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卒中康复系统用少导联脑电获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484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脑卒中康复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脑卒中康复系统用少导联脑电获取装置,包括头部获取机构和耳部获取机构,所述头部获取机构和耳部获取机构的输出端均连接有PCB板,所述PCB板安装有蓝牙模块和电极阻抗自动调节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选择使头部获取机构和耳部获取机构的外观呈耳机等头戴式简易设备的外形,可让卒中患者独立穿戴脑电设备,穿戴过程简单便捷,患者单手即可完成,同时美观常见的外形也可减轻患者在穿戴后视觉效果上的心理负担,更符合卒中患者的实际情况,让患者使用起来不再抵触,还免去了人工调节脑电阻抗值的过程,快速提升脑电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对专业人员的使用依赖。降低对专业人员的使用依赖。降低对专业人员的使用依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卒中康复系统用少导联脑电获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脑卒中康复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脑卒中康复系统用少导联脑电获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要求也从能用就好的老旧思维,变得相当细腻,唯有不断进步或创新的构想,产生新的形态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才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考验下生存。
[0003]通过采集患者脑部信号获知患者行动意愿帮助患者建立主动的运动想象过程完成预想动作是近年来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的新兴方式。与传统康复训练方式不同,脑电设备协助下的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的主动性与参与度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康复训练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其中至关重要的步骤为脑电信号的获取。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脑电信号获取设备为国际 10

20系统脑电极分布的脑电帽。脑电帽采用柔软扁平材料设计,电极按国际10

20脑电极定位方法固定在有弹力的帽子上,通过转接电缆与各种脑电设备连接。电极材料为纯银/氯化银镀层电极或银/氯化银粉末固体电极,一般电极的分类为干电极、湿电极、凝胶电极、盐水电极、半干式电极。使用最常见的是干电极和湿电极脑电帽。干电极无需其他配合材料,直接佩戴好就能使用。湿电极需要注射一定剂量的导电膏在头皮与电极之间以增加接触性,降低输入阻抗。
[0004]虽然国际10

20系统脑电极分布的脑电帽适用人群广(从新生儿到成人均可使用),但该设备一般用于动态脑电测量以及24~72小时长程脑电测量。然而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时间一般只持续数小时,训练过程中患者一般在固定时间段内进行单一的训练内容,所需的动态参数也远不及一般动态脑电测量复杂。此外,采用国际10

20系统脑电极分布的脑电帽进行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还存在如下问题:
[0005]1.脑电帽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患者不可能独立完成康复训练。脑电帽在佩戴的时候需要调整电极的输入电阻抗,这个工作一般需要专业人员通过专用工具在设备配套的测试软件配合下才能调整,使用难度大且调试时间长;
[0006]2.脑电帽设计复杂,脑电系统成本较高。脑电帽电极数量较多导致后续的脑电信号处理设备需要更复杂的电路以及更多的信号处理芯片,会导致整体脑电系统的成本增加;
[0007]3.脑电帽效果不稳定,对于卒中患者穿戴难度大。由于脑电帽电极数量多其使用效果受佩戴是否标准影响巨大。而由于卒中患者的特殊性(偏瘫,大部分表现为一半身体的手脚不受控制)患者很难独立佩戴现在的10

20脑电帽。即使在他人的帮助下穿戴上脑电帽,使用过程中的正确佩戴也难以保证;
[0008]4.脑电帽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病情康复。由于现有的脑电帽形象深入人心,人们见到类似的脑电帽就会联想到医疗设备,无形中暴露了病人隐私给使用国际10

20 系统脑电帽的患者增加了心理负担(患者不想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让人知道自己
是病人在进行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脑卒中康复系统用少导联脑电获取装置。
[0010]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脑卒中康复系统用少导联脑电获取装置,包括头部获取机构和耳部获取机构,所述头部获取机构和耳部获取机构的输出端均连接有PCB板,所述PCB板安装有蓝牙模块和电极阻抗自动调节模块。
[0012]进一步限定,所述头部获取机构包括电极座,所述电极座内部安装有若干震动马达,所述震动马达输出端连接有脑电电极,所述震动马达受控于所述电极阻抗自动调节模块,这样的设计,便于脑部信号的获取,而且电极阻抗自动调节模块对震动马达的控制,能拨开脑电电极与使用者头皮之间的毛发,增大接触面积减小接触阻抗。
[0013]进一步限定,所述耳部获取机构包括耳罩,所述耳罩的接触面安装有耳区电极,这样的设计,便于通过直接接触耳区附近的皮肤获取脑电信号。
[0014]进一步限定,所述震动马达的数量不少于三个,这样的设计,对应的脑电电极的数量也提升,进而增加了电极接触面积。
[0015]进一步限定,所述震动马达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电极座,这样的设计,接触位置可调节,使用更人性化。
[0016]进一步限定,所述脑电电极数量不超过十枚,这样的设计,保证效果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0017]进一步限定,所述耳区电极数量不超过二十枚,这样的设计,保证效果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0018]进一步限定,所述头部获取机构和耳部获取机构之间安装有位置调节结构,这样的设计,头部获取机构和耳部获取机构的位置变为可调,增强使用适配性。
[0019]进一步限定,所述位置调节结构包括与所述头部获取机构滑动匹配的头部支杆,所述头部支杆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转动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另一端与所述耳部获取机构铰接,这样的设计,通过头部支杆的滑动和旋拧调节丝杆就能达到调节的目的,方便快捷。
[0020]采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可选择使头部获取机构和耳部获取机构的外观呈耳机等头戴式简易设备的外形,可让卒中患者独立穿戴脑电设备,穿戴过程简单便捷,患者单手即可完成,同时美观常见的外形也可减轻患者在穿戴后视觉效果上的心理负担,更符合卒中患者的实际情况,让患者使用起来不再抵触;
[0022]2、本技术创新的脑电极摆放方式可以适应类似头戴式耳机特殊外观设计,同时通过耳区
‑‑
全脑脑电映射的技术可以减少脑电电极的使用数量从而实现简化后续电路,降低硬件成本的效果;
[0023]3、本技术免去了人工调节脑电阻抗值的过程,快速提升脑电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对专业人员的使用依赖;
[0024]4、本技术克服传统脑电帽数据传输采用有线方式对使用环境的限制及患者的行动的诸多约束,让患者使用过程中更舒适,同时也避免有线传输引入更多的干扰。
附图说明
[0025]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一种脑卒中康复系统用少导联脑电获取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一种脑卒中康复系统用少导联脑电获取装置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9]头部获取机构1、电极座101、震动马达102、脑电电极103、耳部获取机构2、耳罩201、耳区电极202、PCB板3、位置调节结构4、头部支杆401、连接件402、调节丝杆403、圆柱 404。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3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脑卒中康复系统用少导联脑电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卒中康复系统用少导联脑电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获取机构(1)和耳部获取机构(2),所述头部获取机构(1)和耳部获取机构(2)的输出端均连接有PCB板(3),所述PCB板(3)安装有蓝牙模块和电极阻抗自动调节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卒中康复系统用少导联脑电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获取机构(1)包括电极座(101),所述电极座(101)内部安装有若干震动马达(102),所述震动马达(102)输出端连接有脑电电极(103),所述震动马达(102)受控于所述电极阻抗自动调节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卒中康复系统用少导联脑电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部获取机构(2)包括耳罩(201),所述耳罩(201)的接触面安装有耳区电极(20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脑卒中康复系统用少导联脑电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马达(102)的数量不少于三个。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脑卒中康复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柳舟杨国林邹远炳张润孙伟
申请(专利权)人:意念中枢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