[2])、(MB↓[2])分别与步进电机M的定子绕组(L↓[1])、(L↓[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步进电机调速控制电路,其特征是:由单片机(CPU)和数模转换芯片(D/A)、驱动芯片(DR)以及稳压管(W1)、电阻(R1)~(R6)、电容(C1)~(C3)组成;其中单片机(CPU)的数据总线(P10)-(P17)与数模转换芯片(D/A)的数据线(D0)-(D7)依次相连,控制总线(P33)、(P34)、(P37)与数模转换芯片(D/A)的控制线(A0)、(A1)、(/WR)依次相连;其中数模转换芯片(D/A)的模拟输出端口(DA1)、(DA2)与驱动芯片(DR)的模拟输入端口(VR1)、(VR2)依次相连,相位输出端口(SIGN1)、(SIGN2)与驱动芯片(DR)的相位输入端口(PH1)、(PH2)依次相连,电流衰减输出端口(CD1)、(CD2)与驱动芯片(DR)的电流衰减输入端口(CD1)、(CD2)依次相连,电压基准端口(VREF)与电阻(R6)、稳压管(W1)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亮吴亚峰周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