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平台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4855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上平台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该爬梯装置包括:紧贴套管外壁向上布置的支撑柱、与支撑柱平行间距布置的承重柱,支撑柱和承重柱分别设置有两个并且平行间距布置,两个支撑柱上部轴向连接有弯角挂钩,支撑柱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与承重柱连接的顶部连接杆和底部连接杆,两个承重柱之间设置有用于人员攀爬的若干中间梯,中间梯与承重柱固定连接。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爬梯装置,在对套管丈量、通径、洗扣时,人员上下套管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进行人员上下,改进了传统的人员上下套管工具,人员上下套管简单方便,明显降低上下套管的作业人员安全风险。低上下套管的作业人员安全风险。低上下套管的作业人员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上平台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地质钻井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上平台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海洋石油钻井过程中,下套管作业必不可少。下套管前,需要在甲板提前将套管排开丈量长度、通径、洗扣,由于海上平台甲板空间有限,需要将套管每层使用枕木隔开并叠放于甲板上,一般叠放7

10层,高度超过2m,人员上下套管困难。目前行业内人员上下套管,有两种方式:
[0003]一种方式是:在套管固定桩上绑上麻绳,人员手拉麻绳,脚踏套管枕木,通过麻绳和枕木攀爬上顶层套管。但是这种方法因麻绳不固定,人员攀爬过程中身体会随麻绳晃动,导致不能踏实枕木,有人员高处坠落风险,容易发生人员伤害事故。
[0004]另一种方式是:在套管的两端安装搭建的可移动登高台,人员上下套管时,将可移动登高台推动至相应套管位置,人员先爬上登高台,再从登高台横跨上套管顶部。但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甲板场地宽的海上平台,才能来回移动登高台,对于甲板场地窄的海上平台,排放完套管后,无法安装套管可移动登高台,人员上下套管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海上平台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海上平台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包括紧贴套管外壁向上布置的支撑柱、与支撑柱平行间距布置的承重柱,支撑柱和承重柱分别设置有两个并且平行间距布置,两个支撑柱上部轴向连接有弯角挂钩,支撑柱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与承重柱连接的顶部连接杆和底部连接杆,两个承重柱之间设置有用于人员攀爬的若干中间梯,中间梯与承重柱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支撑柱、所述承重柱、所述弯角挂钩的外径均为10~30mm,一些实施例中可为中空管体。
[0008]优选地,所述两个支撑柱间距、所述两个承重柱间距均为450~650mm。
[0009]优选地,所述弯角挂钩一端轴向与所述支撑柱连接,中间部分为半圆形结构,另一端设置有加长延伸段,所述加长延伸段长度为套管半径的1~1.5倍。
[0010]优选地,所述弯角挂钩中间半圆形结构的曲率与所用套管曲率一致,所述弯角挂钩中间部分的半圆形结构的内径大于现场所用套管的外径2~5mm。
[0011]优选地,所述顶部连接杆和所述底部连接杆长度为120~220mm,所述顶部连接杆和所述底部连接杆外径为10~30mm。
[0012]优选地,所述若干中间梯外径为10~30mm。
[0013]优选地,所述若干中间梯之间的间距为250~350mm,顶部中间梯与所述支撑柱上端面齐平,底部中间梯与所述支撑柱下端面齐平。
[0014]优选地,所述承重柱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顶部延伸段和底部延伸段。
[0015]优选地,所述承重柱顶部延伸段上端面距离支撑柱上端面的高度为450~600mm,所述承重柱顶部延伸段下端面与所述支撑柱上端面齐平。
[0016]优选地,所述承重柱底部延伸段下端面距离甲板面高度150~450mm,所述承重柱底部延伸段上端面与所述支撑柱下端面齐平。
[0017]优选地,所述顶部连接杆和所述底部连接杆分别与所述支撑柱、所述承重柱夹角为90
°
,所述承重柱与所述若干中间梯夹角为90
°

[0018]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在对套管丈量、通径、洗扣时,人员上下套管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本专利技术装置进行人员上下,改进了传统的人员上下套管工具,人员上下套管简单方便,明显降低上下套管的作业人员安全风险。另外,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重量轻,现场操作快捷方便,可重复使用,应用前景好,可广泛运用于钻井现场甲板套管相关作业。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的侧视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的正视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专利技术的描述。
[0028]如图1

5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海上平台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包括紧贴套管11外壁向上布置的支撑柱1、与支撑柱1平行间距布置的承重柱2,支撑柱1和承重柱2分别设置有两个并且平行间距布置,两个支撑柱1上部轴向连接有弯角挂钩5,支撑柱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与承重柱2连接的顶部连接杆3和底部连接杆4,两个承重柱2之间设置有用于人员攀爬的若干中间梯6,中间梯6与承重柱2固定连接。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平台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爬梯装置包括:紧贴套管外壁向上布置的支撑柱、与支撑柱平行间距布置的承重柱,支撑柱和承重柱分别设置有两个并且平行间距布置,两个支撑柱上部轴向连接有弯角挂钩,支撑柱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与承重柱连接的顶部连接杆和底部连接杆,两个承重柱之间设置有用于人员攀爬的若干中间梯,中间梯与承重柱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平台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所述承重柱、所述弯角挂钩的外径均为10~3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平台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柱间距、所述两个承重柱间距均为450~6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平台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角挂钩一端轴向与所述支撑柱连接,中间部分为半圆形结构,另一端设置有加长延伸段,所述加长延伸段长度为套管半径的1~1.5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平台人员上下套管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角挂钩中间半圆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忠廖龙陶冶王宏亮陆玉亮刘少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