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度可调的连接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5126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弧度可调的连接棒,所述弧度可调的连接棒包括第一连接棒、第二连接棒和调节组件,第一连接棒与第二连接棒可转动地连接,调节组件包括调节件和驱动件,驱动件和调节件均与第二连接棒连接且调节件相对第二连接棒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调节件与第一连接棒接触且调节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可驱动第一连接棒转动,驱动件可驱动调节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且驱动件在调节件移动到预设位置后可锁紧调节件以限制调节件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弧度可调的连接棒角度调节方便,且可自动保持需要的角度,无需反复调节,便于装配,降低手术的复杂程度。降低手术的复杂程度。降低手术的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弧度可调的连接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弧度可调的连接棒。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交通的发展以及国内社会老龄化问题,诸如颈椎创伤和疾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外科手术是目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之一。
[0003]枕颈联合固定系统是颈椎疾病治疗过程常用的植入物,颈枕连接棒是枕颈联合固定系统中的重要结构件,术中需要根据患者枕骨处实际的生理曲度,对颈枕连接棒进行折弯,使颈枕连接棒可以分别放入枕骨板和螺钉的U型槽内并用螺塞锁紧,从而达到复位固定的效果。
[0004]相关技术中的颈枕连接棒存在角度调节不便,以及颈枕连接棒角度调节后难以保持的问题,需要新增固定件对角度调整后的颈枕连接棒进行固定,且在术中发现颈枕连接棒角度不适时,需要反复调节,增加了手术的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弧度可调的连接棒,所述弧度可调的连接棒角度调节方便,且可自动保持需要的角度,无需反复调节,便于装配,降低了手术的复杂程度。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弧度可调的连接棒包括:第一连接棒;第二连接棒,所述第一连接棒与所述第二连接棒可转动地连接;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和所述调节件均与所述第二连接棒连接且所述调节件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棒沿第一方向可移动,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棒接触且所述调节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可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棒转动,所述驱动件可驱动所述调节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且所述驱动件在所述调节件移动到预设位置后可锁紧所述调节件以限制所述调节件移动。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弧度可调的连接棒,第一连接棒和第二连接棒可转动地连接,驱动件可驱动调节件移动以带动第一连接棒转动,且驱动件在调节件移动到预设位置后可锁紧调节件以限制调节件移动,由此,调节组件既可以调节第一连接棒和第二连接棒的相对角度,又可以在角度调节完成后,将第一连接棒锁紧以保持所需角度不再改变,无需利用螺塞即可实现角度的保持,便于装配,且不会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因第一连接棒转动导致角度需要反复调节的问题,降低了手术的复杂程度及手术风险,且能够避免螺塞反复锁紧引起的失效问题。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的外周面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的外螺纹,所述调节件套设在所述驱动件上且所述调节件与所述驱动件螺纹连接,所述驱动件绕第一轴线可旋转,所述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驱动件旋转可带动所述调节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螺纹为防退螺纹。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棒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棒的端部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棒的腔室,所述驱动件的部分配合在所述腔室内,所述调节件与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腔室内的部分配合。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棒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棒的端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棒开口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棒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棒的一端配合在所述安装槽内。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度可调的连接棒还包括枢轴,所述枢轴贯穿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并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棒上,所述第一连接棒相对所述枢轴可转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的外周面上设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的部分配合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可止抵所述限位凸块以阻止所述调节件随所述驱动件转动。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分别卡持在所述第二连接棒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室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腔段、第二腔段和第三腔段,所述第一腔段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腔段的截面积,所述第三腔段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腔段的截面积,所述第一卡持部的部分配合在所述第一腔段内,所述第二卡持部的部分配合在所述第三腔段内;
[0017]和/或,所述驱动件包括旋钮和锁紧螺栓,所述旋钮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配合槽,所述锁紧螺栓的部分配合在所述配合槽内并与所述配合槽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卡持部形成在所述旋钮上,所述第二卡持部形成在所述锁紧螺栓上,所述调节件套设在所述旋钮上。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棒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棒的端部和所述调节件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棒的端面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卡齿,另一个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齿适于配合在所述卡槽内。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弧度可调的连接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弧度可调的连接棒的剖视图。
[0021]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弧度可调的连接棒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2]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弧度可调的连接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第一连接棒1,卡齿11,第二连接棒2,腔室21,调节组件3,驱动件31,旋钮311,锁紧螺栓312,第一卡持部313,第二卡持部314,调节件32,限位凸块321,枢轴4,枕骨板5,尾钉6,螺塞7。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如图1

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弧度可调的连接棒包括第一连接棒1、第二连接棒2和调节组件3。为便于理解,以颈椎手术为例,在手术过程中,颈枕连接棒配合枕骨板5和尾钉6使用,具体地,第一连接棒1为枕部连接棒,配合在枕骨板5的U型槽内,第二连接棒2为颈部连接棒,配合在尾钉6的U型槽内(参考图1和图2)。
[0027]如图1

图4所示,第一连接棒1与第二连接棒2可转动地连接,调节组件3包括调节件32和驱动件31,驱动件31与第二连接棒2连接,调节件32与第二连接棒2连接且相对第二连接棒2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调节件32与第一连接棒1接触且调节件32沿第一方向移动可驱动第一连接棒1转动,驱动件31可驱动调节件32沿第一方向移动,且驱动件31在调节件32移动到预设位置后可锁紧调节件32以限制调节件32移动。
[0028]换言之,在手术过程中,当需要调节第一连接棒1与第二连接棒2的角度以满足颈枕连接棒的装配时,可以利用驱动件31驱动调节件32沿第一方向移动以驱动第一连接棒1相对第二连接棒2转动,且当第一连接棒1转动至满足装配角度后,驱动件31停止驱动调节件32运动并阻止调节件32继续移动,也就是说,调节组件3既具备调整颈枕连接棒的弯曲角度的功能,又可以实现弯曲状态下颈枕连接棒的锁紧,以使颈枕连接棒能够保持调整后的角度,无需新增固定件。
[0029]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弧度可调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棒;第二连接棒,所述第一连接棒与所述第二连接棒可转动地连接;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和所述调节件均与所述第二连接棒连接且所述调节件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棒沿第一方向可移动,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棒接触且所述调节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可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棒转动,所述驱动件可驱动所述调节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且所述驱动件在所述调节件移动到预设位置后可锁紧所述调节件以限制所述调节件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度可调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的外周面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的外螺纹,所述调节件套设在所述驱动件上且所述调节件与所述驱动件螺纹连接,所述驱动件绕第一轴线可旋转,所述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驱动件旋转可带动所述调节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弧度可调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为防退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弧度可调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棒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棒的端部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棒的腔室,所述驱动件的部分配合在所述腔室内,所述调节件与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腔室内的部分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弧度可调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棒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棒的端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棒开口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棒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棒的一端配合在所述安装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弧度可调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凌强许书富马国强王朋鹤甄超张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