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防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4974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防渗结构,适用于对混凝土裂缝进行灌浆封闭处理的坝体,包括:防渗面板,为由主面板和前趾构成的L型结构,所述主面板贴附设置在坝体迎水面,所述前趾设置在坝前平台上,且前趾内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灌浆管;连接件,为多个L型锚筋,用于连接坝体和主面板;防渗帷幕,由所述灌浆管向前趾下方的坝前平台灌浆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防渗结构,结构稳固持久、便于施工,且防渗效果较好。且防渗效果较好。且防渗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防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重力坝修复
,尤其是涉及一种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防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受施工条件和机械设备限制,上世纪修建的一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普遍存在裂缝、廊道渗水等渗漏现象。在渗透水流的作用下,渗漏水会将坝体混凝土中的Ca(OH)2带出,在混凝土外部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产生结晶物质,这种现象的发生对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产生不利影响。对于渗漏较为严重的大坝,大量溶出物会降低坝体防渗性能,导致渗漏量的进一步增加。渗漏也会使混凝土的含水量增大,促使混凝土的冻融破坏,降低大坝强度和寿命。因此对受损碾压混凝土坝体的补强技术研究十分必要。
[0003]现阶段,对于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渗漏问题较多采用灌浆、在上游面喷涂柔性防渗材料等方式,但上述处理方式具有防渗效果较差、材料易开裂、耐久性低。施工难度高等缺点。具体如下:
[0004](1)防渗处理效果较差
[0005]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面面积较大,且顺水流方向较长,如采用灌浆防渗方式,灌浆面积较大,且在坝体内钻孔过多,对大坝结构不利,根据以往工程经验,灌浆处理效果较差。
[0006]如采用在上游面喷涂柔性防渗材料方案,初期防渗效果较好,随着时间推移,防渗效果将显著下降,不能起到持久保护大坝的效果。
[0007](2)施工难度高
[0008]在上游面喷涂柔性防渗材料方案对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对坝体上游面平整度、粗糙度要求较高,质量不易保证;对孔道、沟槽、表面裂缝、收边等特殊部位处理难度较大,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有鼓泡、针孔、固化不良、脱粘、颜色不均和较差的初始涂膜性能,且容易产生粗糙的橘皮,由于柔性防渗材料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一旦出现气泡和脱粘,局部的缺陷更容易扩大为大面积的缺陷。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面面积大、平整度差、裂缝多,无法直接进行柔性防渗材料的施工,需要凿除后采用聚合物砂浆找平才能喷涂柔性防渗材料,这样柔性防渗材料和原坝体之间就存在一层砂浆层,难以保证柔性防渗材料弹性体和坝体紧密结合,砂浆和坝体的缺陷都会直接影响到柔性防渗材料弹性体的施工质量,大面积使用柔性防渗材料在质量上难以保证。
[0009](3)耐久性差
[0010]柔性防渗材料厚度较薄,各种施工工具对防水层可能的撞击破坏,对已完成的成品保护难度大。由于施工是在露天环境中,受环境影响较大,在低温,多风、雨季环境下的施工难度大。作为防渗材料而言,耐久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防渗结构,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12]本技术所述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防渗结构,适用于对混凝土裂缝进行灌浆封闭处理的坝体,包括
[0013]防渗面板,为由主面板和前趾构成的L型结构,所述主面板贴附设置在坝体迎水面,所述前趾设置在坝前平台上,且前趾内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灌浆管;
[0014]连接件,为多个L型锚筋,用于连接坝体和主面板;
[0015]防渗帷幕,由所述灌浆管向前趾下方的坝前平台灌浆而成。
[0016]所述坝体的混凝土裂缝灌浆封闭结构包括
[0017]封闭槽,为沿混凝土裂缝开设在混凝土表面的V形槽;
[0018]灌注孔,沿混凝土裂缝设置成左右两排,同排的所述灌注孔间距相等,相邻排的灌注孔交错分布,每一灌注孔均倾斜向下穿过混凝土裂缝后延伸至对侧;
[0019]灌注件,由各灌注孔向混凝土裂缝灌注聚氨酯树脂浆液形成;
[0020]封闭件,由灌注在所述封闭槽内的M20预缩砂浆形成。
[0021]所述坝体迎水面为凿毛处理面。
[0022]所述防渗面板为现浇混凝土板,其强度等级为C25至C35,抗渗等级为W4至W8,抗冻等级为F50至F150。
[0023]所述主面板内设置有钢筋网。
[0024]所述主面板上设置有多道分缝,所述分缝沿坝轴线方向设置,相邻分缝的间隔为8

12m,且每一分缝内均设置有止水片、闭孔泡沫板和密封胶。
[0025]所述L型锚筋在主面板上呈梅花状均匀分布有多个,且L型锚筋的直角弯设置在主面板内。
[0026]所述前趾的趾长为主面板厚度的2

4倍。
[0027]所述灌浆管单排设置,且沿坝轴线方向均匀分布。
[0028]本技术提供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防渗结构,结构稳固持久、便于施工,且防渗效果较好。与现有技术对比,其具有以下优点:
[0029]1)对现有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面混凝土进行凿毛、灌浆封闭混凝土裂缝处理后,设置由锚杆连接的钢筋混凝土防渗面板,并浇筑防渗帷幕,其可以通过调整混凝土的配比、添加外加剂等措施,提高新增混凝土防渗面板的防渗性能,从而提升大坝的防渗效果;
[0030]2)施工中仅涉及浇筑混凝土防渗面板、锚杆、止水、帷幕灌浆等现有成熟技术,施工较为简单;
[0031]3)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25以上,钢筋强度等级为HRB400,相较于柔性防渗材料,其具有耐久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图1中主面板部分的左视图。
[0034]图3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35]图4是图1中的B部放大图。
[0036]图5是图1中坝体迎水面混凝土裂缝与灌注孔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0037]图6是图5中的C

C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施工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39]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防渗结构,适用于对迎水面混凝土进行了凿毛处理、以及对混凝土裂缝1进行了灌浆封闭处理的坝体2,包括:
[0040]防渗面板3,为由主面板和前趾构成的L型结构,所述主面板贴附设置在坝体2迎水面,所述前趾设置在坝前平台上,且前趾内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灌浆管4;
[0041]连接件,为多个L型锚筋5,用于连接坝体2和主面板;
[0042]防渗帷幕6,由所述灌浆管4向前趾下方的坝前平台灌浆而成。
[0043]其中,坝体2的混凝土裂缝1灌浆封闭结构包括:
[0044]封闭槽,为沿混凝土裂缝开设在混凝土表面的V形槽7;
[0045]灌注孔8,沿混凝土裂缝1设置成左右两排,同排的所述灌注孔8间距相等,相邻排的灌注孔8交错分布,每一灌注孔8均倾斜向下穿过混凝土裂缝1后延伸至对侧;
[0046]灌注件,由各灌注孔8向混凝土裂缝1灌注聚氨酯树脂浆液形成;
[0047]封闭件,由灌注在V形槽7内的M20预缩砂浆形成。
[0048]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防渗结构,适用于对混凝土裂缝进行灌浆封闭处理的坝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渗面板,为由主面板和前趾构成的L型结构,所述主面板贴附设置在坝体迎水面,所述前趾设置在坝前平台上,且前趾内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灌浆管;连接件,为多个L型锚筋,用于连接坝体和主面板;防渗帷幕,由所述灌浆管向前趾下方的坝前平台灌浆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的混凝土裂缝灌浆封闭结构包括封闭槽,为沿混凝土裂缝开设在混凝土表面的V形槽;灌注孔,沿混凝土裂缝设置成左右两排,同排的所述灌注孔间距相等,相邻排的灌注孔交错分布,每一灌注孔均倾斜向下穿过混凝土裂缝后延伸至对侧;灌注件,由各灌注孔向混凝土裂缝灌注聚氨酯树脂浆液形成;封闭件,由灌注在所述封闭槽内的M20预缩砂浆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迎水面为凿毛处理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亮董振锋吴昊张艺张桂花姜辉于军李琳孙熙范向辉耿昕纪林强刘蒙娜刘团结高杉郭锋远窦晓峰杨金凯朱健聪袁欢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