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软起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5114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动机软起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包括电源同步电路、移相器、振荡器、触发电路、可控硅模块、功率因数检测电路、调压控制电路、软起动电路及直流电源电路,所述的电源同步电路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其输出端连接移相器的一个输入端,其另一输入端来自调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移相器的输出端和振荡器的输出端连接到触发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到可控硅模块的控制极;直流电源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到上述各部分电路。利用起动电路实现对电动机的软起动,减小了起动电压的突变对电动机的损害和对电网的冲击;通过对功率因数检测并以此对电动机的工作电流进行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电力。可控硅的无触点控制延长了使用寿命;减少了运行维护的工作量;体积小,重量轻。(*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机软起动及节能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软起动及节能控制装置,主要用于抽油机、风机、水泵、压缩机、工具机床类、大型传送带、纱厂、染整机械、吊车、水泥业、砂石业、钢铁治金行业、木工机械、磨木机、电线电缆行业、注塑机、液体灌装机、塑料厂粉碎机等所使用的需降压起动的30KW以上容量的电动机。启动装置是电动机运行并带动其负荷进行正常工作的保证,优良的启动装置对减少电动机起动转矩,降低电动机损耗,延长电动机寿命,减少起动电流对电网冲击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地方使用的大功率电机起动器,一般都是自耦降压启动,或星三角转换起动。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对电动机的损害及对电网的冲击,但由于这些方法不能软起动,故仍存在对电动机和电网的损害和冲击。而在正常动转中,电动机工作电压恒定,但其负载可能在不断变化,这就造成功率因数时大时小,工作效率低,造成电力浪费。另外因频繁的启动,加上大电流的运行,使接触器的触点损伤严重,需经常更换,还得经常检测电机运行时的电流电压、温度的参数,以减少电机的故障率,所以需投入较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另一缺点是体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机软起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同步电路、移相器、振荡器、触发电路、可控硅模块、功率因数检测电路、调压控制电路、软起动电路及直流电源电路,所述的电源同步电路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其输出端连接移相器的一个输入端,其另一输入端来自调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移相器的输出端和振荡器的输出端连接到触发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到可控硅模块的控制极;该可控硅模块的两个主电极串联在被控电动机电源线路中,在该可控硅模块的两个主电极上连接所述的功率因数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其输出端及软起动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的调压控制电路的两个对应的输入端;直流电源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到上述各部分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动机软起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同步电路、移相器、振荡器、触发电路、可控硅模块、功率因数检测电路、调压控制电路、软起动电路及直流电源电路,所述的电源同步电路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其输出端连接移相器的一个输入端,其另一输入端来自调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移相器的输出端和振荡器的输出端连接到触发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到可控硅模块的控制极;该可控硅模块的两个主电极串联在被控电动机电源线路中,在该可控硅模块的两个主电极上连接所述的功率因数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其输出端及软起动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的调压控制电路的两个对应的输入端;直流电源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到上述各部分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软起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率因数检测电路包括电流采样电路、电压采样电路、相位合成电路,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可控硅模块的连接交流电源的一端,该可控硅模块与被控电动机连接端与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上述的电流及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相位合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的调压控制电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软起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同步电路、移相器、触发电路、可控硅模块、功率因数检测电路都分别为三路相同的电路构成,分别控制三相交流电源的每一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软起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路电源同步电路包括比较器A1,在其正向端连接二极管1V2负极和电阻1R4的一端,其另一端接地,A1的负向端接二极管1V1正极及电阻1R2和1R5的一端,1R2的另一端接地,1V1的负极与1V2的正极和电阻1R3的一端连接,1R3的另一端和电容1C1的一端连接,1R1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1C1的另一端接地,A1的4脚连接1R5的另一端和1R6的一端,1R6的另一端连接+13V;A1的11脚通过电阻1R12与-13V连接;A1的输出端串联反向的二极管1V3和电阻1R8与所述的移相器的输入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软起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相器包括三极管1V17、运放A2,1V17的基极与所述电源同步电路的输出端的1R8的后端连接,并经过电阻1R7接地,1V17的集电极与A2的正向输入端、电容1C2的一端及电阻1R10的一端连接,1R10的另一端接+13V,1V17的射极接地;A2的反向端与调压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A2的输出端与触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触发电路为:其输入端与二极管1V4的正极和电容1C3的一端连接,1V4的负极与电阻1R13和1R11的一端连接,1R1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1V18的基极、1C3的另一端及电阻1R14的一端连接,1R14的另一端与1V18的射极和+13V连接,1V18的集电极与脉冲变压器B1的初级串联后连接-13V,在B1的初级两端并联反向二极管1V5与正向的稳压二极管1V19的串联;B1的两组次级两端串联二极管1V6后并接于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与主电极之间,所述的1R11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振荡器的输出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软起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荡器包括运放A5、三极管4V10和4V9,A5的反向入端与地间连接有4C3,A5的正向入端与4R10和4R9的一端连接,4R10的另一端接地,4R9的另一端连接A5的输出端,在A5的反向入端与输出端并联4R8,A5的输出端通过并联的电阻4R7和电容4C11后与三极管4V10的基极连接,4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强李长林李丰元李增印于卫施锦华邢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中原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