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排烟通风管道的空腔楼板防火性能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5032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排烟通风管道的空腔楼板防火性能的检测方法,按照内部受火条件和外部受火条件分别对内置排烟通风管道的空腔楼板防火性能进行检测;能够很好的对内置排烟通风管道的空腔楼板防火性能进行检测,按照内部受火条件和外部受火条件分别对内置排烟通风管道的空腔楼板防火性能进行检测,能够使防火性能的检测结果更加全面,更加准确。更加准确。更加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排烟通风管道的空腔楼板防火性能的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腔楼板防火性能的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排烟通风管道的空腔楼板防火性能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室内空间大小和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将实心楼板中对受力和变形影响不大的混凝土挖去而演变成的空心楼板成为了近几年来在我国工程界中推广应用较多的一种新型楼盖型式。同时地下车库以及大型商场等结构的排烟管道、消防管道体积较大,占用了较大的空间,严重影响了结构的净空高度。对于空腔楼盖而言,若将排烟管道布置在板底,则不能发挥其空腔的工程价值,严重制约了空腔楼盖的推广应用,故一种内置排烟通风管道的空腔楼板成为了新的设计趋势。
[0003]目前建筑构建防火性能检测
不存在针对这一新型楼板的防火性能的检测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排烟通风管道的空腔楼板防火性能的检测方法,能够很好的对内置排烟通风管道的空腔楼板防火性能进行检测。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置排烟通风管道的空腔楼板防火性能的检测方法,按照内部受火条件和外部受火条件分别对内置排烟通风管道的空腔楼板防火性能进行检测;
[0007]按照内部受火条件进行检测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8](A1)将空腔楼板试件的一端加工连通空腔楼板试件的管道截面开口,将空腔楼板试件带有管道截面开口的一端伸入到炉膛内,所述空腔楼板试件的另一端伸出到炉膛外部依次连接有连接管道、冷凝器、整流器、设备管道、风机,在所述设备管道上安装有用于检测设备管道内气体流量的气体流量计,在炉膛对应的炉墙上安装用于检测管道截面开口处温度的红外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炉膛连通有烟气排出管道,所述烟气排出管道内设置有烟气流量传感器;
[0009](A2)打开风机,利用气体流量计检测的数据调整风机,将设备管道内气体流量控制在3
±
0.45m/s;
[0010](A3)使用点火装置加热炉膛,当红外温度检测传感器测得的烟气温度达到50℃时,开始记录试验开始时间,继续加热炉膛,使测得的烟气温度在2min内的平均温度达到280℃,同时利用气体流量计检测的数据调整风机,将设备管道内气体流量控制在3
±
0.45m/s;
[0011](A4)开始5min后,使烟气的平均温度保持在280℃

310℃,保持设备管道内气体流量控制在3
±
0.45m/s,记录试验至10min时烟气流量传感器测得的烟气流量,并设定为烟气流量初始值,并以分钟为单位实时监控烟气流量;
[0012](A5)以分钟为单位实时记录试件的变形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炉内温度、试件表面温度、管道末端温度、烟气流量参数;
[0013](A6)试验开始25min后,关闭并卸掉风机,将管道的末端用整块隔热棉封堵,隔断管道内的烟气流动,保持5min,在此期间持续监测试件的完整性和隔热性,随后撤去隔热棉,重新连接风机,恢复风机供风;
[0014](A7)以30min为一个试验周期,在每个试验周期结束前5min重复步骤(A6),直到达到委托方要求的时间或试件达到耐火极限;
[0015]按照外部受火条件进行检测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6](B1)将空腔楼板试件的一端加工为密封端,将空腔楼板试件的密封端端伸入到炉膛内,所述空腔楼板试件的另一端伸出到炉膛外部依次连接有连接管道、设备管道、风机,在所述设备管道上安装有用于检测设备管道内气体压力的气压计,在炉膛对应的炉墙上安装用于检测管道截面开口处温度的红外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炉膛连通有烟气排出管道,所述烟气排出管道内设置有烟气流量传感器;
[0017](B2)打开风机,利用气压计检测的数据调整风机,使设备管道内气体压力小于300
±
15Pa;
[0018](B3)使用点火装置加热炉膛,当红外温度检测传感器测得的烟气温度达到50℃时,开始记录试验开始时间,继续加热炉膛,使测得的烟气温度在2min内的平均温度达到280℃,同时利用气压计检测的数据调整风机,使设备管道内气体压力小于300
±
15Pa;
[0019](B4)以分钟为单位实时记录试件的变形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炉内温度、试件表面温度、试件末端温度、烟气流量参数;
[0020](B5)试验开始25min后,关闭并卸掉风机,将管道的末端用整块隔热棉封堵,隔断管道内的烟气流动,保持5min,在此期间持续监测试件的完整性和隔热性,随后撤去隔热棉,重新连接风机,恢复风机供风;
[0021](B6)以30min为一个试验周期,在每个试验周期结束前5min重复步骤(B5),直到达到委托方要求的时间或试件达到耐火极限。
[0022]优选地,所述空腔楼板试件的截面为矩形截面。
[0023]优选地,所述空腔楼板试件的截面尺寸为1000mm
×
500mm,总长度为6m。
[0024]优选地,所述连接管道、设备管道为圆形管道。
[0025]优选地,所述空腔楼板试件伸入到炉膛内的一端通过炉内支撑架与炉膛内壁固定。
[0026]优选地,所述炉膛的炉墙上设置有与空腔楼板试件对应的防火封堵结构。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8]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能够很好的对内置排烟通风管道的空腔楼板防火性能进行检测,按照内部受火条件和外部受火条件分别对内置排烟通风管道的空腔楼板防火性能进行检测,能够使防火性能的检测结果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内部受火状态时空腔楼板试件的布置示意图;
[0031]图2为外部受火状态时空腔楼板试件的布置示意图;
[0032]图3为空腔楼板试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炉内支撑架;2—管道截面开口;3—管道密封端;4—炉膛;5—炉墙;6—风管连接件;7—支承结构;8—防火封堵;9—空腔楼板试件;10—连接管道;11—冷凝器;12—整流器;13—设备管道;14—气体流量计;15—风机;16—气压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排烟通风管道的空腔楼板防火性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内部受火条件和外部受火条件分别对内置排烟通风管道的空腔楼板防火性能进行检测;按照内部受火条件进行检测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1)将空腔楼板试件(9)的一端加工连通空腔楼板试件(9)的管道截面开口(2),将空腔楼板试件(9)带有管道截面开口(2)的一端伸入到炉膛(4)内,所述空腔楼板试件(9)的另一端伸出到炉膛(4)外部依次连接有连接管道(10)、冷凝器(11)、整流器(12)、设备管道(13)、风机(15),在所述设备管道(13)上安装有用于检测设备管道(13)内气体流量的气体流量计(14),在炉膛(4)对应的炉墙(5)上安装用于检测管道截面开口(2)处温度的红外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炉膛(4)连通有烟气排出管道,所述烟气排出管道内设置有烟气流量传感器;(A2)打开风机(15),利用气体流量计(14)检测的数据调整风机(15),将设备管道(13)内气体流量控制在3
±
0.45m/s;(A3)使用点火装置加热炉膛(4),当红外温度检测传感器测得的烟气温度达到50℃时,开始记录试验开始时间,继续加热炉膛(4),使测得的烟气温度在2min内的平均温度达到280℃,同时利用气体流量计(14)检测的数据调整风机(15),将设备管道(13)内气体流量控制在3
±
0.45m/s;(A4)开始5min后,使烟气的平均温度保持在280℃

310℃,保持设备管道内气体流量控制在3
±
0.45m/s,记录试验至10min时烟气流量传感器测得的烟气流量,并设定为烟气流量初始值,并以分钟为单位实时监控烟气流量;(A5)以分钟为单位实时记录试件的变形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炉内温度、试件表面温度、管道末端温度、烟气流量参数;(A6)试验开始25min后,关闭并卸掉风机,将管道的末端用整块隔热棉封堵,隔断管道内的烟气流动,保持5min,在此期间持续监测试件的完整性和隔热性,随后撤去隔热棉,重新连接风机,恢复风机供风;(A7)以30min为一个试验周期,在每个试验周期结束前5min重复步骤(A6),直到达到委托方要求的时间或试件达到耐火极限;按照外部受火条件进行检测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B1)将空腔楼板试件(9)的一端加工为密封端,将空腔楼板试件(9)的密封端端伸入到炉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刘伟鑫王颂淯古傲林张亚军王功臣部翼翔任兆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