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74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力坝,包括坝体、坝基和连接层,坝基上设有坝基槽,坝基槽的槽口开口向上,坝体包括上游坝坡和下游坝坡,上游坝坡和下游坝坡均设置在坝基槽内;坝基槽包括面向下游坝坡的第一槽面,连接层连接于第一槽面和下游坝坡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重力坝的抗滑能力。的抗滑能力。的抗滑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力坝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力坝。

技术介绍

[0002]重力坝是由混凝土或浆砌石修筑的大体积挡水建筑物,整体是由若干坝段组成。重力坝在水压力及其他荷载作用下,主要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抗滑力来满足稳定要求;同时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压力来抵消由于水压力所引起的拉应力以满足强度要求。
[0003]目前的重力坝坝型,主要是建立在高地震区,一般都是坝体修建在地基表面或者基岩上,依靠坝体自重和基岩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粘附力维持坝体的稳定,同时抵抗外荷载。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重力坝坝型,会修建在承载能力较弱的地基上,由于地基承载能力弱,遭受地震时,坝体外荷载大于坝体自重和地基之间的摩阻力,同时坝体和地基会发生较大的相对滑移,造成坝体发生滑动失稳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重力坝,能够提高重力坝的抗滑能力。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重力坝,包括坝体、坝基和连接层,坝基上设有坝基槽,坝基槽的槽口开口向上,坝体包括上游坝坡和下游坝坡,上游坝坡和下游坝坡均设置在坝基槽内;坝基槽包括面向下游坝坡的第一槽面,连接层连接于第一槽面和下游坝坡之间。具体的,坝基上开设有槽口开口向上的坝基槽,坝基槽呈矩形结构,起到更加稳定的作用,整个坝体设置在坝基槽上,其中部分坝体位于坝基槽内,也就是说,整个坝体沿着坝基槽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坝基槽内。其中,坝基槽的第一槽面面向下游坝坡,并且与下游坝坡具有一定的间隔,连接层利用间隔设置在第一槽面和下游坝坡之间,也就是说,连接层使得第一槽面和下游坝坡连接呈一体结构,连接层的各部位厚度均一致,如果遇到地震,坝体和坝基会发生较大的相对滑动,此时的连接层会阻碍坝体滑动,也就是增加阻止坝体和坝基发生滑动失稳的抗滑力,保证在地震作用下,重力坝的抗滑稳定性能,使得整个坝体能够稳定的设立在坝基槽内。
[0007]如上述的重力坝,可选的,连接层包括回填土层,回填土层设置在下游坝坡和第一槽面之间,且回填土层分别延伸至下游坝坡和第一槽面。具体的,为了简化施工,节省工程造价,一般将回填土填充在第一槽面和下游坝坡之间,通过打夯或辗压的方式形成回填土层,并且回填土层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下游坝坡和第一槽面,进而保证坝体的抗滑稳定性能。
[0008]如上述的重力坝,可选的,回填土层包括第一回填土层和第二回填土层,第一回填土层铺设在第二回填土层上。具体的,为了增强回填土层结构的稳定性,先通过打夯或辗压的方式形成第一回填土层,待第一回填土层稳固之后,在第一回填土层的上方继续放置一定量的回填土利用同样的方式形成第二回填土层。
[0009]如上述的重力坝,可选的,连接层还包括混凝土层,混凝土层铺设在第一回填土层和第二回填土层之间。具体的,在第一回填土层和第二回填土层之间铺设混凝土层,使得第
一回填土层和第二回填土层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混凝土层、第一回填土层和第二回填土层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下游坝坡和第一槽面。
[0010]如上述的重力坝,可选的,混凝土层包括多组钢筋层,多组钢筋层的钢筋之间相互交错设置。具体的,混凝土层内部设有呈网状结构的钢筋层,钢筋层内纵横交错的钢筋,通过铁丝捆扎或电焊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混凝土层内设有网状结构的钢筋层能够加固连接层的强度和韧性,进而增加阻止坝体和坝基发生滑动失稳的抗滑力,保证在地震作用下,重力坝的抗滑稳定性能。
[0011]如上述的重力坝,可选的,连接层的高度高于下游坝坡的高度的1/2。具体的,为了使得连接层更好的增加阻止坝体和坝基发生滑动失稳的抗滑力,将连接层的高度高于下游坝坡的高度的1/2。可选的,关于连接层的高度会根据实际工况进行确定,也就是说,可以依据坝体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满足预设安全系数要求来确定。
[0012]如上述的重力坝,可选的,坝基槽还包括槽底和面向上游坝坡的第二槽面,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对称设置在槽底的相对两侧,槽底沿水平方向延伸。具体的,槽底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槽面面向下游坝坡,第二槽面面向上游坝坡,坝体的高度高于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的高度,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对称设置在槽底的相对两侧,同样地,第二槽面和上游坝坡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间隔。
[0013]如上述的重力坝,可选的,坝体与槽底之间设有冲积土层,冲积土层的各部位厚度均一致。具体的,冲积土层沿着坝基槽四周的槽面铺设在槽底上,冲积土层具有一定的厚度,且各部位厚度均一致,坝体设置在冲积土层上。
[0014]如上述的重力坝,可选的,坝体的底部设有坝体建基面。具体的,在坝基上设置基座建基面,基座建基面一般设置在坝基中的弱风化基岩层表面上,然后在基座建基面上浇筑基座本体,基座本体的顶部浇筑至水平高度高于坝体建基面的水平高度;由于基座本体顶部的水平高度高于坝体建基面的水平高度,因此,基座本体高出坝体建基面的部分能够保护坝体下部的安全。
[0015]如上述的重力坝,可选的,第一槽面与槽底之间具有夹角;第二槽面与槽底之间具有夹角。具体的,坝基槽的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均与槽底之间具有夹角,且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均与槽底之间的夹角为100
°‑
130
°

[0016]本技术提供的重力坝,包括坝体、坝基和连接层,坝基上设有坝基槽,坝基槽的槽口开口向上,坝体包括上游坝坡和下游坝坡,上游坝坡和下游坝坡均设置在坝基槽内;坝基槽包括面向下游坝坡的第一槽面,连接层连接于第一槽面和下游坝坡之间。具体的,坝基上开设有槽口开口向上的坝基槽,坝基槽呈矩形结构,起到更加稳定的作用,整个坝体设置在坝基槽上,其中部分坝体位于坝基槽内,也就是说,整个坝体沿着坝基槽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坝基槽内。其中,坝基槽的第一槽面面向下游坝坡,并且与下游坝坡具有一定的间隔,连接层利用间隔设置在第一槽面和下游坝坡之间,也就是说,连接层使得第一槽面和下游坝坡连接呈一体结构,连接层的各部位厚度均一致,如果遇到地震,坝体和坝基会发生较大的相对滑动,此时的连接层会阻碍坝体滑动,也就是增加阻止坝体和坝基发生滑动失稳的抗滑力,保证在地震作用下,重力坝的抗滑稳定性能,使得整个坝体能够稳定的设立在坝基槽内。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重力坝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层的高度判断步骤流程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坝体;
[0023]10

重力坝;
[0024]11

上游坝坡;
[0025]1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坝,其特征在于,包括坝体、坝基和连接层,所述坝基上设有坝基槽,所述坝基槽的槽口开口向上,所述坝体包括上游坝坡和下游坝坡,所述上游坝坡和所述下游坝坡均设置在所述坝基槽内;所述坝基槽包括面向所述下游坝坡的第一槽面,所述连接层连接于所述第一槽面和所述下游坝坡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包括回填土层,所述回填土层设置在所述下游坝坡和所述第一槽面之间,且所述回填土层分别延伸至所述下游坝坡和所述第一槽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土层包括第一回填土层和第二回填土层,所述第一回填土层铺设在所述第二回填土层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还包括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铺设在所述第一回填土层和所述第二回填土层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力坝,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辉郭胜山涂劲李德玉钟红闫春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